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評論 錢洛瀅
編輯|田巧云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相親角成了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無論是單身亦或是已經有對象的年輕男女,都會懷揣著獵奇的心理、批判的心態,專注地研究著那些粉粉藍藍的簡歷。
他們在全國各地的中山公園、人民公園里,收獲一種審視他人的“快樂”。而這股風潮是抖音、B站、小紅書等社交、視頻平臺的網紅們帶起來的。
在互聯網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奇葩相親簡歷,會被各種博主拿來調侃、分析,解讀每一個條件都代表著什么意思:“永遠沒有身高179cm的男生,因為179的男生一定會說自己是180。所以,看到這個身高,我們要怎么樣?——對,過5減4,低5為0!179的男生,差不多就是在175左右,那么174的男生呢?頂多只有1米7……”
這位小紅書博主“旺旺表弟”還說,“寫有車但不寫車的品牌的,一律都是十來萬的代步車,寫‘BBA’的,肯定是A(奧迪),因為寶馬和奔馳的車主會寫明的……”
諸如此類為相親簡歷瀝去水分的“鑒別方法”,網上比比皆是,也將人的物化展現到了極致。
奇葩的相親簡歷被快速傳播,圖源「新消費101」、小紅書
但是,如果你真的來到線下這些相親角,會發現那些奇葩的、抽象的簡歷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這小部分往往會被人當成觀光景點一樣圍觀、拍攝。
而大部分的相親簡歷,散發出的還是那股樸實無華的、務實的氣息——普通的人在找同樣普通的人搭伙過日子罷了。
你還會驚訝地發現,雖然近幾年互聯網上“不婚、不育”風氣很盛,似乎年輕人對戀愛、結婚都有著極其負面的看法。但回歸現實,婚戀市場仍然有巨大的需求。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婚戀社交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4年至2023年間,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6.9億元增至93.8億元。
年輕人仍然渴望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而相親角只不過是其中一個渠道。實際上,年輕人也在尋找更多別的渠道。
除了傳統的百合網、珍愛網和世紀佳緣之外,網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交友平臺、“賽博紅娘”。
線上相親,靠譜?
艾媒咨詢《中國婚戀交友行業消費者行為調查數據》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單身人口已經突破2.4億。
其中,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用戶已突破3000萬。更有超過半數的單身青年通過交友軟件認識新人,“線上社交”儼然成了年輕人尋找愛情的主賽道。
圖源艾媒智庫
除了特定的相親App,在抖音、B站、小紅書、微博這種社交、視頻平臺,也有大量的交友、相親帖出現。
然而,如今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很大,自身的興趣愛好又十分廣泛,若還要擠出時間來篩選相親對象并見面,效率就必須高,那些面向大眾群體的相親網站、平臺的效率太低了。
于是,他們會開始在更多的平臺上將自己和他人標簽化,快速篩選出自己想要的人選。相親市場也開始依據種種標簽,變得更加細分,紅娘們所提供的服務也變得更加細致。
比如“完美親家”這樣的平臺,干脆將“父母把關”這件事貫徹到底,該平臺目前注冊用戶已超過600萬人。
微博擁有91萬粉絲的賬號“拯救大齡二次元”,則專注于為相親市場上那些不太受待見、會被貼上“不現實”標簽的二次元人群互相匹配。
圖源微博@拯救大齡二次元
此外,相親平臺和互聯網紅娘變得地緣性越來越強,也更專注于服務某個地區內某一階層的客戶,如服務于重慶上班族的“廂遇App”、服務于杭州白領階層的“拾陽說媒&在一起YIQ”等。
還有浙江官方推出的政務App及線上小程序,其中“浙里青年”板塊下的“親青戀”平臺,就是由共青團浙江省委搭建。截至今年的6月18日,“親青戀”會員已有3.53萬人成功走進婚姻殿堂。可見年輕人的婚戀問題,國家也在操心。
有趣的是,一方面,像百合網、世紀佳緣這樣的傳統婚戀網站,以及他趣、青藤之戀、Soul之類的陌生人社交平臺,在最近一年都在媒體上賣力地強調自己是如何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為消費者匹配條件相當的心儀對象,又如何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新興的內容呈現方式,為客戶帶來更多曝光機會……
它們成了相親“技術流”的代表,這其實也是在強調自身的配對效率。
另一方面,更多活躍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社交、視頻網站的“個體戶”紅娘們,卻仍然推崇1對1的、需要人工篩選的相親咨詢服務。他們強調的是自身的服務和陪伴,仍然相信感情需要的是真誠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反對“效率至上”。
當然,兩者其實都沒有問題。畢竟,交友、相親最終都是要見面的。而兩者所需要付出的咨詢費用,也差不多都要上萬元。
不過,相親中最困難的地方還是在見了面之后——相親的人若還是只看重效率,用標簽去簡單粗暴地做篩選,用心中完美的形象去套眼前的人,并對對方抱有審視的目光和偏見,那大概率還是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對象。
本質是親密關系的建立
有時候,慢下來反而是一種“高效”。
拾陽說媒的主理人拾陽就撮合了一對如今幸福快樂的夫妻。他們在一開始見面時并沒有看對眼,但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被迫在一個商城里共處了3個多小時才出來。聊得十分深入之后,才發現雙方其實很合拍。
拾陽對「新消費101」說道:“相親這件事,物質是門檻,但真誠才是決定因素——靈魂的交流需要傾聽,而傾聽需要你慢下來。”
不過,靈魂伴侶的匹配,也離不開紅娘們對客戶需求以及人性的洞察,而這些洞察的基礎,除了生活經驗上的,也包含一定的技術含量。
不少新興交友、婚戀平臺的創始人、主理人,都有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背景,這些平臺也不再只是單純提供匹配對象的服務。
在客戶上傳資料之初,除了基礎的簡歷,平臺方還會要求客戶填寫一系列的測試題、心理量表等,來大致判斷客戶的性格特征、依戀類型等,以便更好地匹配對象。
在服務的過程中,這些平臺還會依據客戶的要求,提供心理咨詢、親密關系問題咨詢等服務。
“現在很多人,特別是獨生子女,并不會處理親密關系里遇到的沖突,這會導致他們很難真正步入一段關系。”拾陽說道。
老一輩國人對表達情感太過含蓄,而市面上已有的針對親密關系的課程又不夠個性化。年輕人要進入一段親密關系,需要有人用善良、包容的態度,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手把手地“教學”,而不是用標簽和套公式的思路去解題。
這是傳統相親平臺或是老派的紅娘所不太關注到的問題,也是新興相親平臺更加注重的服務內容。
這樣的業務其實也是在延長相親業務的生命線——和其他產品不一樣,大多數相親平臺做的都是一次性買賣,當配對成功、客戶們走向婚姻殿堂,他們就不會再復購這個服務,幾乎沒有留存。
但如果客戶和紅娘們能產生更深厚的情感鏈接、能解決更深層次的情感問題,那就變得不一樣了。
除了這樣的咨詢服務,有些新興的相親平臺還會對客戶“一魚兩吃”:將碰到的奇葩客戶需求進行內容的二次創作,再發到網上,引發討論。
這一方面能因滿足大眾的窺私欲和評價欲帶來流量,另一方面也能展現自己與客戶溝通的業務能力,招徠新的客戶。
但在拾陽看來,這樣的內容如果不能帶來一個正向的結果,只是擺出來供人評頭論足,并不是一樁好事。
互聯網會放大負面情緒,會讓更多人認為這些片面呈現的、奇葩的相親人是主流,從而更加畏懼相親這件事。
“相親的本質還是‘見一個條件相當、能讓人心甘情愿與之相處的對象’。”拾陽說。而現在,互聯網上有太多妖魔化相親的故事流傳。
仍要回歸線下
互聯網之下,相親角又是什么現狀?
現在,有不少00后試圖整頓線下的相親角——在相親簡歷上,他們將物質條件放在志趣相投之后,更希望彰顯自己的個性,以吸引靈魂伴侶。
這毫無疑問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做法,但實際上,若是真的要談婚論嫁、長久生活,物質條件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基礎。
拾陽表示:“只有當條件合適、又有點喜歡了,再創造場景,讓有緣人相遇。”這也是不少新興線上相親平臺為相親人牽線搭橋到線下的準則,這些平臺也會盡量減少男女線下見面的阻力。
比如,拾陽的拾陽說媒和在一起YIQ平臺,會將公司的會議室作為男女第一次相見的場所。這是一種背書,同時也能讓男女能夠減少互相見面的顧慮,不用考慮吃什么、喝什么,或是如果看不上眼,如何結束等等的問題。
而在一起YIQ也做了不少交友相親聚會的嘗試,讓年輕人一起踏青、露營、徒步,在這一過程中了解彼此,就算不能成為親密愛人,成為朋友也不錯。
但是,拾陽透露,像群體面試一樣的線下相親局,其實并不好做。
這是因為,人總是只會看到最好的,在線下的相親活動中,大多數人只會對5%的最優秀的相親對象發起攻勢,而更多人則像個“分母”,無果而歸。這樣的相親局效率還不如一對一推薦來得高。
拾陽也坦言,相親平臺本質上做的是信息差的生意,而相親業務是個典型的非標準“產品”,服務者自身的素養、三觀以及對他人的態度,都會對最終的服務結果產生影響。
也因此,有的人選擇自己主動出擊去打破信息差,也有人會選擇信賴第三方,讓紅娘為自己決定下一個該見誰。
盡管很多年輕人都在網上大喊著不婚不育,而從國外的真實社會現狀來看,婚姻制度或許會隨著年輕人思潮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對親密關系、對愛仍然有著剛性需求。
也因此,相親,或者說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去認識更多能夠搭伙生活的人……應該會是個永不停歇的賽道。
參考資料:
1.《相親,去政務App》,瞭望東方周刊
2.《中國婚戀交友行業消費者行為調查數據》《2024-2025年中國婚戀社交服務市場研究報告》,艾媒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