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燁
界面新聞編輯 | 許悅
恒天然出售全球消費品業務的事有了最新進展。
11月11日,恒天然集團官網發布消息,表示將繼續出售流程,并透露已有買家表達濃厚興趣。對于所要剝離的業務,恒天然集團目前除了考慮出售,也在考慮單獨上市的可能。其CEO郝萬里(Miles Hurrell)表示,最終選擇哪種方式將取決于最終能為(集團)合作社所帶來的長期價值。
出售業務的消息在此前便有公布。
今年5月,恒天然發布消息表示,將出售包括包括全球消費品(即toc業務)、恒天然大洋洲和恒天然斯里蘭卡在內的業務,轉型聚焦自身已有的B2B項目。同時,恒天然的消費品業務在全球的17個生產基地也將被出售。
其中,消費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知名度最高的是Anchor(安佳)、Anlene(安怡)與Anmum(安滿)。根據5月與本次最新消息,出售流程將至少需要12-18個月才能最終敲定,恒天然表示,公司會在未來幾個月持續提供最新信息。
恒天然的消費品品牌在中國市場早有布局。安佳、安怡與安滿的產品均主要為奶粉、牛奶等,并已有各自的官方旗艦店,且在線下主流商超出售,其中安佳產品覆蓋奶粉、牛奶與益生菌,安怡主打中老年奶粉,安滿則主推母嬰乳制品。
此外,安佳在中國市場布局的產品還包括黃油、奶酪等,但該部分產品歸屬在“安佳專業乳品專業伙伴”品牌之下,這一品牌主要服務于恒天然的餐飲業務,因此或不在要出售的消費品范圍之內。
目前為止恒天然暫未透露剝離消費品業務后對中國市場產生的影響。
出售的原因在于恒天然想在業務上更聚焦,同時提升業績水平。今年9月時,恒天然曾發布公告表示,為給股東帶來更高價值,集團修訂了發展戰略,決定將在未來聚焦原料與餐飲業務,后者則主要是給餐廳等提供乳品與烘焙材料的B2B合作。
這之中的更關鍵原因在于,消費品其實已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恒天然。
2023年,恒天然創下總營收近261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128.7億元)、稅后利潤15.77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68.3億元)的業績記錄,但三大版塊中,消費品稅后虧損1.64億新西蘭元(約折人民幣7億元),為唯一虧損的業務。財報中恒天然表示,這主要由新西蘭國內業務與該版塊的亞洲品牌不力導致。
聚焦至中國市場。在恒天然的總體業績中,中國市場占據約三分之一的比重,這之中也呈現出消費品業務薄弱,餐飲勢頭強勁的情況。
2023年,大中華區的原料、餐飲業務分別實現營收44.60億新西蘭元與22.36億新西蘭元(約折人民幣191.7億元、96.1億元),但消費品只有3.76億新西蘭元(約折人民幣16.2億元),與其余兩項規模已拉開距離。
財報中恒天然特意點名了大中華區餐飲渠道對奶油等產品的需求,稱這些推動了其產品銷量的增長。2024年,大中華區餐飲業務在恒天然該版塊的營收占比已超過58%,且增速遠超集團整體水平。
其在中國近年來最主要的動作也是擴張餐飲業務。例如不斷在中國投產“安佳專業乳品專業伙伴”的應用中心,負責其產品的分銷與銷售。截至2024年9月,恒天然在中國的應用中心已經能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華中等區域。其官方公眾號數據顯示,目前安佳專業乳品的產品分銷范圍輻射全國500多個城市。
針對這一次的交易信息,郝萬里(Miles Hurrell)在電話會議中表示,恒天然將以對Tip Top類似的方式繼續向消費品業務供貨。也就是說,可能此后中國的消費者依然能在市場上買到安佳的奶,只是恒天然從所有者變成了供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