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德國本土工業破產重組的咨詢公司Falkensteg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有約20家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歐元的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申請了破產,這一數字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0%。
根據此前的數據,包括汽車工業在內的所有商業領域,德國共有超過162家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歐元的公司申請破產,同比增長超過41%,也遠超Falkensteg此前30%的預計。其中,房地產部門、汽車供應商和機械制造成為重災區。
Falkensteg表示,破產潮的出現主要受到疫情后的通脹、能源和材料價格上漲,以及消費需求的減弱等因素的影響。德國工商會議所(DIHK)在5月預測,破產的趨勢將持續,這是由于德國經濟面臨的技能勞動力短缺等結構性問題。
整體來看,由于地緣政治、德國經濟前景不佳和高利率,重組公司也變得更加困難。2023年,有接近1.8萬家公司宣布破產,比2022年增加了22.1%。Falkensteg的數據顯示,其跟蹤的279家公司中只有35%的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被成功重組或重新營業。
當前的危機與2020年疫情期間破產高峰時的情況相呼應,當時有28家公司退出市場。雖然近年來小型和中型供應商的狀況有所好轉,但仍然十分不穩定。和整體趨勢類似,隨著汽車公司繼續取消和延遲訂單,今年下半年,德國汽車供應商的破產趨勢也可能持續。
歐洲和美國電動汽車的需求低于預期是零部件供應商掙扎的主要原因。許多本地供應商希望從轉型中抓住增長機會,卻發現自己被投資困住,并面臨巨大壓力。即便是大型汽車制造商,也在面對快速上升且具有成本競爭力的中國供應鏈的挑戰。
這種情況甚至不局限在德國本土——以電動車成本最高部件之一的鋰電池供應領域為例,Northvolt最近因工藝問題和產能不足而失去了來自寶馬的20億美元訂單,大眾也在重新評估其訂單。Stellantis和寶馬之間的合資企業鋰電池廠ACC甚至已暫停建設。
相比之下,中國公司一直在積極通過成本和制造經驗等優勢加大歐洲布局。這同時也促成了歐洲公司重新考慮與中國公司的合作。
6月底,寧德時代在歐洲最大的國際電池和儲能系統展會上宣布與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達成戰略合作;與此同時,國軒高科在斯洛伐克獲得由當地政府批準的價值2.14億歐元的國家援助,其中1.5億歐元為補貼,6400萬歐元為所得稅減免。
另一方面,德國同時也在V2X(車對一切)技術和軟件定義硬件的實施進度上低于預期。電動化轉型的壓力使得歐洲汽車制造商在這些領域投資巨大,現在面臨的情況卻離達標甚遠,這促使相當數量的巨頭正轉向專業軟件提供商尋求解決方案。
以大眾為例,其多款電動汽車項目包括ID.4的換代車型和保時捷的全新電動SUV都經歷了延期,時間分別達到15個月和三年。
為了解決這一挑戰,大眾集團開始尋求更多外部合作。公司和小鵬汽車和上汽分別于去年和今年達成合作,共同開發純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產品。6月底,大眾又與美國初創公司Rivian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并投資50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下一代電氣架構和軟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