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眸
人們忽然發現,章若楠的男粉太多了。
8月3日,章若楠受F426的邀請,以品牌代言人的身份空降沈陽大悅城舉辦線下見面會。現場流出的照片和視頻顯示,由于粉絲過于熱情,場面幾度失控。章若楠在幾位安保人員圍起的人墻中無法自由移動,即便被工作人員牢牢護住,但是仍被擁擠的人群推搡的東倒西歪。
明星線下見面會引起粉絲追逐并不少見,這次不同的是,目及之處蜂擁而上的粉絲中,男性占了絕大多數,而且根據現場情況可以看出章若楠的“超高人氣”,可惜,這種人氣好像并未有效轉化為她的商業價值。
從品牌代言來說,章若楠的商業代言并不算多,且主要集中在平價商品上,看看同齡的95花們,Dior、Celine等奢侈品牌代言已經傍身。從影視作品成績來說,除了《你的婚禮》之外,其它主演作品并沒有票房大賣或者市占率第一的爆款出現。
藝人流量與商業價值之間形成強烈的割裂感,在這幾日的大眾討論中,網友傾向于將問題歸咎于粉絲構成:男性粉絲消費意識弱、數據支持意識弱,沒法為藝人帶來更多的商業加成。
毒眸向幾位從事品牌商務工作的資深業內人士求證,發現這一結論并不完全正確。男粉的確不論商業價值還是情緒價值都不及女粉,但在品牌擇選藝人進行合作時,作品所帶來的曝光量是更加前置的考慮因素。章若楠的商業表現差,男粉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直男心頭愛
男粉占比多的女藝人不算少數。
直男集聚地虎撲每年票選的“虎撲女神”名單中,大部分女星的男粉占比都較高。以常年占據票選前列的高圓圓、李一桐兩人為例,根據百度指數數據顯示,兩人的粉絲畫像中,男性占比55%,女性占比45%。
雖然男女占比并沒有拉開巨大的差距,但是同比其他女藝人女粉多于男粉的普遍情況,男性粉絲占比高已屬“反常”現象。
觀察“虎撲女神”備選名單不難發現,能夠得到直男普遍認可的女性藝人,有著相似共性:從長相到性格都沒有攻擊性,或者具有明顯的性魅力。
之前的王心凌憑借男粉火出圈,也是一樣的道理。王心凌出道以來,身份標簽一直是“少男殺手”、“甜心教主”,其作品多以描述少女心思的甜歌為主。這類形象契合了傳統父權標準下,男性對女性的既定想象,即甜美瘦弱,沒有攻擊性,沒有力量感。
王心凌在《乘風破浪》不到兩分鐘的初舞臺,引發男性進行《愛你》Reaction,這種流行風潮的背后,看似是中年人對逝去青春的自我緬懷,實則在無意間重新構筑起男性群體對傳統女性的集體想象。
相較于女粉更在乎情緒價值,從利他角度進行追星,對男粉而言,更需要獲得實時性反饋,以滿足自身的價值感受。比如絲芭所培養的48系偶像藝人,男粉就占了大多數。一方面,絲芭的偶像養成模式孵化了大量女性偶像,為男性群體提供了多種想象;另一方面,其獨有的劇場文化,頻繁為粉絲建立線下見面會,強化了粉絲與藝人的接觸機會。
由此可見,能夠被男粉追逐的女藝人,在藝人形象符合男性審美的同時,更需要反饋。這也解釋了在一眾小花中,為何章若楠男粉多的原因。
從藝人本身形象來說,章若楠長相甜美,符合傳統直男審美,其影視作品中更多飾演“鄰家女”“白月光”之類的角色,《悲傷逆流成河》的顧森湘,《你的婚禮》的尤詠慈等被大眾熟知的角色,更多是一個刻板且不真實的美好女性符號存在,并沒有太強的主體性。
不過,章若楠的影視作品并非她在男性群體中受歡迎的核心原因,真正原因其實在短視頻平臺。打開章若楠的抖音,有2362萬粉絲,大多數視頻里展現的風格清純親和,且拍攝角度往往是女友視角,這種鮮明的特色很快被男性用戶所記住。在平臺的運營助推下,章若楠的“女友感”很快破圈。
章若楠一躍成為新晉直男“時尚單品”,對于這個名號,藝人及團隊雖然沒有做出明確回應。但是在后續形象運營和粉絲維護中,默許粉絲團名稱叫“楠朋友”,也被網友認定是對“互聯網女友”人設的貫徹。
普遍而言,在藝人的粉絲運營中,大部分團隊對于男粉的運營始終不如女粉那般在意,甚至有些團隊似乎有意增加女粉比重。之前絲芭出身的鞠婧祎,以及靠著“直男軍訓式應援”火出圈的楊超越,粉絲成分也由之前的男多女少,慢慢轉變為了男少女多。
這種粉絲運營的變化,某種程度上,跟藝人的商業價值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藝人價值與粉絲經濟
一直以來,男粉價值廣受詬病。
大部分男粉不會給藝人的作品做數據,也不會給藝人的代言進行消費支持,只會伸手索要壁紙、資源等,這種被粉絲群體稱為最沒有價值的“白嫖黨”。在章若楠的抖音評論區,“若楠不舍得我為她花錢”等相關評論就時有出現。
網友制作的男女粉絲對比圖(圖源:微博)
雖然“他經濟”也在上升,但是現實數據仍在支撐著男性消費不如女性這一觀點。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消費洞察報告可以看出,女性消費仍在市場上占據主要地位,具有1000元以上消費能力用戶占比73.3%,男性占比69%。
男性消費集中在3C數碼、汽車家居等低更換頻次的產品,偏向克制理性,購買決策更傾向于性價比,這也導致在他們在追星這類情緒消費上,普遍表現一般。
(數據來源:QuestMobile男性消費洞察報告)
在消費購買力不及女粉的情況下,男粉也無法為藝人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
從粉絲需求來看,女粉與男粉追星訴求并不相同。女粉對于女藝人的喜愛,更多基于自我投射,更青睞具有人格魅力或者事業心強的藝人。
不過正因如此,女粉往往會在意藝人身價地位,并表現出強烈的危機感,用數據打投保證藝人曝光,也就是常說的“事業粉”。她們會不停催促藝人進組拍戲,或者向工作室或者經紀公司施壓對接高階品牌代言,試圖全方位捍衛藝人的商業價值。而且,女粉相比之下普遍更加長情,對藝人的情感投射更加堅固深厚,從刷數據到買代言,女粉都在不遺余力地進行“自我奉獻”。
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女粉對藝人的價值認同上,一旦藝人脫離當下女性意識,就會引起女粉的不滿。比如白鹿之前幾次在公開場合宣稱自己性格更男生一些,這類發言被視為“媚男”,引起了不少女粉的不滿。
章若楠也有過類似的發言,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如果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男生,會怎么辦?”的時候,章若楠回答,“沒想過,因為我覺得我就是男生。”
這讓她也步入了女粉的雷區,粉絲名為“楠朋友”更是讓女粉無法進行身份認同,導致章若楠的女粉并不算多,有忠誠度的女粉更是少之又少。在超話社區,相較于其他95花百萬粉絲,上千萬的帖子,章若楠的粉絲、發帖量均不到百萬。
站在男粉角度來說,他們對于女藝人的追捧更多基于性幻想,而非用利他角度考慮藝人的職業發展。在章若楠的社交網站評論區,面對路人和忠粉的勸導,男粉普遍表示不認同:“我是來看臉的,不是來給她打工的,她升不升咖關我什么事”“為啥要做數據啊,上網看美女是取悅我的,咋變成我取悅她了”。
更甚,男粉對于章若楠的想象滑向低俗。AI換頭、黃腔發言等行為,都在無形間對藝人的市場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可見,無論是從消費能力,還是從情緒價值而言,女粉的價值普遍優于男粉。只不過,在品牌方的考慮因素中,粉絲構成這一點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重要。
品牌Pick法則
誠然,男粉價值低于女粉,但是很少有藝人團隊會因此而轉變藝人形象。
“我覺得粉絲影響不了一個藝人的發展,不能說一點影響沒有,但是肯定不能成為決定性原因,因為這樣風險太大了。”一位業內資深的藝人經紀桐姐(化名)告訴毒眸。
桐姐提到,當下藝人的出道途徑變多,市場中當紅藝人更新換代頻繁,在這種背景下,大部分粉絲很難具有粘性,維持住對藝人的長期忠誠。而藝人一旦隨意轉變形象賽道,反而會讓其發展路線變得模糊,在市場上更加失去競爭力。
畢竟,在當下市場,藝人能夠擁有特色鮮明的標識,并被大眾熟知記住已算難得。
當藝人市場變得擁擠,對品牌而言,可選擇性就變多了。藝人除非擁有絕對的行業地位,否則并不具有議價能力。
多年從事品牌商務工作的萌蘭(化名)告訴毒眸,品牌選擇藝人代言時,更多基于產品的受眾考量,并不會在意藝人的粉絲成分,即便之前代言多以下沉產品為主,也不會影響藝人后續的商業接洽。
“一般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品牌在一開始會確定產品所面對的客戶群體,比如20-30歲下沉市場男性,然后,商務根據對應的客戶需求,在藝人市場上挑選符合這一標準受眾的藝人,最后再由品牌方進行確定。”萌蘭說道。
藝人代言往往根據代言時間分為短代和長代。短代往往基于以上的標準進行挑選,而長代因為需要藝人與品牌價值進行長期綁定,會有更嚴苛、更全面的標準,比如更看重行業影響力、作品國民性等。
萌蘭告訴毒眸,更多情況下品牌方基于兩個方面判斷:是否有塌房風險,以及是否可以保證長期曝光。
毋庸置疑,藝人高曝光期的品牌代言,更多依靠粉絲進行購買支持,品牌也會因此檢驗藝人的市場表現,“如果一次兩次效果不好的話,可能確實不會再選擇跟藝人合作,這是非常殘酷的現實。”桐姐提到。
在男性消費普遍弱于女性的背景下,男粉多的藝人在這方面確實吃虧,但在桐姐看來,這種影響并非決定性的,因為主要決定曝光度多少的還是藝人的影視作品。
可見,粉絲成分并非構成章若楠目前商業價值困境的關鍵,遲遲沒有具有影響力的作品才是。
翻看章若楠的作品可以發現,其主要在偶像劇和青春片中“摸爬滾打”。這類作品首先缺乏足夠量級的影響力。其次,比起業務能力,這類作品更在意演員的形象契合度,對演員本人來說,既欠缺演技上的磨練,又會持續被標簽化、符號化的角色綁架。
作品上止步不前,但是在社交平臺的運營上,章若楠繼續著之前的網紅運營模式。身份已然發生變化,但是仍用網紅的形式進行著藝人宣傳,這種身份與發展路線的錯位,讓市場對她的判斷變得模糊不清。
想要緩解這種錯位,讓市場重新建立對她的認知,只能依靠作品進行糾偏。章若楠接下來的待播作品中,既有大熱IP《難哄》,也有正午時光的《凡人歌》。能否實現商業價值的提升,得看這幾部作品的市場表現了。
畢竟,無論男粉還是女粉,路人粉才是最重要的,而想要吸引路人粉的注意,只能靠優質的作品,一點點打開市場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