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孫藝真
11月5日,科創板迎來宣布設立六周年的重要節點。
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宣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
設立六年來,我國大批優質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研發投入迭創新高,上市公司整體成長性良好。科創板有力支持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充分彰顯了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
今年以來,隨著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相繼發布,作為A股資本市場率先試點注冊制的板塊,科創板多項新新政策不斷落地,正引導科創領域資源加速整合。
在六周年的發展節點上,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科創板重任在肩。
577家科創板公司總募資超萬億
以2019年為基數,近4年來,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3%和24%,居A股各板塊之首。
歷經六年發展,截至2024年11月5日,科創板上市公司577家、均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IPO募集資金9142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1623億元,合計超萬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科創板板塊定位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受益于科創板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已有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第五套標準企業等特殊類型企業上市。
從行業分布看,科創板集成電路領域上市公司115家,匯聚了中芯國際(688981.SH)、中微公司(688012.SH)、滬硅產業(688126.SH)等行業龍頭,形成鏈條完整、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111家,重點介入腫瘤、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治療領域,成為美國、中國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光伏、動力電池等新能源領域,碳纖維、超導材料等新材料領域,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設備等高端裝備領域,均初具規模。另有一批科創板公司持續推動前沿技術發展和產業變革,面向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謀篇布局。
2024年三季報顯示,科創板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中有12家企業凈利潤為正,17家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截至2024年10月,全部20家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均有產品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請,其中艾力斯等4家公司營收突破10億元,14家突破1億元。
在引導資金方面,科創板帶動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風氣,約9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機構投資,一級市場投資總額約4500億元。
從投資端看,科創板已成為境內機構化、指數化程度最高的板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科創板公司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戶數超過6萬戶,專業機構投資者持倉占比約4成,交易額占比近半。
當前,科創板已形成由寬基、主題、策略等指數構成的指數體系,指數數量已達25條。截至10月底,科創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近29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70%,其中科創50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近22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40%。科創50ETF產品規模達到2100億元,是A股市場僅次于滬深300ETF、中證500的指數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1月以來,科創板在A股各板塊率先發起“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倡議板塊公司從聚焦經營主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投資者回報、投資者溝通、公司治理、“關鍵少數”責任六方面制定行動計劃,464家公司響應,板塊覆蓋面超八成。
“我們期待在不久的未來,這些中國領先的科技創新企業可以在科創板的助力下,實現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進一步成長為領先全球的頭部企業,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增長引擎,推動國家經濟的轉型升級。”瑞銀集團中國區總裁及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表示。
科創板海外收入占比三成,“硬科技”底色不斷強化
近年來,科創板公司密集推動產品出海,截至2023年末,超7成公司實現境外銷售,海外收入合計為4,055.01億元,占板塊整體收入的三成。科創板近三年海外收入復合增長率平均為16%,其中138家公司海外收入復合增長超過30%。
專利走出去方面,10家科創板藥企將產品專利以license-out形式授權給境外醫藥企業,相關交易合計18筆,已披露的交易總額合計為165億美元。標準走出去方面,瀾起科技在內存接口芯片這一具有高準入門檻的領域牽頭制定DDR5 RCD及MDB芯片國際標準。中國通號、時代電氣、高鐵電氣、鐵科軌道等公司助力中國高鐵“出海”第一單印尼雅萬高鐵建設,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范例。
海外并購方面,科創板上市公司共計開展超過20起大型海外股權收購,通過整合先進技術、產品及渠道等關鍵資源,助力企業彎道超車。今年以來,跨市場收購集中出現,5家科創板公司將并購目標瞄準英美、韓國等發達市場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核心資產。
近年來,科創板企業研發投入保持高位,科技成果轉化效能顯著,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1萬項,平均每家公司發明專利達200項。35家科創板公司在細分行業或單項產品上排名全球第一。
2022年,科創板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千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1039億元,同比增長7%,為同期歸母凈利潤的兩倍多。自開板以來,科創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持續領先A股各板塊。
351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60家科創板公司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51家公司主營產品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合計(去重后384家)占板塊公司總數67%。
在吸引人才方面,超6成科創板公司的創始團隊為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人才或行業專家,近3成公司實際控制人兼任核心技術人員,累計創造逾23萬個研發類就業崗位,超7成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共建實驗室等產學研協同機制。
從嚴監管,600人次“關鍵少數”收罰單
“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以“兩強兩嚴”為主旋律的監管理念。
五年多來,科創板共有約600人次“關鍵少數”收到過上交所的罰單,包括近90余位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等“一把手”。
此外,上交所不斷壓嚴壓實“看門人”職責,約談保薦代表人超100人次,推動科創板持續督導機構累計出具專項意見超兩萬份;首創中介機構履職自查表,督導持續督導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忠實勤勉履職盡責。各項自律監管措施共涉及保薦代表人、年審會計師60人次。
近年來,上交所從嚴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行為。
紫晶存儲、澤達易盛因存在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于2023年7月被依規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成為科創板首批退市公司。開板以來,累計發出定期報告審核問詢函330余份,報送總對總線索75份。共作出公開認定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3單、公開譴責13單、通報批評40單、監管警示121單和口頭警示216單,做到每案必究、每罰必嚴。
今年6月以來,首單新股定價適用高價剔除比例、首單新股市值配售、首單發行定向可轉債并購重組等標志性案例漸次落地;再融資“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等規則相繼出臺;科創板200指數、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設備、科創板創新藥等多條指數產品發布,引導資金持續投向“硬科技”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