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11月14日下午,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通過直播展示了小米汽車的最新智能駕駛進展。在直播中,雷軍對小米汽車正在內測的端到端智能駕駛版本進行了突擊測試。這一版本與已投入市場的無圖智能駕駛系統有所不同,重點在于車位到車位的全程自動駕駛。
雷軍透露,小米目前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已達到約55億元人民幣,計劃到年底將機器學習的駕駛數據規模從300萬條提升至1000萬條。雷軍還表示,他對智能駕駛技術保持高度信心,特別是在安全性和合理使用方面,智能駕駛技術將成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此次內測的智能駕駛系統支持從車位到車位的全程自動駕駛,包括自動過閘機、自動駛入車位、自動通過坑道等復雜場景。
雷軍指出,此次測試發生在廣州的晚高峰時段,天氣較為濕潤,且路面復雜,測試車輛在這些條件下仍然表現出了較強的適應能力。對于復雜的場景和突發的障礙物,系統能夠精準反應,及時做出調整,提升了駕駛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直播過程中,雷軍并未進行過多地干預,智能駕駛系統成功地完成了車位入場和復雜路況的應對。特別是在停車場等狹窄空間中,車輛能夠順利完成停車操作,并及時識別附近的障礙物(如購物車)。
除了智能駕駛系統外,雷軍當天早先時間還公開了小米汽車目前在研發中的一系列創新技術,包括全主動懸架、超級四電機系統和48V線控技術。
具體來看,小米的全主動懸架系統與傳統的半主動懸架有著顯著區別。每個輪端都配備了4.6kW的動力源與雙閥CDC,使得系統能夠通過超高壓系統提供強大的舉升力。這一技術的最大亮點是能夠實現“連續原地起跳”,大大增強了車輛在極端路況下的適應能力。
小米四電機系統則著重功率輸出,總峰值功率高達2054馬力,相較傳統動力系統,四輪獨立驅動的能力極大地增強了車輛的操控性。雷軍表示,這項技術的應用不僅僅限于提升功率,更使得車輛能夠在狹窄空間內實現如原地掉頭和圓規掉頭等靈活操作,從而在城市交通和復雜場景中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48V線控技術涵蓋了全干式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兩個重要方面。通過電動卡鉗和電機推動活塞夾緊制動盤,線控電傳的響應速度大幅提升,并且減少了拖滯力矩,從而增加了續航里程。此外,用戶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定義踏板的腳感,進一步提升了駕駛體驗的個性化。
線控轉向技術則允許通過軟件調整方向盤與車輪的轉角關系,不僅在不同駕駛情況下提供了更好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還能在某些特定場景下讓方向盤打死而車輪不轉動,為智能駕駛和個性化駕駛體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雷軍此前曾在一場行業大會上強調,智能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應當仍然以輔助性質為主,用戶教育和安全使用至關重要。此次內測直播,雷軍再次回應了外界對智能駕駛的質疑,他明確表示,盡管智能駕駛仍有許多技術挑戰,但他對這一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并將繼續推動小米智能駕駛系統的進步。
雷軍還特別提到,智能駕駛系統的一個核心指標是“用戶滿意度”。他指出,雖然技術進步至關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并在年底如期推出新版本的內測版本。
據小米智駕負責人葉航軍介紹,智能駕駛系統能否進入行業“第一梯隊”,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端到端的規模與技術領先性、應對復雜場景的能力,以及用戶體驗的優越性。他認為,智能駕駛的核心挑戰不僅在于技術本身,更在于如何讓用戶信任和接受這一技術。雷軍補充道,未來智能駕駛的推廣仍需注重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安全意識的培養。
另據葉航軍透露,智駕團隊在SOP之后每月都提供OTA升級,未來一年,OTA策略可能將頻率降至每2月一次,但在技術及策略密度上則會進行提升。此外,數據方面,小米智駕團隊將在一年時間大量通過訓練數據的增加,從而盡可能提升車輛智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