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這個夏天,冰杯成頂流。
年輕人涌入便利店爭先搶購,還拍照發圈大曬自己的DIY創意。
相關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全網刷屏,熱度甚至超過了很多品牌精心推出的新品。
對茶飲店的生意有影響嗎?如何應對?
一、“便利店冰杯”賣爆了盒馬、餓了么都來分一杯羹
最近,“是誰在買3.5元一杯的冰杯”登上微博熱搜榜,閱讀量1.5億。
買一杯冰杯,倒入飲料、咖啡或者酒,就能DIY出不同風味的飲品,成為這個夏天年輕人的新寵。
打開小紅書,搜索“冰杯”關鍵詞,相關分享筆記超過4萬篇;抖音上,相同話題播放量突破4000萬,各種“冰杯自制飲品”“冰杯DIY”“冰杯調酒”攻略層出不窮。
“便利店冰杯”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很多飲品店精心推出的新品。
我也跟風嘗試了一把,到辦公室附近的7-11便利店買了一袋7塊錢的蜜桃水果冰,再來一瓶5.5元的氣泡水,兩者混合,一杯高顏值夏日飲品就完成了。
口味也不錯,隨手一拍夏日氛圍感滿滿。
店員告訴我:“冰杯特別受歡迎,上架一會兒就被搶空了。”我當天下午1點半到店時,3元/杯的原味冰杯已經賣完了。
除了7-11,包括盒馬、胖東來、羅森、便利蜂等在內的超市都在賣冰杯,風味、玩法也很多樣。
比如,盒馬繼去年咖啡冰杯熱銷之后,今年新增了百香果、葡萄等各類含果汁冰杯。最近,鄭州門店還推出了“買一瓶飲料+1元”就送一個冰杯的活動。
而羅森、便利蜂等超市除了原味冰杯外,也推出了檸檬冰果珠、草莓等多種口味選擇,價格3~13.8元不等。
餓了么進入6月后開啟“冰冰有禮節”,聯合5萬家零售門店和蒙牛、伊利、雪花喜力等多冰品、酒水和飲料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千萬杯冰杯,只要0.01元即可加購,活動持續到8月。
甚至在短視頻平臺,有商家專門開起直播銷售食用冰杯,特別火爆。
更不用說飲料企業,比如農夫山泉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冰杯單品,此外還有好森、曉德、果音、冰極限、冰力達等品牌分食冰杯市場。
在天眼查APP上,以“制冰”為關鍵詞,可以搜到6080家存續、在業的企業,有436家是在一年以內剛剛成立的。
冰杯熱度持續高漲,對茶飲店的生意有影響嗎?
二、冰杯熱度高漲,對飲品店生意影響大嗎?
瀏覽了上百條網友的分享和評論后,我總結出了冰杯爆紅的關鍵所在:
首先,價格便宜。一個原味冰杯的價格在3元左右,加一瓶茶飲料、氣泡水,或者娃哈哈、王老吉,基本上不超過10元就能自制一杯冰爽的夏日飲品。
其次,便利店冰杯距離消費者更近,更易得。
最重要的是,自制冰杯有很強的參與感,好玩有趣有創造性,容易激發消費者分享的欲望。
總的來說,這種新鮮消費體驗的嘗鮮門檻低、方便易得、口感不踩雷、傳播度高,綜合因素使得冰杯大規模流行。
那么,冰杯會分流飲品店的生意嗎?我和很多茶飲從業者聊了聊。
1、對茶飲店生意影響有限,“打卡屬性”更強
一部分從業者認為,冰杯確實很火也很好玩,自己也忍不住湊熱鬧,但對飲品店的生意影響有限。
“冰杯更多被視為一種打卡體驗,可能幾次嘗鮮后,這股熱潮便會逐漸消退。”
在市場調查中,我也發現,不少年輕人反饋“10元買的不只是降溫解暑,可能還有一條高質量朋友圈”,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2、客群穩定的校園門店,生意不及預期
有些大學附近的茶飲店卻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安徽某大專院校附近的“遇見”奶茶店,其店長筱筱告訴我,6月以來,或是冰杯的影響,生意不如預期。
這家店已開了4年了,主打人均15元左右的水果茶、奶茶等,客群相對穩定,往年7月份前生意會迎來一波小高潮,但今年卻沒有。
“學校幾個大超市都在賣冰杯,校門口還新開一家低價咖啡店,或是受這兩方面影響”,筱筱說。
總的來說,冰杯確實打卡屬性比較強,但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價格勢必會降下來,對飲品店來說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分流。
三、飲品店及時上車,擺攤冰杯,每天收400多塊
也有不少茶飲店不準備坐以待斃,而是及時上車。
比如,南京的一家茶飲店,最近除了正常門店運營,專門安排店員到夜市上賣起了冰杯,都是提前在店內制作好的,搭配咖啡、奶茶、氣泡水、鮮榨果汁,原味售價3元,其他“配方”單價4~8元不等。
“每天擺攤3~4個小時,可賣400多塊錢,產品簡單,補貨也方便”。
對于冰杯擺攤,很多人擔心衛生問題,我咨詢了食品健康部門的相關人士,對方表示只要使用干凈的水制冰,冰杯基本就是安全的,健康風險很低。
當下,茶飲的主力消費群依然是年輕人,對于好玩、有趣的產品體驗永遠有好奇心和嘗新欲。
在他們個性善變的消費需求的推動下,飲品行業持續涌現新的熱點,比如之前特別火的“游泳氣泡水”,比如這輪的冰杯。
飲品店如果能及時上車,勢必會收獲一波流量、銷量,或目標消費者的好感。
一切潮流都是稍縱即逝的,能不能抓住機會,就看經營者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