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立場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1點,“數碼春晚”的蘋果秋季發布會如約而至。但令人遺憾的是,此前炒作許久的Apple Intelligence并未如期推送。
這家長期以來被視為創新代名詞的公司,此次發布的iPhone 16系列依舊延續了其穩健的產品迭代策略。沒有激進的折疊屏設計,更多的是在細節上精雕細琢,從A18芯片的更新到實體相機按鈕的新增,蘋果似乎在向市場傳達一個信息:其在技術的精進與用戶體驗的優化上從未停歇。
然而,對于期待蘋果在形態上帶來顛覆性創新的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更新就顯得不夠解渴。
戲劇性的沖突在于,13個小時后,在位于大洋彼岸的深圳,華為舉辦了“見非凡品牌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除了已經官宣的問界M9五座版,重頭戲無疑是華為旗下“非凡大師”系列的新品華為 Mate XT——傳聞中的三折疊屏手機。
蘋果和華為在產品理念上的差異,就好比你有兩個朋友,一個總是喜歡嘗試新餐廳,另一個則總是堅持去那家老餐館,一個選擇了穩妥,一個選擇了冒險。蘋果的策略更偏向于漸進式的改良和對現有技術潛力的深度挖掘,而華為則選擇了一條更為激進的道路,試圖通過形態上的革新來引領市場潮流。
今年Q2,iphone在中國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6.7%,僅位列第六名,這也是有史以來,中國本土廠商首次包攬大陸市場前五的席位。可以預料的是,如果蘋果一直保持這樣的“漸進式創新”的思路,未來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估計還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承壓期。
而此番華為的三折屏創意,一方面是其對未來智能手機形態的一次大膽預測,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國產手機產業鏈在屏幕技術、機械結構、軟件適配等多個領域的全面突破。可以說,這一創新,為華為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中,又贏得了一絲寶貴先機。
當然,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盡管折疊屏手機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在用戶體驗、成本控制以及應用生態等方面,仍然面臨著不少挑戰。尤其是不同尺寸的折疊屏手機之間,發展的步伐已然是出現了錯位,大小折疊的發展甚至可以說“同源不同命”。
01、面世六年:有人龜兔賽跑,有人勤能補拙
就眼下消費電子市場的環境而言,對于蘋果和華為的戰略、理念,很難一言蔽之究竟誰對誰錯。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無論是從市場的出貨量還是市占率來看,折疊屏手機確實開始進入了關鍵加速周期。
去年全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銷量約1800萬部,同比增長高達27%。其中國內市場表現尤為亮眼,IDC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00.7萬臺,同比增長114.5%。而Counterpoint Research則預測,從2024年開始,折疊屏手機將會進一步走高,到2027年出貨量預計將超過1億部。
8月21日,市調機構CINNO Research公布了2024年Q2中國折疊屏銷量榜:總銷量為262萬臺,同比增長達到了125%,基本符合此前的機構預測趨勢。
從榜單數據來看,最大的亮點無疑是vivo以31.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并遙遙領先第三名。而在去年上半年,vivo的這一數據還僅為12.6%。
從vivo銷售的主力機型來看,目前其折疊屏的銷量主力應當是 X Fold3 系列,發布時間是2024年3月26日。按照市場份額來計算,這兩款手機的銷量大概達到了80萬臺。
坦白來講,vivo能有這樣的銷量確實是出乎意料,畢竟從入局時間來看,一直到22年vivo旗下首款折疊機型 X Fold才姍姍來遲,而在此之前,國內廠商如華為、小米、榮耀、OPPO等都已有所布局,僅入局兩年便能后來居上,取得如此成績,還真有一絲龜兔賽跑的意味。
至于華為,在并未有新的折疊機型推出的情況下,售賣的主力機型應該是華為 Pocket 2,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該款機型的性價比其實并不算太高。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剛發布了最新的三折疊旗艦 Mate XT系列,但由于發售時間定在9月中下旬,再加之19999的起售價格,因此對于其三季度的市場份額提升助力應該不會立竿見影,在稍早前的8月5日發布的 nova Flip 系列無疑要承擔起下半年走量的壓力。
排名第三的是OPPO,它的市場份額為11.1%,換算成銷量大約為29萬臺,和前兩名的差距不小。考慮到其小折疊屏暫未更新,所以銷量主力應該是去年下半年發布的 OPPO Find N 3以及 N3 Flip,因此這樣的成績倒也在意料之中。緊隨其后的是榮耀,市場份額為10.4%,略低于OPPO,二季度的新機僅有榮耀Magic V Flip,開售時間為6月21日,9天的銷售時間參考意義不大。好消息是榮耀Magic V3系列在7月12日發布,三季度榮耀的成績應該有所改觀。
令人有些失望的是排名第六的小米,位列三星之后,市場份額僅為2.8%,折合銷量僅為7.3萬臺。銷量主力是2023年8月發布的小米MIX Fold3,僅靠1款手機來打榜,雖然算是情有可原,但作為主流手機廠商,早早布局折疊機領域,取得這樣的成績甚至難言差強人意,只能說雷總將重心遷到小米汽車之后,對于手機真的是看淡了挺多。
說完了幾家大廠,有個特別指出的就是努比亞,雖然市場份額僅為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幾年努比亞一直潛心于紅魔游戲手機和屏下攝像頭的“真全面屏”的研發,和其他幾家主流廠商的發展路線已經有所偏離,但客觀的講,雖然其系統優化和市面的先進水平還有所差距,但不錯的性價比和極客風的造型還是有不小的可取之處。尤其是努比亞Flip 2899的起售價格,對于想嘗鮮折疊屏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折疊機面世的這六年時間,從華為的率先試水,到vivo的異軍突起,再到榮耀的穩健布局,這場競賽中,有的憑借先發優勢持續領跑,有的則后發制人,演繹了一出“龜兔賽跑”、后來居上的好戲,有的“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有的以量取勝,勤能補拙,所行策略迥異卻各有千秋。
而價格的下探和機型的多樣化,也逐步消解了消費者對折疊屏的顧慮,市場接受度隨之水漲船高。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折疊屏手機從小眾走向大眾已成為大勢所趨,而在這個過程中折疊機產品的自身發展卻已開始出現分化趨勢。
02、大小折疊走向陌路
2018年柔宇發布世界上第一臺折疊屏手機,自此關于折疊屏是否是偽需求的討論就從未休止。但近兩年,折疊屏市場整體的逆勢增長逐漸打破了這種質疑。
不過“整體”二字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問題所在,如果用大折小折來將其區分開來看,有數據統計,2024年第1季度中國市場大折折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91%,而小折折疊屏手機銷量卻同比下滑1%,可以說二者幾乎呈現了一種背道而馳的發展態勢。
2020年,是小折疊手機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彼時由于量產問題,三星的大折疊手機Galaxy Fold表現不盡如人意,為了找回場子,三星將豎折改為橫折,發布了小折疊Galaxy Z Flip,開售30分鐘便全網售罄,可以說Galaxy Z Flip的成功給當時在觀望中的友商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隨后OV榮米排隊跟上,甚至小折疊還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OPPO 折疊機型的扛鼎,例如Find N3助力OPPO在800美元以上市場份額創下新高,Find N3 Flip更是斬獲2023年豎折產品市場第一名。
然而據《遠川研究所》報道,今年2月,有業內人員向其透露,大部分手機品牌都在考慮放棄小折疊產品線。
“停更”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利潤率偏低。
從市場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品牌的小折疊機型普遍位于直板旗艦機型的售價區間,但折疊屏手機采用的鉸鏈,可折疊玻璃以及柔性OLED面板的成本卻要遠遠高于直板手機,這意味著做一部小折疊手機遠不如一部直板旗艦來的“劃算”。
以過去一年小折疊的市場銷量來說,IDC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小折疊銷量僅為223.52萬臺,銷量最高的OPPO只有81.1萬臺。如果采用榮耀CEO趙明采訪中的說法,小折疊手機只有銷量達到百萬臺以上,才能通過規模效應實現盈虧平衡,那么2023年的中國市場,沒有一款小折疊手機是盈利的。
然而如今小折疊在產品進化過程中所遭遇的局限性,在大折疊機型上則相對沒有那么嚴重。究其原因,則在于大折疊往往有著更高的市場定位,既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與直板機型在價格方面的對比,也為其產品設計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
為此廠商也在為大折疊適配諸如遠控PC、大屏任務欄、多屏接力等功能,從而提升這類產品的生產力屬性。并且與小折疊一樣,大折疊同樣也在通過優化配置等方式實現了價格的不斷下探,從而降低用戶購買的門檻。
因此為增強小型折疊手機的市場吸引力,廠商們正在從多個角度進行創新。
例如開始注重外屏的功能性,小米、榮耀等品牌在外屏上的應用適配和優化上做足了文章,甚至將外屏尺寸推向了極限,并賦予了它更多實用功能,如主流應用適配、電話接聽和信號增強;面對小型折疊手機在性能和散熱方面的挑戰,廠商們正在嘗試采用更先進的散熱技術和更強大的硬件配置來應對。
在市場策略的另一端,小型折疊屏手機正逐漸與追求時尚和個性化的女性消費者建立緊密聯系。這種定位策略旨在吸引那些對設計美學和獨特體驗有更高要求的用戶群體,通過將小型折疊手機塑造為時尚配飾和個性表達的工具,制造商們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開辟新的增長點。
但弊端在于,在無法提供與旗艦手機相媲美的核心體驗的情況下,眼下小折疊主要還是吸引了那些對手機使用需求較為簡單,或將其作為輔助設備的消費者。這種局限性預示著小型折疊屏手機難以成為市場的主導形態,其未來的發展依然會被限制在特定的細分市場和用戶群體中。
03、寫在最后
在此前的文章中,《新立場》曾表達過一個觀點,就是當下中國手機市場卻正面臨著兩個“矛盾”:一方面是手機逐漸成熟的高端化市場,造成的平均售價提高與大盤銷量下滑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用戶換機需求上升與產品創新放緩之間的矛盾。
這兩個矛盾彼此之間形成的“剪刀差”,亟需一部現象級的產品來進行彌合。逆勢增長的折疊屏手機自然成為推動市場觸底反彈的決定性助力,這其中最關鍵的變量就是廠商能否拿出在外觀、功能、價格等方面適應市場細分需求的產品。
但無論是核心體驗有所犧牲的小折疊機型,還是19999元起售的華為 Mate XT都顯然承擔不了這個重任,在《新立場》看來雖然目前iphone還并未推出所謂的折疊機,但實際蘋果旗下有一個系列完全可以平替這個角色,那就是自21年起便停更的iPad mini 6系列。
理論上來說,iPad mini所承擔的場景,基本都能被大折疊手機完美覆蓋,實際上折疊屏手機的飛速發展也正是在其停更后的這段時間內。
最近,有消息傳出今年下半年蘋果就重新恢復了ipad mini 7的生產線,對于國產折疊手機而言,ipad mini雖然談不上一個直接的競爭對手,但它的潛在回歸,無疑給國產折疊屏手機制造商敲了一個警鐘。
畢竟一部直板機型+ipad mini 的售價甚至還有可能低于一款旗艦的大折疊機型,對于沒有商務辦公剛需的人群來說,省錢的誘惑還是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