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方詩琪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卷”得正酣的廚電行業迎來一個新挑戰者。
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AGIC大會上,一家初創公司的一款外形跟微波爐相近的智能體受到不少參展者關注。食材放入這個廚房智能體內,機器自動識別食材后,再通過自研大模型匹配合適的烹飪方式自動烹飪。賣點是簡單便捷,不會做飯的人也能在15分鐘內搞定兩菜一湯。
這家名為萬得廚的初創公司從立項開始便目標明確,瞄準中高端市場,將首款廚房智能體的首發價定為12999元,與西屋、方太、COLMO、松下等知名品牌在同一個檔位。
如今,中國的廚電市場早已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國內微波爐市場處于長期飽和狀態,增量主要來自海外市場。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國內微波爐需求量分別為2521.54萬、2586.06萬和2736.09萬臺,需求量變動幅度不大。
尷尬的是,微波爐的價量都很難往上走,甚至微波爐的價格被打到300元以下,也因此被牢牢貼上低價電器的標簽,中高端市場的開拓尤為艱難。再加上科普不到位,消費者對微波爐功能的認知僅局限在熱牛奶、熱飯菜等。
對于這些市場挑戰,萬得廚運營中心總監王寧認為,萬得廚團隊一直有著明確目標,“研發一款能夠完全替代人類烹飪的產品,像人類廚師一樣去做飯,實現真正的機器主動。”
在王寧看來,家電行業中,廚房場景中的產品迭代最快,但很多產品仍處于“原始狀態”,是最應該被AI技術革新的品類。然而,傳統廚電多為固定程序操作,缺乏個性化和學習用戶習慣的能力。一些以智能化為賣點的高端廚電,也只是基于固定程序把菜做好,本質上還是用戶主動。
萬得廚團隊一度也想過做人形機器人,但基于團隊基因及對生活方式介入等各方面考量,做智能微波爐成為首選:一是因為微波是現有加熱效率最高的方式,二是可形成產品差異化。
據萬得廚應用算法部負責人雒興晨介紹,首款產品搭載了英偉達的GPU和多達25種傳感器的廚房智能體,能夠通過1300萬像素的高清攝像頭識別食材,并基于自研烹飪大模型“祝融”,自動控制腔內溫度和加熱時間。
機器要做到準確、快速識別中餐食材并自動烹飪“非常困難”。雒興晨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市面上幾乎沒有能直接拿來用的烹飪大模型,萬得廚只能自己做烹飪數據訓練,自研烹飪大模型。
為此,萬得廚搭建了數百人的烹飪實驗團隊,并與第三方公司合作,采集并標注烹飪過程中的數據。實驗團隊通過氣味傳感器、RGB攝像頭、溫探陣列等工具,每秒采集食材的圖像色澤、形態、溫度變化、氣味等維度數據。
比如,雞肉加熱后會膨脹,根據膨脹程度來判斷肉的熟度;雞蛋達到72度,保持三分鐘,才能讓蛋白固化和殺滅大腸桿菌。
之后經過數據標注、清洗,再進行模型預訓練,最后調整模型參數和算法。雒興晨透露,到目前為止,萬得廚廚房智能體2.0已取得一定突破,掌握了1000多道家常菜的做法。
相比于微波爐,王寧更愿意用“廚房智能體”的表述來指代產品。在他看來,這是一款由烹飪模型驅動的產品,可以交流,還能定制口味,并根據不斷累積的數據和用戶反饋持續學習、進步,用戶能夠借此實現最適合自己的烹飪邏輯。
這款智能體做出來的菜和明火爆炒的菜口感差異大嗎?雒興晨認為,傳統中餐烹飪強調“鑊氣”,但好吃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應該根據烹飪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廚房智能體烹飪勝在做法簡單,對口感的把握精準,以及符合用戶的個性化口味。
萬得廚團隊將用戶群體歸為幾類:不想做飯但不得不做的家庭,比如上班族,這類人的需求是效率和節約時間;像“四老家庭”這種有做飯需求卻沒有精力的;喜歡吃不喜歡做的美食愛好者,其中可能有人做飯能力比較差。
在展會現場,體驗萬得廚廚房智能體的消費者多為中老年群體。多名消費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款產品的確節省做飯精力,希望價格能更低一些。
廚房智能體只是萬得廚的商業計劃一角,它也不想只做一家廚電公司。
無人廚房一體機是萬得廚的另一個主推項目。機身類似于快遞柜、外賣柜,配置有萬得廚廚房智能體,可提供預制食品加熱、烹飪、保溫服務。用戶手機下單后,預制食品會被放到廚房智能體中烹飪,再放到保溫柜等待取餐。機器無需人工值守,24小時營業,最多同時能滿足120人的就餐需求。
萬得廚團隊透露,預計到2026年將覆蓋1萬個核心點位,選址包括寫字樓、學校、高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
王寧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萬得廚更想做一家烹飪數智化系統服務商,向下鏈接運營商和用戶,向上打通供給側,讓更多食品廠商加入萬得廚平臺并成為合作伙伴。
預制菜和微波爐無疑是絕佳的商業組合。盡管眼下預制菜頻惹爭議,但它作為一種新的飲食方式,市場正迅速發展壯大。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預計2026年突破萬億元大關。
面對這樣廣闊的市場,在萬得廚之前,“微波爐大王”格蘭仕已躬身入局。2022年格蘭仕推出了業內首款專為預制菜設計的微波爐,2023年3月跨界到無人零售領域,提出滿足便利店、機場、高鐵站、辦公區等不同場景需求的“無人零售+智能烹飪”一體化解決方案。據界面新聞記者掌握信息,格蘭仕的上述業務僅面向商用側。
很顯然,兩家公司在商用側都是“預制菜設備+預制菜產品”的打法。有家電行業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格蘭仕對于預制菜業務極為看重,在各類預制菜的標準制定上非常積極,已經發起了制定預制菜微波爐設備標準和微波預制菜菜標準。如果這些標準通過,行業內的其他競爭者、上游供應商等都得遵循,這對鞏固格蘭仕的話語權、技術優勢和壟斷地位是很有利的。
上述業內人士還提到,格蘭仕在成本管理上非常優秀,當初在多次價格戰中成功逼退不少競爭對手。格蘭仕的高市占率和高銷量,又使得它能夠形成規模效應,進而帶動成本降低。
雖然沒有透露具體數據,但萬得廚方面坦言,生產成本占了大頭,單臺智能微波爐的利潤其實并不多,目前仍在培育更具競爭優勢的供應鏈,價格打下來還比較難。
對于中高端家電產品,線下渠道的鋪設尤為重要,涉及到產品體驗、售后等服務。萬得廚方面透露,未來將以線上自營渠道為主,會優先在一、二線城市及總部所在地開設線下店。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預制菜設備+預制菜產品”的商業模式還面臨一個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何讓消費者提高對預制菜和高價微波爐的接受度。其中有口味、飲食觀念、生活方式等多重差異,企業在培育消費者心智上得費一番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