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企ESG議題選擇指南系列文章(1)
引言
ESG議題*在全球投資領域迅速升溫,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發布的《2022可持續投資報告》[2],全球可持續投資規模高達30.3萬億美元,占總體資產規模的24.4%,凸顯了市場對ESG的重視。
※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 (治理)的縮寫,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責效而非單純財務績效的企業評價標準。
ABeam一直以來踐行ESG理念,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經營戰略中的重要課題。ABeam中國在響應總部號召的同時,進一步理解中國特色環境與政策,關注環境變化及綠色可持續發展,注重企業管治及員工管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除積累了不少切身經驗外,ABeam作為專業的咨詢機構,對于ESG這個熱點話題也傾注了視線,并著力研究。
本系列文章旨在為在華外企提供一份ESG議題選擇指南,在貼合中國市場環境前提下,幫助企業識別并選擇ESG議題,以此將ESG理念從概念落實到實踐行動中。本篇文章我們將首先介紹ESG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趨勢及行業環境,為大家帶來ABeam洞察。
全球ESG發展趨勢
如前文所言,ESG議題在全球投資領域迅速升溫,與此同時,在披露要求方面,全球和中國的趨勢正從自愿性向強制性轉變,從自由化向體系化和細致化發展。
/國際上/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已經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一號》(一般要求)及《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二號》(氣候準則)。
這些準則于2024年1月1日之后的年度報告期生效,意味著相關企業需要在2025年發布的報告中遵循這些標準。歐盟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預計將從2024年起實施,要求更多企業進行ESG信息披露。
/在中國/
2024年起,滬深北交易所將實施《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相關信息;中國證監會也在積極推動ESG信息披露的規范化,發布了《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目標是在2025年基本形成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然而,由于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4世界投資報告》[3],2023年的國際融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項目數量少于2015年被采納時的數量,環境惡化和社會需求迫切性的不斷上升,更加導致當下需要謹慎行動,引導投資流向真正有助于可持續未來的項目。
與此迫切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對于如何著手ESG實踐仍存在疑惑,這一點從“什么是ESG”成為ESG百度搜索指數[4]相關詞熱度排名第一的查詢可見一斑。
這表明,盡管ESG概念日益普及,企業在如何找到行動的切入點和策略上仍需指導和支持。
在華外企ESG議題選擇
除上述提到的企業ESG行動所面對的要求和挑戰外,在華外企在ESG實踐中由于獨特的雙重角色,即一方面,它們受益于母國在ESG領域的經驗和實踐,另一方面,它們需要適應中國本土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推動長期ESG戰略發展
這種雙重要求使得在華外企必須尋找平衡點,以確保其ESG實踐既符合國際標準,又能夠融入本土市場,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和行動計劃的建立。
ESG議題選擇的考量
我們認為,在當前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監管要求的不斷加強和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企業ESG戰略已勢在必行。
發展至今,ESG戰略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慈善捐贈或社會責任活動,而是關乎企業風險管理和發掘商機的關鍵因素,也是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的途徑。作為實施ESG戰略的首要步驟,企業需要找到符合其實際情況的重點議題,幫助其合理分配資源,才能讓ESG戰略成為推動企業長期價值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議題選擇不僅是企業ESG戰略的起點,需要符合中國市場特色、適應多元文化和政策環境,更是企業實現風險管理與機遇識別、平衡各利益相關方期望的關鍵環節。
在后續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在華外企在ESG議題選擇上的戰略價值與實施挑戰,細致梳理并評估國際與國內ESG議題框架以及中國的ESG政策與實踐;著重探討跨文化背景下的平衡策略,以指導企業如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做出精準的ESG議題選擇。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之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