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線Insight 盧倩瑩
編輯|陳鋒
近期,瑞幸和星巴克相繼發布了最新財報,三季度業績走向繼續分化。
瑞幸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單季度收入首次突破百億人民幣,凈利潤達13.03億元。
而星巴克發布的2024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則反映出一些增長壓力。在2024財年內,星巴克中國市場的營收為同比下降1.4%,財年第四季度(今年三季度)營收則為7.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80億元),環比增長6%。
放眼全球市場,星巴克2024財年全年營收為362億美元,同比增長1%,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37.61億美元,同比下滑8.82%。
基于雙方財報來看,不難發現,在中國市場,瑞幸的兇猛攻勢,讓星巴克也感到有些吃力。
更需要星巴克警惕的是,瑞幸已計劃于2025年進軍美國市場。據外媒報道,瑞幸將選擇紐約等城市開設門店,并以2至3美元的低價切入,直接在星巴克的主場展開競爭。
圖源瑞幸官方微博
財報電話會上,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也承認,瑞幸正在探索美國市場和其他市場的機會,“考慮到美國有著成熟的、飽和且競爭激烈的咖啡市場,我們在執行市場拓展戰略時,將會審慎決策,下一步我們會密切關注海外業務,并及時與市場溝通進展情況,同時也將積極嘗試組織模式和業務模式的探索創新,以更適合的方式,更靈活的策略來拓展海外業務。”
星巴克也在推出應對舉措。最近,新上任的CEO布萊恩·尼科爾再度提起“重返星巴克”計劃,計劃在美國門店推動一系列改革和體驗升級。同時,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加大促銷力度,以及通過擴張門店和定制短劇進一步打入下沉市場。
然而,在瑞幸等新興品牌的步步緊逼下,星巴克的“高端”與“第三空間”理念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持續保持吸引力?
或許,星巴克需要重新思考品牌的獨特價值,在不犧牲品牌格調的前提下,找到與大眾市場連接的新方式。
1、在中國,瑞幸卷贏星巴克?
星巴克的2024財年第四季度數據顯示,其全球營收達90.7億美元,同比下滑3.2%。中國市場則實現營收7.84億美元,同比下滑7%。客單價下滑8%,訂單數量下降6%。
對比之下,瑞幸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明顯強勁。
今年第三季度,瑞幸營收高達10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為41.4%,不僅收入接近星巴克中國的兩倍,且保持了較高的利潤增速。
這也意味著,這場新舊咖啡巨頭的競賽,正悄然進入新階段——星巴克要集中精力進行防守了。
發展至今,瑞幸的擴張速度依然迅猛。截至第三季度末,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已達21343家,其中近三分之二為自營,剩下的7407家為聯營。
基于這種極具靈活性和低成本的方式,瑞幸通過輕量化、小面積的門店規格,迅速占領了三四線城市和校園市場。
相比之下,星巴克堅持自營的模式,步伐則有些緩慢。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共有7596家門店,以一二線城市的“第三空間”門店為主。
圖源星巴克官方微博
另一方面,伴隨著門店數量增多,瑞幸的用戶數量也在穩步增長,星巴克用戶流失的風險在逐步加大。
瑞幸第三季度月均交易用戶數達7985萬,同比上升36.5%。而星巴克中國的用戶群體則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季度其客單價下滑了8%,訂單數量也下降了6%。
在這背后,瑞幸通過線上化、平價產品策略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并以高頻次的促銷活動和爆款產品維持著用戶活躍度。
瑞幸的主力產品價格大多在10-20元區間,搭配不定期的“9.9元”促銷,顯然瞄準了更廣泛的大眾消費市場,且更適應中國咖啡市場的需求現狀。
比如今年5月,瑞幸推出OATLY燕麥拿鐵,以9.9元直接擊穿了行業的燕麥拿鐵底價,遠低于其他品牌普遍在20-40元的定價。今年雙十一,瑞幸還推出99.9元十次卡,吸引用戶購卡囤券。
為了應對瑞幸們的攻勢,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也開始進行促銷嘗試。今年以來,星巴克所推出的促銷活動,包括會員“買一贈一”、雙杯立減20元、精選飲品折扣等。
然而,這些促銷措施的力度與頻次,遠不及瑞幸9.9元單品等大幅降價活動,且對星巴克的收入增長拉動效果有限。
此外,在成本方面,瑞幸的優勢也較為明顯。
其門店選址多在非核心地段,面積較小,裝修簡約,這種低成本的門店布局使得租金和人力成本控制在星巴克的一半。星巴克則因大面積門店、高人工成本的約束,難以在短期內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整體來看,盡管星巴克品牌價值在高端用戶中依舊占據重要位置,但隨著市場迅速變化,傳統模式的戰斗力已經顯現出局限性。
2、計劃進入美國市場,瑞幸要用價格戰繼續攻城略地?
近日,外界不斷傳來有消息,稱瑞幸計劃于2025年進軍美國市場。
金融時報稱,有業內人士透露,瑞幸初期將重點布局紐約等中國留學生和游客集中的城市。為了迅速打入市場,瑞幸將貫徹平價策略,咖啡價格低至2至3美元。而在美國市場,星巴克大杯美式為4.69美元,大杯拿鐵價格5.46美元,二者價格差距不小。
與此同時,瑞幸也提前進行了品牌推廣,在NBA賽事期間投放廣告以提高知名度。品牌營銷先行的動作,或許是為瑞幸進入美國市場做鋪墊。
但瑞幸想要成功闖入美國市場并獲得成功,并不容易。
一方面,美國咖啡市場規模龐大但競爭激烈。
近日,世界咖啡門戶網站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美國咖啡市場的總規模約540億美元,未來五年美國品牌咖啡店市場將以3.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9年將超過59900家門店。
在美國咖啡市場,既有星巴克、Dunkin'等連鎖巨頭,也有Dutch Bros等新興品牌,幾乎每條街區和車站都能找到咖啡供應。在過去一年,連鎖咖啡店在美市場的門店數凈增2000多家,而16盎司的拿鐵均價約4.60美元。
另一方面,瑞幸試圖用低價吸引消費者的這一策略,在美國不一定奏效。
在這個咖啡早已融入日常的成熟市場,當地消費者對品牌、體驗和附加價值的重視,或許會高于對價格的敏感性。
客觀來看,瑞幸目前確實有進展不錯的出海經歷,自2023年進駐新加坡以來,瑞幸通過中高端定價快速拓展至45家門店,初步取得市場認可。然而,美國市場的復雜性遠高于東南亞,瑞幸需要在價格與品質之間找到更適合的平衡。
此外,瑞幸在美國面臨的挑戰不只是市場份額的爭奪,更是對當地消費習慣、成本管控等多方面適應能力的考驗。瑞幸的本土化策略與產品定位,或將成為成敗關鍵。
換句話說,瑞幸在中國的成功,更多的是歸因于對本土消費需求的精準把握,通過推出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創新飲品,吸引大批用戶。但在美國市場,這種模式未必適用。
“當初很多中國消費者是咖啡小白,瑞幸用平價咖啡教育了市場,承接了大部分消費者。但美國消費者是否需要這樣的國民咖啡,這一點值得瑞幸調查、思考。”餐飲行業觀察者、非碼科技創始人陳寶平告訴連線Insight。
也就是說,未來,瑞幸在美國市場能否成功復制其產品策略和低價模式,還要打個問號。
但若瑞幸能夠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想必將對星巴克造成沖擊。陳寶平分析稱,“瑞幸的整個經營體系、產品的迭代速度等各方面都做得蠻不錯的,比較具有競爭力。對星巴克造成影響是必然的。”
3、星巴克面臨增長難題,如何對抗“瑞幸們”?
不只是在中國市場壓力倍增,從全球范圍來看,星巴克也面臨著增長難題。
最新財報顯示,星巴克2024財年第四季度,美國市場門店銷售額同比下滑6%,中國市場門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4%。
今年以來,星巴克的高層管理團隊在頻繁調整,凸顯其重回增長軌道的緊迫性。
2024年9月,布萊恩·尼科爾正式接任全球CEO,而星巴克中國區的管理層同樣進行了調整,劉文娟被提升為星巴克中國CEO,負責推動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增長和本土化策略。
為了應對危機,布萊恩·尼科爾上任伊始,便提出啟動“重回星巴克”的計劃,打算從多個方面推進改革。在一封公開信中,他坦言“星巴克已經偏離了核心,顧客的期望需要回到最初的定位”。
為此,他提出從門店體驗、產品精簡等方面改善顧客體驗,具體措施包括提升美國門店座椅舒適度、使用陶瓷杯、將顧客等待時間縮短至四分鐘以下。此外,星巴克計劃精簡菜單、減少促銷以提升消費效率。
再聚焦到中國市場,星巴克的擴張策略也在進行調整,加大向下沉市場探索的步伐。2024財年四季度,星巴克新進入78個縣級市場,并凈新增了290家門店。在整個2024財年,星巴克中國凈新增了790家門店,同比增長12%,新進入166個縣級市場,創下歷史新高。
為了進一步打開下沉市場,星巴克中國前段時間還在抖音上線了短劇。這部叫《我在古代開星巴克》的星巴克首部品牌定制短劇,目前一共上線了6集,共獲得8106.3萬次播放。
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星巴克也在產品創新上持續發力。今年第四財季,星巴克在中國推出了22款新飲品,包括柚子鐵觀音、火晶柿子星冰樂等創新口味,試圖以更潮流的口味的產品拉動消費。
圖源星巴克官方微博
盡管如此,星巴克的新品在社交平臺上的反響不一。許多年輕消費者反饋這些產品“過甜”或“不夠有創意”,難以與本土品牌的快速產品創新競爭。
面對競爭壓力,雖然星巴克一再聲明不參與價格戰,但星巴克對價格妥協已成事實。今年以來,星巴克的APP和小程序時不時發放一些限時優惠券,例如雙杯39.9元、單杯75折等。星巴克還在抖音等平臺開展直播折扣,以及在外賣平臺推出多種優惠套餐進行變相降價,套餐價格明顯低于星巴克原價。
不過,即便如此,這些降價活動并未顯著改善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客流,第四財季的客單價和同店銷售額仍在持續下滑。
針對星巴克降價促銷的舉措,陳寶平認為,降價并非對每一個品牌都真實有效,這更多取決于品牌定位。星巴克可能會做一些階段性的促銷,但根本性定價的策略和原則,應該是不會改變的,“改變定價相當于重新選擇一個新的市場,而這個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圖源星巴克美團外賣頁面
至于為何星巴克在面對市場變化時反應滯后,陳寶平指出,這可能是由于星巴克作為一個全球的大型企業,在決策層面流程比較復雜。此外,他認為,星巴克的生意下滑,不代表它失去了忠實用戶群,星巴克的核心場景依舊是能立住腳跟的。
總體來看,星巴克的調整確實展現出重回核心、聚焦體驗的決心。但在瑞幸等品牌的追擊下,高價咖啡的“第三空間”模式也在持續經受考驗。
或許,星巴克需要的不僅是回歸初心,還要重新定義高端,讓自身的獨特價值在“平價咖啡”的浪潮中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