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一場由蚊子引發的登革熱疫情正在廣東蔓延
自今年9月起,廣東省疾控開始按周通報登革熱疫情,加上8月通報的1220例,廣東省自8月起累計報告登革熱感染病例8404例。據廣東省疾控通報的最近一周情況,2024年第41周(10月7日至10月13日),全省新增報告2005例登革熱病例。并且首次新增重癥病例4例,無新增死亡病例。
廣東省尚未公布上一周的新增病例數,但是根據廣州市報告的最新數據,上一周(2024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全市報告新增497例登革熱病例,較前一周(437例)增加60例,環比增加13.73%。目前來看,登革熱感染情況還未出現拐點。
而且,與往年相比,今年廣東省登革熱的病例數明顯增長。據《我國2019—2023年登革熱報告病例流行病學特征》一文統計,2019年和2023年,廣東省的登革熱累計病例數分別為5574例、3969例。
登革熱是經伊蚊(即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感染后會出現發熱、皮疹、肌肉及骨頭痛,嚴重者會出現出血甚至死亡。登革熱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流行高峰日多集中于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流行高峰期主要集中于8—11月。
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但目前我國尚無登革熱疫苗上市。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目前全球已有兩款登革熱疫苗獲得WHO的預認證,分別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研發的CYD-TDV和武田研發的TAK-003,但尚未被大范圍接種使用。其中,CYD-TDV在2017年被報道會增加既往未感染者發生重癥登革熱的風險,該疫苗的安全問題得到了賽諾菲的證實。在缺乏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控制傳播媒介白紋伊蚊成為控制登革熱流行的關鍵。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雖然今年廣東省通報的登革熱病例數有所增長,但實質上和往年規模沒有太大不同,總體仍處于可控狀態。他解釋稱,兩三天內在某一個區出現上千起病例和一周或一月內在全省范圍內出現上千起病例是不一樣的概念,除了疫情之外,過往的年份里廣東省也有過一個月出現過千起病例的情況,所以在規模上沒有太大區別。
金冬雁認為,目前登革熱的流行屬于小規模、地方性的流行。他表示,目前的新增病例中以本土病例為多。“一般情況下,如果發現一例登革熱患者,那么還可能有潛在的三個人被感染,且處于無癥狀狀態。而且登革熱以輕癥為多,癥狀與感冒類似,情況不嚴重的情況下并非每個人都會去醫院就診。”
從全國范圍來看,除疫情期間三年,我國的登革熱發病率呈逐漸升高態勢,2024年登革熱病例數激增也印證這一趨勢。據《中國熱帶醫學》雜志《中國登革熱發病趨勢與時空分布特征》一文分析,2015~2023年間我國登革熱發病率平均每年升高70.79%。其中,2015—2019年全國登革熱發病率逐年升高,2020—2022年較2015—2019年顯著下降,2023年快速回升,接近2019年水平。這可能是2020—2022年受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政策影響,境外登革熱輸入病例減少,2023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人員跨境流動逐漸恢復,輸入性病例增加。
實際上,今年登革熱的流行早有預警。今年上半年,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曾表示,今年3月的蚊媒密度高于2018年同期監測水平。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豐介紹,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蚊媒密度將逐漸升高。今年5月,廣東省疾控發文提示,2024年5月上半月,廣東省共監測到35個媒介伊蚊高密度監測點所在鎮街。而所處地區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發生登革熱流行的風險越高。
不止是我國,今年以來登革熱在全球多地呈現高發態勢。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7日報道,在今年6月1日前,也就是往年新加坡登革熱發病高峰期開始前,該國已經出現了超過11000例登革熱病例。與之相對的,是2021年全年新加坡的登革熱病例總數為5258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24年1至8月,全球共報告登革熱病例1238萬例、7865例相關死亡病例。
登革熱的高發和氣候變化有關。前述論文指出,在我國,登革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但隨氣候變暖和交通便捷,登革熱有向西、向北擴展的趨勢。登革熱的傳播主要和白紋伊蚊有關,登革熱非風險地區屬于我國傳統的白紋伊蚊非適生區和低適生區如果氣候變暖持續,白紋伊蚊將向我國高緯度、高海拔地區擴散,到2050年,白紋伊蚊的風險將擴大到我國幾乎所有人口稠密地區,風險季節將擴大到4—10月。
蚊媒監測顯示,2017—2018年甘肅省首次在天水市發現了白紋伊蚊,這是我國暖溫帶白紋伊蚊分布的最北邊。這顯示自2010年在甘肅省隴南縣發現白紋伊蚊以來,白紋伊蚊分布區已經向北擴散150km。
另一論文《氣候變化對中國媒介生物傳染病的影響及應對——重大研究發現及未來研究建議》也指出,氣候變化驅動我國登革熱等媒介生物傳染病流行區向西向北顯著擴展、流行頻率和強度顯著增加,且隨著氣候繼續變暖未來流行強度和風險人群將加速增加。
氣候變化是影響傳染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傳染病的病原體、媒介生物、宿主以及易感人群,進而改變傳染病流行的模式、頻率和強度。除了登革熱之外,瘧疾、乙腦等都屬于蚊媒傳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