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穆玥
9月27日,盤后有市場傳聞稱“量化私募中性策略、DMA業務爆倉”。
界面新聞就此向多位量化私募業內人士求證,對方均表示公司不存在爆倉的情況。
深圳某量化私募人士李先生透露,公司旗下部分產品確有一定的凈值回撤,但是遠不至于爆倉。
上海某頭部量化私募相關人士指出,所謂DMA爆倉,一般是多種極端因素集中出現的情況下才可能會導致的一個極端的結果。這種極端因素包括:1、多頭下跌、空頭升水,導致產品兩面都虧錢;2、產品使用了較高比例的杠桿;3、保證金不足,并且沒有其他辦法去補充保證金等。
也就是說,即便是遭遇多頭下跌、空頭升水的極端情況,如果沒有使用高杠桿或者有能力及時補充保證金的話,產品實際爆倉的概率也不大。
李先生也指出,在此前一系列新規的要求下,目前市場上DMA產品的杠桿不能超過2倍,爆倉的可能性不大。
界面新聞注意到,今年4月底中基協發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時曾明確提及,2024年2月份以來,私募證券基金參與多空收益互換(DMA)業務的規模及杠桿均實現下降,風險已得到釋放。針對前期私募證券基金通過DMA進行杠桿交易的情況,《運作指引》明確要求私募證券基金參與DMA業務不得超過2倍杠桿,進一步控制業務杠桿水平。
另一位頭部量化私募人士張女士向界面新聞表示,與DMA產品相比,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實際上中性策略產品面臨的壓力可能會更大。
首先,雖然中性策略產品沒有杠桿,但是這次空頭升水非常快,這幾天就可能會給客戶造成幾個點的回撤。
而與多頭策略相比,一般來說中性策略產品的客戶對于產品凈值回撤的容忍度會低很多,這就會使得私募面臨較大的壓力。
其次,一般情況下,對于私募來說被強制平倉肯定是不劃算的,所以在保證金不足時會優先選擇補充保證金,如果手頭現金不足的話,則可能會選擇先賣掉一些多頭的倉位,然后把資金用來補充保證金。
但是今天上交所的交易系統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部分保證金不足的私募,沒辦法及時通過賣掉一部分多頭倉位獲取資金來補充保證金,這就會使得一些私募的處境比較尷尬。
不過,據張女士了解,對于不能及時補充保證金這種情況,有個別期貨公司可能會要求得比較嚴格,但是今天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大多數的期貨公司都做了特殊處理,比如要求相關私募下周一九點半之前把保證金補足就可以了,因此也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強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一致否認了爆倉傳聞,但是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部分量化私募人士也透露,今天盤中上交所交易系統出現異常,公司部分策略的運行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