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陸柯言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2024年9月,深圳上演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極其罕見的一幕。
來自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上百家互聯網廠商的高管統一著裝,齊坐在華為坂田總部,參加一場極具華為特色的“誓師大會”。他們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是開發自有APP的鴻蒙原生應用版本,并在年內上線。
誓師大會是華為內部特有的士氣鼓舞儀式。在重要產品發布或業務戰略定奪之際,由高管發聲定調、授旗,為員工壯聲勢。特別的是,這次集結了大量頭部互聯網公司,不少參會者還都是團隊一把手。他們逐個上臺演講,展現投入鴻蒙開發的決心。
鴻蒙是今年科技圈最熱的話題之一。即便并非科技新聞的關注者,也或多或少聽說過它閃亮的頭銜:“首個國產移動操作系統”、“國產廠商首次全面突破操作系統核心技術”,“意義不亞于突破成熟制程芯片”,“中國科技產業史上的里程碑”。
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頂尖高校內,為鴻蒙開發而設的課堂逐漸擠滿了人。職業教育機構也開始把鴻蒙開發課程作為宣傳的招牌,銷售稱上過鴻蒙開發班的學員offer接到手軟,專科及以下也能輕松破萬。機構傳單上標粗的大字體寫著:“錯過了鴻蒙就等于錯過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風口”。
鴻蒙也同時伴隨著質疑聲。從出生開始,它就被貼上了“安卓換殼”的標簽,被認為是安卓系統的簡單復制。歷史上,為復制而生的操作系統從未有過成功的先例。
華為的目的不是做復制品。過去十余年間,華為給予了鴻蒙幾乎是史上最高級別的資源投入:上萬名研發工程師、上萬家合作伙伴、百萬名開發者。2024年,打造鴻蒙生態成為華為全司上下最重要的任務,這也是鴻蒙能夠與iOS、安卓三分天下的前提。
10月22日,由華為全面自研HarmonyOS NEXT(原生鴻蒙)正式發布,這意味著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將正式開放給更多用戶使用。由于不再兼容安卓,這一版本也被戲稱為“純血鴻蒙”。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表示,鴻蒙用十年時間走完了歐美國家二三十年走過的路。
鴻蒙甩開了“安卓換殼”的帽子,但挑戰也從此開始。
1
做手機操作系統并不是華為的最初計劃。
立項之初,鴻蒙還只是一個面向物聯網而開發、多用于工業互聯網等B端(企業端)場景的操作系統。2019年,突如其來的谷歌斷供迫使華為啟動一系列國產替代措施,由于安卓合作前景不明朗,鴻蒙被一夜扶正,轉向為華為自研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
在被谷歌斷供的五個月后,華為集結了全球超過2000名工程師,在東莞松山湖研發基地進行緊急補漏。這場被稱為“松湖會戰”的技術攻堅是華為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最具有挑戰性的一次內部資源合作。
2019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歷經攻堅的鴻蒙系統緊急上馬,首個版本被命名為HarmonyOS 1.0。這是一個略顯倉促的版本,由于開發時間過短,甚至沒有完整的開發文檔和架構設計說明,只能在智慧屏上搭載,也因此被調侃是“PPT系統”。
一年后發布的HarmonyOS 2.0開始面向手機用戶推送,但由于兼容安卓,又被指是“套殼”。
這是華為終端業務史上從未有過的低潮。缺芯導致的手機銷量下滑令華為營收重挫,一旦失去龐大用戶規模,鴻蒙生態就難以得到積極響應,也無法擁有獨立發展的生機。
為保證存量用戶體驗過渡,同時也考慮到鴻蒙生態的不成熟,HarmonyOS歷次迭代都選擇兼容安卓。
轉機發生在2023年。華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芯片困境,Mate60一經發布即迎來現象級熱銷,迅速帶動華為手機市場份額反彈。隨著用戶大幅回歸,鴻蒙也等來了單飛的時機。
一位鴻蒙開發工程師也認同現在是全面切換原生鴻蒙的好時機。過去三年間,安卓應用已經有了在鴻蒙系統上運行的經驗,同時進行了一些鴻蒙定制化功能的開發,也在這一兼容安卓的鴻蒙上獲得了商業收益。
有了利益基礎和開發經驗,在這個時機全面切換原生鴻蒙,廠商的普遍有了更高的接受度,切換代價也小了很多。
2023年末,華為宣布全面啟動原生鴻蒙。根據華為的說法,純血鴻蒙實現了從OS內核、文件系統、數據庫再到編程語言、編譯器、集成開發環境等全環節的自主研發,是華為全面掌握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的證明。
更重要的是,它將不再兼容安卓,而是獨立于安卓與iOS的操作系統。
原生鴻蒙并非單純的安卓替代。華為提供的數據顯示,相較于此前兼容安卓的HarmonyOS 4.0,原生鴻蒙能夠令整機的流暢度提升30%,平均續航增加近1個小時。
它還為鴻蒙原生應用提供了有別于iOS、安卓的體驗,例如APP內能夠直接喚起系統相機,后臺“殺”應用仍然保證及時彈窗等。
現有的操作系統大多只面向于單一的硬件種類,例如Windows之于PC,iOS之于手機,或無法在多種硬件上獲得聯動的體驗。鴻蒙的核心創新點之一,是采用基于微內核設計的分布式架構,一次開發即可實現多端部署,并在數碼、家電、汽車等各種硬件設備上實現統一的生態與體驗。
這對華為意義重大。多位華為員工都認同的一個說法是,鴻蒙最現實的價值之一,在于能夠實現媲美蘋果的軟硬件一體化。
這是由蘋果最早開創的一種模式,即硬件和軟件由同一家公司設計和制造,通過構建一個高度無縫集成的iOS生態系統,把用戶和開發者牢牢綁定在其平臺上,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商業利益。
國內手機廠商盡管同樣能夠從應用商店中得到分成,但其操作系統大多都基于安卓系統來開發,而不能像蘋果那樣將開發者完全引入自己的生態當中,更無法讓開發者為其量身定制應用。并且,軟硬件來自于不同的供應商,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犧牲流暢度。
一名華為終端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原生鴻蒙的落地也有望進一步盤活華為的IoT業務。他表示,盡管華為手表、智慧屏、耳機這類IoT單品銷量可觀,但在商業收益上,更多要依賴于手機產品的搭售,而無法像小米那樣實現IoT業務的自給自足,這已經成為經銷商的難言之隱。華為始終有意進行調整,原生鴻蒙能夠做到IoT與手機的流轉與同步體驗,將是一個好賣點。
2
不再兼容安卓之后,所有的應用開發者都需要重新為鴻蒙開發單獨的版本。在iOS與安卓崛起后的移動終端領域,還沒有企業有過成功的先例。畢竟對正忙于降本增效的互聯網公司廠商而言,如果沒有明確的商業利益,幾乎不可能為陌生系統投入一個開發資源。
成功開發操作系統只是1%,剩下的99%都是做生態。華為的辦法是從頭部應用開始,挨家挨戶談判,目標是今年內將智能手機上TOP5000應用全面遷移到鴻蒙原生操作系統上。
作為吸引條件,華為為這些開發者團隊提供駐場支持、品牌曝光資源,以及在應用分成上比iOS、安卓更友好的可能性。
隨著鴻蒙原生版微信的上架,這一目標基本已經實現。華為公布的最新數據是,已有超過1.5萬應用和元服務完成了鴻蒙化開發,覆蓋用戶日常使用時長的99%,目標是年內把這一數據提升至10萬。
華為為開發者提供了多種便利開發工具,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接入新系統的難度和成本,許多鴻蒙應用的迭代更新速度已經達到一天一個版本。
界面新聞實測發現,閑魚、京東、高德地圖、淘寶、WPS、bilibili等較早參與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的APP功能基本已經接近iOS/安卓,完成率超過90%,但微信等應用的完善度仍然不高。
APP的遷移需要過程。騰訊的解釋是,原生鴻蒙完全是一套新的技術框架,采用是獨特的ArkTS編程語言,這意味著所有APP都要完全重寫。體量大的應用、尤其是涉及到支付等對安全性、穩定性的要求高的功能,只能先采用通行的安全做法,逐步放量。
互聯網公司積極合作的核心原因是商業利益,最看重的是華為龐大的用戶規模和較強的用戶付費能力。
一位益智游戲APP的開發者告訴界面新聞:“從我們后臺數據來看,蘋果、華為Mate、P系列的用戶付費能力是最強的,遠高于其它機型用戶,我們在華為渠道收入占比接近40%,不想放棄他們就得加入鴻蒙陣營。”
閑魚客戶端負責人宗心在一場直播中提到,鴻蒙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移動端甚至是多端的操作系統,已經是一件確定性比較強的事情,也是產業界投入大量精力適配的原因。
另一方面,他認為操作系統眾多,如果差異比較大,對企業是不利的。如果中國的操作系統有一個底座,大家基于開源鴻蒙發行自己的操作系統能夠控制企業成本,獲得較高的收益。否則,即便是用來跨平臺框架,適配成本依然會很高。
新增鴻蒙開發團隊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廠商普遍有兩條路徑可選,一種是從現有的團隊中抽調人力內部轉崗至鴻蒙開發,另一種則是招聘。
在BOSS直聘等招聘平臺,小紅書、字節跳動、微博、百度等廠商仍然掛有鴻蒙軟件開發工程師的招聘,月薪在30K至60K不等。
參與鴻蒙開發的工程師告訴界面新聞,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的上手難度比安卓低一些。鴻蒙開發的主力語言ArkTS是TS(TypeScript) 的超集,TS又是JS(JavaScript) 的超集,它本身并不難學。前端開發者都掌握TS/JS,很容易轉型鴻蒙開發,非前端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具體要看投入程度,一般在幾個月左右。
鴻蒙開發的上手門檻并不高,但中小廠商仍然有兩派不同的看法,一派選擇了了積極投入,另一派則仍在觀望中。一家工具類APP的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考慮到投入鴻蒙開發的成本,既然微信已經適配,后續會考慮以小程序的形式來服務華為用戶。
3
華為基礎軟件首席科學家陳海波是鴻蒙系統的奠基人之一。今年9月,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他提到了鴻蒙現階段面臨的兩個挑戰:進入細分行業,以及出海過程中海外市場的接受程度。
細分行業是指那些用戶使用頻率低,但又不得不用的應用,例如公司學校打卡軟件、特定行業的繳費軟件等。這是華為現階段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
從年初開始,華為就密集地在各省市宣講,與當地政企事業單位就鴻蒙原生應用開發而簽約。在鴻蒙生態的誓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尤其呼吁政企事業單位加入鴻蒙陣營。
有了鴻蒙原生應用,接下來的難關在于目前已開發的原生鴻蒙應用是否能夠得到持續的迭代與維護。
一個舊案例是,微軟開發的Windows Phone(WP)曾試圖創造一個獨立于iOS、安卓的全新移動生態,也有部分廠商開發了針對WP的應用版本,但由于用戶稀少,WP端應用版本迭代頻率逐漸放低,最終不再更新。
華為的用戶規模顯然優于彼時的Windows Phone,這是開發者保持更新的動力。不過,開發者團隊本來就需要針對iOS、安卓分別做版本更新,由于許多應用安卓版本的更新晚于iOS,還因此造成過不少抱怨。在增加了鴻蒙之后,華為當然也希望在鴻蒙在版本更新時拿到優先權。
華為終端軟件部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華為和大量的合作伙伴有業務的往來,整體策略是堅持用產品力、產品競爭力和華為產品的體量等優勢來牽引應用鴻蒙化的改造浪潮。華為將盡最大努力來推進這件事,包括每年投入60億元激勵開發者創新。
但最現實的問題是,由于現階段生態還未做到“無死角”覆蓋,華為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為用戶提供雙框架系統,即在HarmonyOS 4.0(兼容安卓)和純血鴻蒙之間做切換,包括即將發布的Mate70系列手機。
上述負責人稱,華為不會對用戶做強制性的更新動作和訴求。現階段華為設備還有大量的存量用戶,會先鼓勵有意愿體驗的用戶升級純血鴻蒙。至于兩個系統并行將持續多長時間,還將取決于生態的成熟程度。
就華為對鴻蒙的投入決心而言,雙系統并行必定不會是長期之舉。因此,華為需要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爭分奪秒地推動原生鴻蒙生態的繁榮,擊破未覆蓋的死角,同時鼓勵鴻蒙生態獨有的應用創新,畢竟iOS與Google Play的應用數量都在百萬級別。
但無論如何,鴻蒙已經實現了一個好的開局。華為內部常說的一句話是,生態是用出來的,而不是靠錢砸出來的。只要持續有用戶加入、反饋,開發者才能夠保持活躍,生態也能夠因此運轉起來。
華為終端軟件部總裁龔體分享過一組數據:截至今年9月,報名參加鴻蒙手機和平板公測的人數已經超過百萬,實際使用的Harmony NEXT操作系統的用戶已經達到數十萬規模。華為的判斷是,這已經能夠在今年Q4支撐Harmony NEXT的商用。
從Beta內測、公測到發布,鴻蒙已經證明了自身的用戶號召力,而商用是證明操作系統價值的重要步驟,屆時也將明確鴻蒙應用商店的具體分成政策。
作為新晉玩家,華為大概率不會在起始階段采取過于強勢的抽成比例。長期來看,合理的商業模式也決定了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開發者加入鴻蒙陣營。
更長遠來看,華為為鴻蒙設定的邊界不僅僅是移動終端,更是連接科技產業的中間件。憑借多端部署、統一生態的優勢,將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優勢經驗下沉到各行各業。
早在2020年,華為就將鴻蒙系統基礎代碼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后者將該項目命名為OpenHarmony。開源后,各個廠商可以基于此各取所需,在其基礎上研發自己行業的操作系統。理論上,其它手機廠商也可通過這一方式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統。
截至9月底,OpenHarmony社區已經有超過370家伙伴,共有291個廠家的780多款產品通過了兼容性測評,覆蓋金融、超高清、教育、商險、工業、警務、城市、交通、醫療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硬件設備大多依賴于免費的Linux開源操作系統或收費的Windows操作系統。
一位OpenHarmony的市場推廣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要在短時間內顛覆現有的行業操作系統非常難,因為涉及廠商復雜,系統遷移和替換都需要一定成本。但好處在于,OpenHarmony開發更簡單,且擁有更好的安全特性,符合國計民生行業對操作系統自主可控的要求。
這是一場比移動終端任務更艱巨、目標更龐大的替代之旅。但行業參與者們都篤定地相信,國產操作系統切換潮已經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