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4航運青年論壇在浙江寧波成功舉辦。來自上海、深圳、廣西、寧波、舟山等地的航運界青年才俊,圍繞“新質生產力如何賦能航運業實現降本增效”的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與會者普遍達成共識,在全球航運業積極尋求可持續發展路徑的當下,新質生產力正逐步成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從智能船舶的涌現到綠色能源的應用,從自動化碼頭的建設到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運用,再到技術創新與政策制度創新的雙重驅動,這一系列創新舉措正悄然重塑航運業的面貌,為其降本增效插上了“隱形翅膀”,引領行業邁向更加高質量的未來。
新質生產力持續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我國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緊密圍繞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展開,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國港口吞吐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彰顯了在全球航運與物流領域的核心地位。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70億噸,同比增長8.2%。
技術創新方面,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大數據、區塊鏈、數字孿生、智能/無人船等前沿技術不斷涌現。同時,國際船舶登記、保稅燃料油加注、沿海捎帶、航運衍生品等領域的制度與政策創新,均標志著我國國際航運中心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深圳國際海事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龔建偉博士指出,新質生產力在航運中心建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強調,新質生產力涵蓋兩大核心要素:“創新”與“高質量”。其中,“創新”聚焦于新技術領域,通過顛覆性技術與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重塑生產力格局;“高質量”則涵蓋綠色、低碳、開放、融合、可持續等多方面,成為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龔建偉認為,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我國航運中心建設需超越對量的單一追求,更加注重質的提升。他進一步指出,“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是“創新”與“高質量”的有機結合,這不僅是近年來,特別是“十四五”規劃以來,國際航運中心與國際航運產業發展的重點,也是推動其實現新發展的關鍵動力。
展望未來,龔建偉博士預測,國際航運中心將朝著綠色低碳、數字智慧、特色協同、融合高效等四大方向邁進,新質生產力將持續為其注入強勁動力。
目前,我國已成功實現從“世界工廠”到“品牌出海”的跨越性轉變。隨著貿易模式從“OEM”到“ODM”再至“OBM”的演進,企業的物流需求正逐步從區域物流擴展至全球物流范疇。未來十年,國際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成為推動我國制造業由大轉強、實現全面升級的關鍵因素。然而,近年來,疫情、運河擁堵、地區沖突及大規模罷工等不確定因素頻發,導致供應鏈崩潰的風險顯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運用新質生產力促進供應鏈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上海虹口數字航運創新中心咨詢研究部主任常柱在主旨發言中指出,關鍵在于充分利用供應鏈數據要素。他認為,除了利用這些數據深入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與偏好外,還應從“可見性”、“可控性”及“可信性”三大維度賦能供應鏈。具體而言,通過“物流可視化”手段解決運輸過程不透明及上下游協同效率低下的問題;運用大數據算法輔助決策制定,加強供應鏈過程的管控能力,以靈活應對各類風險;借助區塊鏈技術增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互信與信息共享,共同推動供應鏈的穩健發展。
新質生產力推動航運業數字化管理變革
全球航運業正步入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階段。在國內,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已席卷各行業,成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從國家層面的“數字中國”宏偉藍圖,到航運物聯網、綠色航運、智能船舶、航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均對航運企業的數字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在2024航運青年論壇上,北部灣航運交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晟從新質生產力的“術”與“道”兩個層面進行深入剖析,強調在推動航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亦需深思航運新質生產關系的構建。他指出,“數據與互聯構成‘術’的核心,而數字化轉型與發展的‘道’,則蘊含于意識與思想的深刻變革之中。”
傅晟認為,要踏上數字化征程,航運企業必須在企業文化、業務模式,以及責任與權利體系上進行全面革新,“尤為關鍵的是,企業需深刻認識到數字化的價值,積極投入資源,并確保數字化步伐與企業自身的發展節奏相契合。” 此外,他呼吁港航業全體從業者應凝聚共識、攜手并進,“唯有如此,數字化之路方能成為港航人通往成功的關鍵路徑。”
國內知名船舶拍賣平臺——拍船網,經過對超過200家航運企業的深入調研,揭示了航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對數字化轉型認知不一、行動遲緩的現狀:部分航運企業(約四分之一)對數字化轉型持保守態度,固守傳統經營模式;而大部分企業(四分之三)雖認可數字化作為行業趨勢的重要性,卻因轉型路徑不明而猶豫不決,表現出對數字化的復雜情感。
為應對這一現狀,拍船網旗下的易舸軟件創新推出了“舶賽通”新一代船舶管理協同平臺,該平臺采用“平臺+定制化”服務模式,旨在助力航運企業順暢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船舶管理的便攜化、精準化,進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與企業競爭力。
在2024航運青年論壇上,浙江易舸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善波以體系管理場景為視角,剖析了傳統船舶安全管理體系面臨的諸多問題,如工作負擔重、易遺漏、船岸通訊不暢、現場審核成本高昂等。他介紹道,“舶賽通”通過任務自動提醒、優化船岸通訊、實現自動歸檔與在線審核等功能,有效解決了這些難題,極大地提升了體系管理的效率與效果。
已采用“舶賽通”的航運企業反饋積極,表明數字化實施成效顯著。它不僅簡化了船舶管理各環節的事務流程,還以其智能化與全面性,促進了航運企業日常運營的順暢進行,并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業內人士的廣泛好評進一步驗證了“舶賽通”平臺的價值與潛力。他們普遍認為,數字化技術正深刻重塑航運業格局,而數字化管理的廣泛普及與應用,將極大提升航運企業的運營效率與水平。
張善波在論壇主旨發言中重申了這一點,并對未來數字化航運的發展充滿信心。
新質生產力蘊含巨大價值
今年4月24日,萬噸級江海直達船“創新5”輪從寧波舟山港啟航,并于5月11日下午順利抵達重慶江津珞璜港。此次航行不僅標志著我國萬噸級江海直達船首次成功穿越三峽大壩,也是其首次駛入長江上游,同時宣告了我國最長的江海直達航線正式通航。尤為矚目的是,“創新5”輪還創下了LNG新能源江海直達貨船抵達重慶航線的新紀錄。
浙江創欣海運有限公司船員人事部經理秦曉波在當天的論壇上介紹,該船采用了液化天然氣(LNG)與傳統柴油雙燃料動力系統,這一創新不僅減少了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還顯著降低了碳排放,完全符合綠色航行的戰略要求。作為一艘“綠色”船舶,“創新5”輪在減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顆粒物排放方面表現突出,契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經濟效益方面,“創新5”輪同樣表現優異。相較于傳統江海聯運方式,它能節省約20元/噸的物流成本,以5400噸大豆運輸為例,即可節省高達11萬元的費用。此外,燃料成本降低了約23%,提升了整體運營效益。直航模式還省去了中間轉運環節,縮短了物流時間,提高了運輸效率,加速了貿易流通。
專業人士指出,舟山至重慶江海直達航線的開通,極大地增強了東部沿海與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了東西部經貿合作,對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通過租賃方式將“創新5”輪納入“江海直達運力池”,這一創新管理模式有效優化了資源配置,提升了整體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
秦曉波表示,“‘創新5’輪不僅在技術、環保、經濟等領域帶來了革新,更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物流體系優化中展現了新質生產力的巨大價值。”
目前,中俄正攜手打造北極航線,并致力于將其塑造為“冰上絲綢之路”。隨著北極航線的深入開發,對符合極地航行標準的船舶及其配套設備的需求急劇增加。今年6月25日,中國船級社向寧波海神救生設備有限公司頒發了國內首張極地環境救生筏型式認可證書。
“航運安全是實現航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寧波海神救生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南麟分享了該公司研發生產的可吊式自扶正氣脹救生筏的創新經驗,“設備配備了極地救生筏電加熱系統,該系統能有效利用電氣加熱技術,確保救生筏在極端低至-55℃的環境溫度下,內部溫度仍能維持在舒適的20℃-30℃之間,從而保障了救生筏在極寒條件下的正常使用,為航行于極地水域的船員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安全救生保障。”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7/19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