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編者按:2003年至2020年,世界銀行連續17年對全球190多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進行評價,中國的排名從《營商環境報告2018》的全球第78位提升到《營商環境報告2020》的第31位。
2023年5月,世界銀行推出全新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Business-Ready)——營商環境成熟度評價。此次評測上海成為代表中國參與世行評估的專家調查的唯一樣本城市。評估維度從辦事便利度拓展到監管框架完備度、公共服務可及性、企業辦事便利度三個維度,還包含數字技術運用、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性別平等三個主題;評估對象拓展到大中小各類內外資企業(不包括國有企業);數據采集更加多元化,還首次引入企業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劃分為6個片區)。
近年來,上海以對標國際營商環境一流實踐為牽引,推出綜合舉措,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2018年以來,上海每年出臺一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到今年已經是第七版,從1.0到7.0,累計推出了逾千項改革舉措,涵蓋了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投資環境、涉外營商環境、創新環境、監管環境和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等多個方面。
為對標最新版世行B-Ready評價體系、主動回應企業關切和便利獲取相關政策,上海市發展改革委聯合界面新聞,耗時2個多月,先后采訪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十多位專家學者,推出“大咖聊營商”專題。專題涉及公用基礎設施服務、獲取經營場所、勞工、金融服務、知識產權、解決商業糾紛等多個方面,專家學者們一起探討,一起謀劃,為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諫言獻策,也為持續打造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務最規范、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出力出彩。
2023年,世界銀行推出全新營商環境評估體系B-READY(Business Ready),在新增的市場競爭主題中,知識產權與創新部分內容占比達到1/3。上海成為代表中國參與世行評估的唯一專家調查樣本城市。
近日,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于馨淼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指出,營商環境是吸引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把知識產權納入營商環境,表現出全球范圍內對于創新發展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只有保護創新,才能吸引高質量的投資,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在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于馨淼呼吁,需要給新技術新業態足夠的成長空間,處理好知識產權保護與開放創新的關系,不能束縛創新者的探索活動。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額呈下降趨勢。于馨淼認為,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的涉海外訴訟、貿易調查等知識產權風險將持續增長。中國在吸引外商投資的過程中,知識產權與創新營商環境也將受到更多關注。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采訪實錄
界面新聞:世界銀行B-READY項目,在市場競爭章節強調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更重視提高私營部門競爭的公平待遇,具體表現為設置了大量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創新體系的評估指標。您如何看待知識產權在世界銀行B-READY市場競爭指標中的作用?
于馨淼:世界銀行B-Ready體系包括十個章節,覆蓋市場主體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的營商環境問題。其中,每個章節都在監管政策質量、公共服務質量、政策效率(企業調查)三個維度下進行營商環境評價。
促進市場競爭本身就是一個新增章節,包括市場競爭、知識產權與創新以及政府采購三方面內容。也就是說,知識產權與創新部分內容將占據促進市場競爭整個章節的三分之一,對于該部分的評價結果,以及整個營商環境評價都具有重要影響。
界面新聞:為什么知識產權在營商環境中這么重要?它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于馨淼:知識產權是促進創新的基礎制度,其內在機理是通過提供一定的專有權利,提升研發創新的收益,激勵可持續的創新活動。營商環境是吸引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把知識產權納入營商環境,表現出全球范圍內,對于創新發展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只有保護創新,才能吸引高質量的投資,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在這次世行新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納入大量的知識產權指標,幾乎涵蓋了知識產權制度的方方面面。從知識產權保護對象層面看,該體系的指標內容涵蓋了專利、版權、商標等各類知識產權。同時,也覆蓋了知識產權的申請、登記、使用、糾紛解決等各個環節的政策與公共服務內容。
界面新聞: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整體狀況如何?
于馨淼: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從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就開始了。自1980年代起,中國知識產權法治建設與實踐步入快車道,陸續制定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法規。在短短幾十年間,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逐步完善,核心專利、知名商標、精品版權、優質地理標志產品等持續增加,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快速躍升。
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建設支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發展目標。
截至2023年底,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99.06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量為4614.64萬件,著作權年登記總量為892.39萬件,累計批準保護地理標志產品2508個。與此同時,我們正努力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轉型,真正發揮知識產權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牽引作用。
界面新聞:中國反壟斷制度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果?執行效率如何進一步優化?
于馨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于2008年8月1日施行,新修訂的反壟斷法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同時,《禁止壟斷協議規定》、《經營者集中審查規定》等配套規則從無到有、由粗到細,對維護我國市場公平競爭、促進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到執行,無論是反壟斷領域還是知識產權領域,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專業化強、復合性強,各國在這個領域都有待繼續加強。就中國而言,盡管我們已經成立了單獨的反壟斷以及知識產權執法機制,但相較于市場快速發展與技術迭代更新的需求,仍然存在高端人才缺口極大、總體工作強度高、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的問題,也就是存在人才培養與供給的不足。同時,在執行過程中,反壟斷與其它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協同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優化。
界面新聞:中國知識產權與創新營商環境如何進一步提升?后續發展的關鍵在哪里?
于馨淼:中國近年來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法治建設和營商環境提升,不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在比如上海市這樣的地區層面,都作出一系列全局化和體系化安排。
個人覺得需要特別重視處理好知識產權與技術的相互關系。一方面,重視知識產權對新技術的回應。在監管體系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文獻、科學數據的開放,軟件程序的開源等這些新技術、新業態都對知識產權制度提出了新需求,我們需要從立法、執法、技術市場監管、創新激勵政策等多方面提供支撐與優化,確保創新主體能夠公平競爭,可持續地發展。
另一方面,也應當推進新興技術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運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也需要充分應用新技術,例如知識產權申請、登記系統的數字化,審查、糾紛等很多工作可以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在線技術檢索、詢證等工作的效率及準確性。可以說,新技術能夠降低知識產權的制度成本,提升服務、管理效率與質量,是后續知識產權制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界面新聞: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如何與國際標準接軌?
于馨淼:如前所述,伴隨改革開放,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知識產權制度與國際接軌,中國現在的知識產權立法和執法水平,已經完全達到我們參加的WIPO和WTO管理的知識產權條約的要求。同時,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重要運用者。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我國在2019年就超越美國成為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2023年,中國的創新者提交全球近一半的專利申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國積極參與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在諸如《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等以推進包容普惠為導向的知識產權國際標準的完善過程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
界面新聞:您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于馨淼: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總體國際貿易額在下降,高收入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沖突在加劇。對于中國來說,企業面臨的海外訴訟、貿易調查等知識產權風險還會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在吸引外商投資的過程中,知識產權與創新營商環境將受到更多關注。跨國企業將更加關注技術市場的完善度、知識產權保護的執行度、以及知識產權制度的公平性等問題。
界面新聞:中國在利用技術手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哪些創新實踐?
于馨淼:目前,全球主要的專利審查機構,例如歐洲專利局、美國專利商標局等都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專利審查中的應用,中國知識產權局也在這方面積極探索。中國不僅在專利申請、答復系統等方面信息系統建設發展迅速,更重要的是,在專利審查的技術檢索、比對等工作中,不斷探應用大數據分析、獲得高質量的檢索結果,大幅提高了專利審查的效率與質量。
與此同時,中國事實上已經就知識產權的技術保護作出整體安排。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對此有明確部署,諸如上海市《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方案》等地方規定也將知識產權保護的專業技術支撐作為重要內容。總的來說,我們在鼓勵知識產權保護技術的研發實施、優化知識產權保護技術的運用場景、完善知識產權技術保護的配套制度、發揮知識產權技術保護的市場機制等方面都作出重要探索。這其中除了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之外,特別值得提及的是,中國的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本身也在探索諸如平臺領域知識產權技術保護措施的完善。
界面新聞:面對新興技術,中國要如何更新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監管手段?
于馨淼: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業態,我們需要從法律、政策、市場機制等各個方面提供支持。
近年來,與新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如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的法律保護、數據資產的權屬認定等。同時,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研發創新過程中的開放屬性特別明顯,推動了開放科學、開源軟件等開放創新生態的形成。上述與新技術密切相關的問題都需要我們采取問題導向與交叉學科的視角予以跟進和應對。
在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需要給新技術新業態足夠的成長空間,處理好知識產權保護與開放創新的關系,不能束縛創新者的探索活動。同時,需要注重知識產權制度使用的公平性。特別地,中小型科技企業是創新的重要主體,它們思維活躍,市場反應迅速,但是應對風險的能力有限,我們要更加重視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支持,以及參與技術標準制定等知識產權治理能力的提升。
界面新聞:您對知識產權在促進公平競爭和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期望是什么?
于馨淼:希望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知識產權制度能繼續發揮支撐創新發展、激發新質生產力、增強國家競爭力的作用,更好滿足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等領域的知識產權制度需求。我們知識產權從業者將為此加倍努力,我們更堅信,中國的知識產權法治建設與制度實踐,一定能夠為知識產權國際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