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覃思悅
界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8月6日晚,巴黎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人聲鼎沸,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十米跳臺之上。
十米跳臺上,全紅嬋正準備完成她的最后一跳。在她之前,她的隊友陳芋汐已完成所有動作,暫列第一。全紅嬋的這一跳將決定金牌的最終歸屬。
起跳,入水。最終,全紅嬋拿到了425.60分,排名第一。全、陳二人之間的分差只有4.90。
離開水面后,全紅嬋和陳芋汐擁抱在一起,慶祝兩人為中國跳水隊包攬這一項目的金銀牌。六天前,在同一片比賽場地,兩人攜手拿下女子雙人十米臺項目的金牌。陳芋汐抱著全紅嬋退場,全紅嬋則俏皮地對著鏡頭比出“拿捏”的手勢。
在這個極短的3年巴黎周期,全、陳二人在女子單人十米臺上交鋒不斷,互有勝負,是彼此最大的競爭對手。2022年、2023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女子單人十米臺的冠軍花落陳芋汐,全紅嬋則是2024年世界游泳錦標賽該項目的冠軍。
“兩個運動員訓練中都很努力,都有很高的水平,(勝負)就看比賽的臨場發揮。”中國跳水協會主席周繼紅談到。無論誰最終在比賽中獲勝,兩人之間的分差往往都極小。任何一個動作上的小瑕疵都能成為運動員和金牌擦肩而過的理由。
陳芋汐覺得兩個人之間的這種競爭是“良性的”,“這樣可以互相進步,自己水平才會提高。只有一個人,很可能只會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每當提起陳芋汐時,全紅嬋也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的夸獎,總是給予隊友“非常棒”的完美評價。
3年前的東京奧運會,兩人還是“熟悉的陌生人”。
2005年出生于上海的陳芋汐6歲開始練習跳水,2019年時就入選了中國國家跳水隊。出生于廣東湛江一個農村家庭的全紅嬋則是在跳格子游戲時被啟蒙教練相中,在四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從農村到湛江市再到廣東省隊的四級跳。
全紅嬋是東京奧運會延期的受益者之一:全紅嬋入選國家隊時,距離東京奧運會只有不到10個月的時間,在最后時刻才拿到了東京奧運會單人十米臺的參賽資格。在此之前,跳水迷們都默認中國隊女子單人10米跳臺的兩個東京奧運名額會歸屬于陳芋汐和張家齊。
整個東京周期,陳芋汐都與雙人項目的搭檔張家齊更為熟悉;而彼時剛剛進入國家隊不滿一年的全紅嬋則還在努力適應國家隊的氛圍,只專注于單人項目的比賽,并未參與雙人項目的配對。
東京奧運會結束后,全紅嬋和陳芋汐在教練組的安排下正式合作,彼此也變得更加熟悉。三年內,兩個人從未讓國際大賽女子雙人十米臺的金牌旁落。因為有彼此的存在,全紅嬋和陳芋汐征戰各大國際賽場時心中都有十足的安全感。精神層面上,比起競爭對手,對方最佳戰友的身份對于兩個小姑娘來說可能更為重要。
“其實我比單人項目的時候會更緊張,因為感覺身邊少了一個人。有我的搭檔在身邊,我總覺得更安心。”全紅嬋說。
“拿到雙人金牌的感想就是,特別感謝我的搭檔一路以來的支持和鼓勵。有她做搭檔我覺得特別幸運,有一種‘我背后有她’的感覺。”陳芋汐說。
盡管已經不再像東京奧運會時那樣懼怕記者的鏡頭,但當兩個人一起出現在鏡頭面前時,全紅嬋依舊會習慣性地躲在陳芋汐身后。“她會講,讓她多講。”陳芋汐也會見怪不怪地笑一笑,然后淡定地開始回答記者的問題。“我比她大兩歲,有時候就多照顧一些。”陳芋汐談到。
進入巴黎周期后,全紅嬋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所有跳水女運動員都要經歷的大坎——發育關。
發育關給身體上帶來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身高和體重上。骨骼和肌肉發育讓運動員的身高增高、體重增大,這意味著相應的力量訓練、耐力訓練都要調整。同時,運動員的飲食也要進行控制。既要吃飽保證營養,但又不能過量。
訓練的強度陡然增大,自己又因為發育的原因對于難度的把控不再得心應手。這樣的轉變無疑是痛苦的。2022年,剛開始度過發育關的全紅嬋在布達佩斯世錦賽和跳水世界杯都出現了動作完成上的失誤,與金牌失之交臂。“發育期是一大難關,我的動作完成度沒有以前那么好了,完成動作更吃力。”全紅嬋談到。
全紅嬋主管教練陳若琳在2024年年初接受采訪時提到,2022年-2023年兩年,全紅嬋長高了七公分,體重也有相應的增加。她雖然有時候也不忍心,但為了保持隊員的競技狀態,只能讓全紅嬋以更高的強度訓練。長跑和力量訓練對全紅嬋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
讓全紅嬋覺得不那么孤單的,就是隊友陳芋汐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生長痛”。每當自己面對越來越難熬的訓練時,兩人還能相互安慰和鼓勵。“隨著年齡上去,用原來的體能肯定不可能再保持原來的技術水平,所以一定要練更多的體能,才能去維持自己原來的技術。”陳芋汐談到。
也許是因為長久的壓力,巴黎奧運會雙人十米臺的決賽結束后,組合里的姐姐陳芋汐面對鏡頭留下了眼淚。反而是妹妹全紅嬋拍了拍陳芋汐,時不時打趣來緩解陳芋汐的緊張情緒。
三年的時間,從東京到巴黎。全紅嬋和陳芋汐熬過生長痛,一起分享過勝利的喜悅,也各自流下過失意的淚水。
現在,兩個不滿20歲的小姑娘,看向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