文 | 斑馬消費 陳碧婷
夜深人靜的時候,邢加興的思緒應該會回到26年的法國,那一條名叫La Chapelle的小街。
果農出身的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將拉夏貝爾打造成了中國服裝業唯一一家“A+H”上市公司。
然而,隨著11月14日,公司的港股上市地位被取消,資本市場從此再無拉夏貝爾。
這一切,與邢加興已沒有太大關系。
果農轉身
在中國的服裝界,邢加興人稱“興哥”,一個頗具帶頭大哥意味的江湖稱謂。
1972年,邢加興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的一個山村里。家里兄妹5人,他排行老五。在這個農民家庭里,老幺并沒有受到特別的優待。
和那個年代所有農村的孩子一樣,邢加興5歲時,就隨著父母下地干農活,10歲時開始侍弄果樹,20歲時,就已經是一名資深果農。
當時,改革開放快速推進,距離邢加興老家幾百公里之外的泉州、石獅等福建沿海地區,正處于開放的最前沿,快速發展成為中國服裝業最火熱的市場。只是,這一巨變,在生活在大山里的他無法深切感受的。
如果不是一次進省城的經歷,邢加興也許會和他的父母一樣,一輩子困在武夷山腳下,當一名默默無聞的果農。
1993年,時年21歲的邢加興,被母親安排去省城福州買樹苗。偶然間,他看到一個職業培訓學校正在招收理發、烹飪、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
他沒得來及征得父母的同意,拿出買樹苗的600元錢,報名了服裝設計培訓班。“三選一”的理由很樸素:做廚師和理發師都不太受尊重,服裝設計看起來比較光鮮。
事后,盡管母親責怪了兒子的魯莽,但因為心疼這筆錢,只能同意他去學習。
一次盲目的選擇,居然歪打正著,服裝設計正是邢加興埋藏在心底的興趣和天分。
半年培訓完成后,他沒有回老家,在福州當地的臺資服裝企業順利找到了一份工作。
對于來之不易的進城機會,邢加興非常珍惜。白天在工廠做衣服,晚上去市場站柜臺,打烊后,騎著三輪車去送貨。
有天分、有技術,還努力,很快他就升任為業務主管,當時的月薪就已有1000多元。
對于現狀,邢加興并不滿足。1994年,他辭職前往北京服裝學院進修。半年后,學成歸來回到公司,他向老板申請去上海分公司,想要去大城市尋找更大的機會。
自立門戶
在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邢加興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為別人打工,已滿足不了他的野心,于是,果斷辭職創業。借助在行業內積累的人脈和資源,做起了服裝代理生意。起初,條件也很艱苦,租一個檔口,前面放柜臺,后面當倉庫,里面放一張沙發就當臥室。
做了幾年代理之后,邢加興發現,臺資服裝企業的產品更新節奏太慢,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為何不能自己單干,把控生產呢?
彼時,中國的服裝產業還不夠發達,要生產就只能自己投資建廠,這需要大量資金。
邢加興找來幾個中國臺灣老板合伙,有錢出錢,沒錢出布料也行。1998年,服裝廠建成投產,產品很快上市銷售。
那是中國線下零售行業的黃金時代,只要搶到合適的門店,基本就可以躺著賺錢。
時間來到1999年,國家為鼓勵出行、消費、旅游,“黃金周”啟動,中國人第一次享受長達7天的超長假期,居民消費熱情空前。
當時,邢加興在上海徐家匯有兩家服裝店,相隔不過十分鐘步行路程。這個“十一黃金周”期間,店里客流量爆滿,街面上也是人挨人、人擠人,兩家店之間調貨就需要1個多小時。
“拉夏貝爾”品牌的正式推出,是在2001年。
這個法文譯為“小教堂”的品牌,緣于邢加興在法國的一段經歷。當時,他在法國短暫停留,住在當地一條名為La Chapelle(拉夏貝爾)的小街,被當地浪漫、唯美的風情感染,品牌的構想就此形成。
逆天豪賭
創業,真的是九死一生。
即便是在躺賺的歲月里,拉夏貝爾也沒有外界看起來的那么光鮮,公司所有的壓力,全都由邢加興一人扛著。
要擴張、要開店,公司的利潤大多轉化為投資,上游供應商、員工工資等開支巨大。每到年底,公司主管財務的責任人,都得到邢加興的辦公室哭一場。
作為公司老板的邢加興,無處哭訴。他向媒體回憶,最難的時候,他每天回家,都會坐到陽臺上發呆,多少次都有從5樓一躍而下的沖動。但想到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還有這么多人依靠公司生活,他挺了下來。
或許,這就是福建人與生俱來的“愛拼才會贏”的天性使然。
2003年,是拉夏貝爾發展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轉折點。“非典”肆虐,線下零售行業突然遭遇重創。
當時,大多數同行的內心一片灰暗,邢加興卻帶領拉夏貝爾開始了一場豪賭——加足馬力,擴大生產。
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敢這么干?他回答說,如果非典控制不住,大家都會完蛋,也就不存在被討債了。一旦市場很快恢復,拉夏貝爾就能彎道超車。
這一次,邢加興賭對了。
非典很快被控制,報復性消費如約而至。拉夏貝爾以空前的力度打折促銷,一舉在全國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高光時刻
在服裝行業創業以來,邢加興始終保持著一個習慣。只要有空,就會參加在全球各地舉辦的時裝周,第一時間了解行業的流行趨勢。
他毫不掩飾自己是ZARA快時尚模式的忠實信徒,立志要將拉夏貝爾打造成“中國版的ZARA”。
作為一家從傳統零售時代闖出來的創業者,邢加興崇尚規模,且一直固執地選擇重投入的直營模式。早期,直營既能保證全國門店和品牌管理的統一,又能保障公司擁有較高的盈利水平。
拉夏貝爾的快速崛起,吸引了資本的目光,公司先后拿到了聯想和高盛兩個頂級資本的投資,給品牌擴張加入了助推劑。
2014年,拉夏貝爾港股上市,2017年,A股掛牌,成為了中國服裝行業中,唯一的“A+H”上市公司。邢加興和拉夏貝爾,雙雙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巨額融資在手,公司有了繼續狂奔的底氣。
2012年-2017年,拉夏貝爾的門店數量呈現出井噴之勢,從1200家猛增至9400家,是中國服裝界無人能及的“店王”。
拉夏貝爾這個單一品牌,已無法承載邢加興對規模的渴求。公司相繼推出Puella、Candie’s、7Modifier、La Babité等女裝品牌,POTE、JACKWALK、MARC ECK等男裝品牌,以及童裝品牌8EM等。20多個品牌,共同組成了一艘超級服裝航母。
門店的擴張,推動公司規模急速膨脹。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成為繼森馬服飾、海瀾之家后,A股又一個百億級服裝企業。
這時,危機也已悄然降臨。
走上不歸路
當時,邢加興已看到了問題,發現公司不太對了。
外部經濟環境對服裝行業造成了一定影響,全國各地商業中心遍地開花,商場的流量被分流,加之電商對線下零售帶來的沖擊,直營店對公司已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而公司內部,已經打了十幾年順風牌,團隊形成慣性思維,內部冗余嚴重,改革無法推進。
2018年,拉夏貝爾首次虧損,敲響了警鐘。
公司不得不放慢腳步,當年,新開門店1132家、關店1311家,門店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即便如此,虧損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再也關不住了。
2019年,公司斷臂求生,境內營業網點由年初的9269個減至年末的4878個,一年時間,關店近半。
關店的同時,果斷收縮品牌,砍掉男裝業務,將有限的資源聚焦到La Chapelle等核心女裝品牌。
公司也不再堅持全直營,聯營、加盟等全部上馬。2020年,更是將線上模式調整為“品牌授權+運營服務”模式。基本上,大勢已去。
隨著拉夏貝爾經營的持續惡化,公司股價大跌,邢加興股票質押大面積違約,自身難保,更無力回天。
2022年5月24日,拉夏貝爾被上交所摘牌,遺憾結束了征戰A股的歷程。
今年11月14日9時,公司的港股上市地位被取消,資本市場再無拉夏貝爾。
截至今年6月末,拉夏貝爾境內門店數量已僅剩155家,上半年,營業收入僅有不足7000萬元。
多年前,在服裝行業小有成就,邢加興以鄉賢的身份,回到生養他的仙陽鎮陽墩村,投資數億建成了一個占地千畝的“櫻園農業休閑農莊”。
當時,他應該想過,自己功成身退后,在這里閑云野鶴,放馬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