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蔚來、小鵬成立。2015年,理想、拼多多、Manner成立。2017年,追覓、霸王茶姬成立,同年,字節跳動TikTok全球上線。
不知不覺間,時代已經變了。我們所熟知的企業與品牌,漸漸變成了z時代的新玩家。
與上一代創業者相比,這些新興品牌往往更年輕,更堅定,擁有更少歷史包袱,與更大的全球化野心。
根據IDC剛剛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4年第二季度》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511.7萬臺,同比增長15.7%。而在出貨量前十位的企業中,中國公司或中資控股公司,占了整整9家。
而這其中,國產玩家追覓的產品全球平均單價超過700美元,在北美市場接近800美元,為所有廠商中最高——同時,其出貨量同比暴增73.3%,增長勢頭持續強勁。
這幾乎稱得上是一個奇跡。
要知道,在改革開放初期,國產家電曾經是廉價與山寨的代名詞。
由于核心技術受制于海外供應商,中國家電產業曾經不止一次陷入過血腥的價格戰當中。1996年,由于外資廠商大舉進入,國產電視甚至一度出現過“論斤比白菜便宜”的慘烈戰爭,一眾玩家苦不堪言。
可今天,和追覓一樣的新興科技品牌,不僅打破了“中國品牌無法高端化”的偏見,更通過迭代核心技術、打造正向的研發能力、建立全球供應鏈與銷售網絡,成為了新一代科技公司全球化拓展的代表。
2024年第一季度,追覓已經幾乎包攬了德國、意大利、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市場的市占率第一與第二,其產品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全球超過2100萬家庭。
與許多新興科技公司一樣,追覓的核心團隊,是一群80、90、甚至00后的年輕人。
而他們的目標,是想成為下一個時代企業。
一、當一群清華學霸決定去掃地
2017年,追覓科技成立,同年,其正式入選小米生態鏈企業。
彼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在消費電子領域堪稱霸榜級別的存在。
小米生態鏈首次將“互聯網”的概念從線上拽到線下,入鏈門檻極高,在保證產品品控的同時,大幅度壓縮了渠道成本,像鯰魚一樣攪動了無數個行業,靠著“小米模式”打造出眾多高性價比的爆品。
即便在2024年的今天,仍有大量網友在社交網絡上發帖@雷軍,“雷總,能不能把xx價格打下來?”
然而,剛剛成立的追覓,手中甚至沒有一款成型的C端產品,向來以高門檻著稱的小米生態鏈卻為他們破了一次例。
因為一個數字——10萬轉/分鐘。
這是全球高速數字馬達標桿企業戴森的馬達轉速,或者說,這是戴森靠1400件專利壘出的行業天花板。
馬達幾乎決定了所有相關產品的性能上限,當戴森高速數字馬達達到10萬轉/分鐘時,它與國內普遍2萬轉/分鐘的馬達差了5倍,清潔吸力卻足足差了25倍,產品體驗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而在2017年夏天,當追覓創始人俞浩與研發團隊第一次看見自己最新的馬達性能參數時,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他們這個幾十人的小團隊,竟然打破了戴森的專利封鎖,做到了與世界領先水平同級別的10萬轉/分鐘。
而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包括俞浩在內的追覓核心技術團隊,并不是做家電或吸塵器、掃地機器人起家的。
他們是造飛機的。
俞浩畢業于清華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四旋翼無人機開發者,三旋翼無人機發明者,更是清華大學“天空工場”的創始人——天空工場是國內最早的創客空間之一,由清華學生中的“極客發燒友”組成,其儲備了飛行器、汽車、機器人等大量技術與項目,追覓初創團隊的大多數成員都來自于此。
事實上,追覓創始團隊,正是z時代新興科技公司的典型畫像:年輕,強科技驅動,熱衷于打破天花板,跳出刻板思維禁錮——SpaceX的可回收火箭與特斯拉的一體式車架壓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電磁、線圈、空氣動力、機械制造、自動化控制……造飛機的諸多“原子層”技術,與高速數字馬達息息相關,也是小米看好追覓的原因之一。
成功加入小米生態鏈后,追覓主要負責米鏈的智能清潔類目產品,并成為小米吸塵器的主要代工企業。2018年,追覓的10萬轉無線吸塵器V9正式上線小米有品眾籌平臺,在一周之內訂購達到18888臺,金額超過1500萬,幾乎創下了一個小奇跡。
此后的3年間,追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迅速躍升為小米生態鏈的第1名,體量相當于第2到5名的總和,以驚人的速度做到了數十億營收規模。
憑借著“換道超車”,追覓不僅繞開了戴森原有技術路徑的專利墻,馬達性能迅速沖到了與戴森平齊的10萬轉水平,此后更是憑借持續的研發投入一騎絕塵,遠遠甩開了戴森與一眾競爭對手。
這場戰事贏得漂亮,然而,追覓僅僅把它稱為“第一次創業”。
下一場戰斗,他們瞄準了一座更高的山峰——自主品牌與全球化。
二、從中國,走向世界
幾乎從追覓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它們就將目光瞄準了海外。
中國企業出海的浪潮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期。在經歷了產能外溢、品牌外溢、資本外拓等階段后,當前,中國企業出海正步入第四次浪潮——以技術與商業模式為主導。
14億人口的市場固然龐大,但80億的全球蛋糕,絕對不容錯過。
這一階段的新興代表玩家包括字節跳動(TikTok)、拼多多(Temu)、SHEIN等,幾乎都是從Day1開始便具備著全球化的視野和定位,追覓也不例外。
2018年,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追覓便切入了海外市場。
與加入米家生態鏈的ToB打法不同,面向海外市場,追覓選擇的是ToC的自有品牌建設。
雖然都是智能清潔類產品,但ToB業務與ToC業務在用戶群體、產品形態、決策與使用、使用場景、業務形態、盈利模式截然不同,從產品、設計、售后團隊到配套的供應鏈、產業鏈,全都是一套新的打法。
這是追覓的“第二次創業”。
彼時,海外掃地機器人市場仍由老牌玩家iRobot主導,截至2017年底,iRobot全球出貨量達到2000萬臺,是全球掃地機器人絕對的霸主。
如果沿用上一代中企出海的戰略,追覓應該避開高端市場,優先選擇東南亞、中東等發展中市場切入,通過近似“價格戰”的方案,靠沖擊中低端市場快速提升市占率。
然而,追覓卻從一開始就選擇從德、法、韓等歐洲與東亞市場切入,通過核心技術突破與優秀的產品力站穩高端化定位后,再逐步擴展至北美、東南亞等地。
雖然不打“價格戰”,但新時代的科技品牌出海,“信息戰”必不可少。
追覓曾經透露,在進入任何新興海外市場前,公司都會通過本地的“百事通”團隊洞察消費者的喜好,根據區域化、本地化特征制定“一市一樣”策略,在進入市場前做足功課。
例如,針對歐洲、北美、中東等地區的家庭普遍鋪設大面積地毯這一特點,追覓團隊會為該地區用戶量身定制“抹布拆卸”功能,掃地機器人識別到地毯后,會回到基站把抹布拆下來再上地毯清掃,為地毯場景提供最適宜的清潔方案。
而追覓最新推出的A1智能割草機,則更是瞄準了海外家庭常見的花園/草坪場景,其搭載了追覓自研的OmniSense 3D超感系統,集建圖、定位、避障等多項功能的解決方案,能夠實現開箱即用。A1智能割草機在2023年IFA上首次亮相后的一個月內,就收到接近2萬個訂單,成為爆品。
目前,追覓的掃地機器人、洗地機等品類已做到了德國、意大利、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市場的TOP1/2位置:2024年Q1,追覓在新加坡市場的掃地機器人市占率高達31%,位居第一;在意大利的掃地機器人市占率位居第一,其中3月市占率高達43%;同時,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追覓在德國的掃地機器人市占率均為第一,其中2024年3月的市場占有率高達47.8%。
毫無疑問,追覓已經成為了一家極具代表性的全球科技企業。
三、z時代的技術復利
2021年,在核心技術研發、產品打磨、供應鏈配套等環節日趨成熟,海外市場佳報頻傳后,追覓決心選擇回歸國內,撬動中國市場的爆發。
一個有點反直覺的事實是,過去二十年間,隨著中國的自動化、數字基建、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爆發,中國本土,反倒成了最“卷”的市場——尤其是家電領域,幾乎是長久的紅海戰場。
對于追覓而言,這場戰爭的難度無疑稱得上“第三次創業”。
對于追覓來說,“技術復利”成了此戰破局的關鍵。
類似于金融領域的復利概念,“技術復利”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基于技術創新與應用所產生的長期、加速增長的現象:初始的技術投入在時間的推移下,通過不斷的迭代優化、跨界融合,不僅實現了技術本身的自我增值,還促進了相關領域生產效率的飛躍、成本結構的優化、新產品與新市場的開辟,甚至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從而形成技術復利的飛輪。
OpenAI與字節跳動是典型的技術復利受益者。對于OpenAI而言,在文本大模型的持續投入迎來突破后,這項技術所產生的“復利”能夠將大模型從文本拓展到圖像、視頻、甚至3D建模等眾多領域,迎來大模型的全面爆發;對于字節跳動而言,基于其核心推薦算法系統,今日頭條、抖音、TikTok等,影響著全球內容生態。
追覓的技術王牌當然是高速數字馬達與智能算法。當前,追覓的高速數字馬達最高已經達到了18萬轉/分鐘,同時儲備了20萬轉/分鐘技術能力,穩坐全球第一。
基于高速數字馬達的創新,追覓逐步形成了無線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和高速吹風機四大核心品類,打破了“隔行如隔山”的產品壁壘。
“在高速數字馬達的延長線上,我們還在繼續探索。吸塵器和吹風機,本質上是馬達加空氣的結合。馬達加水也可以結合,可以是水泵,所以我們有機會做出市面上性能更好的水泵,邏輯上我們就有機會革新凈水器這個品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追覓相關負責人曾經這樣介紹。
除了高速數字馬達外,從2017開始,追覓還在不斷投入流體力學、運動控制、SLAM等領域相關技術,加厚“技術本金”。
例如,在機械控制方面,2023年,追覓推出全球首創仿生機械臂技術,通過內置仿生機械臂將拖布外擴,在房屋邊角、縫隙清潔上實現幾乎百分百覆蓋,一舉突破了困擾掃地機器人行業多年的死角清潔難題。同年5月,首次搭載這一技術的追覓X20系列一經上市即成為爆品。
圍繞底層核心技術的技術復利,追覓在原有的四大品類的基礎上,還延伸出了除螨儀、凈飲機,甚至是面向庭院戶外的割草機器人、泳池機器人,以及智能送餐機器人,一再突破原有的品類限制,撕掉了“清潔家電企業”的標簽。
截至2024年6月30日,追覓全球累計獲得授權專利已高達2518件;公司產品研發與設計人員占比達到60%,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7%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過2017~2021年的“兩次創業”積累下,追覓已經聯合國內許多零部件供應商進行深度聯合開發,完成了大量配套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攻堅與升級,積累了深厚的供應鏈優勢。
同時,伴隨著抖音、B站等新興內容電商、內容平臺的崛起,追覓在2021年成為內容電商領域最早的擁抱者,積極重視用戶反饋與體驗,在傳統電商渠道之外“撕”出了多個現象級營銷方案,一再引爆全網。
在用戶洞察、技術創新、產品突破、品牌打造的多重聯動之下,追覓在幾乎一片紅海的清潔家電領域成功破局。
2024年1-8月,追覓以15.5%的零售額占比,成功登頂中國大清潔市場占有率第一。
四、“去前面沒有人的地方”
從2017年開始算,追覓成立至今,其實只過了7年。
如果按照2021年追覓正式發力國內C端市場算來,只有短短3年時間。
從2019年到2023年的五年里,追覓每年都在爆發式增長,其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并且在2023年同時實現了提效、高端化、提升市占率,打破了行業的“不可能三角”。
在傳統國產家電領域,這樣的速度,幾乎是不敢想象的。
“去前面沒有人的地方”——這是追覓今年秋季全系新品發布會的主題,也是追覓一直以來踐行的追夢信念。
追覓官方沒有給出這句話的出處,但科幻愛好者們可能會會心一笑。
在風靡硅谷、乃至風靡全球的科幻電影《星際迷航》系列中,也有這樣一句名言:“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正如SpaceX的兩艘回收船名字分別叫“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和“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在這些深埋的“彩蛋”里,z時代新興科技團隊的年輕、朝氣,甚至是那么一點點的“極客宅”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我認為,未來30年全球產業格局變化,給追覓這類年輕一代企業,帶來了一些重大機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追覓創始人俞浩曾經這樣說過。
當前,中國的制造業實力疊加工程師紅利,使得國產品牌逐漸在消費電子、汽車、醫療等領域,實現對于曾經海外老牌巨頭的超越——追覓的高速數字馬達就是例子之一。
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重視消費者洞察、重視用戶體驗和產品創新,技術與渠道的顛覆性創新毫無疑問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國際競爭優勢。
成為第一,成為智能清潔行業領導者,對于追覓來說不是結束,只是第四次創業的開始。
追覓故事的起點,是一群“造飛機”的年輕人,憑借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儲備,重新定義了智能家電產品。
在過去7年時間里,他們從一顆小小的馬達起步,不斷探索技術的邊界,最終成為足以顛覆行業的領導者,用技術重新定義著這個時代。
今天,追覓的故事也不會止步于此。
馬達相當于機器的“心臟”,智能算法相當于機器的“大腦”,計算機視覺相當于機器人的“眼睛”,機械系統相當于機器的“四肢”……
當機器的眼耳口鼻身腦齊聚,世界也許真的會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