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晨光
今年以來,港股的回購金額持續上升。
Wind數據顯示,7月2日,共39只港股獲公司回購,10只個股回購金額超千萬港元。其中,騰訊控股( 00700.HK )、美團-W(03690.HK)、友邦保險(01299.HK)、百富環球(00327.HK)回購金額居前,回購金額分別約為10億港元、5億港元、1.75億港元、5305.74萬港元。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港股回購金額累計達到了1284.9億港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量,去年全年港股回購的金額為1269.38億港元。
從開年至今的回購金額來看,排名前8家的公司回購金額超過了20億港元,分別為騰訊控股(00700.HK)、匯豐控股(00005.HK)、美團-W(03690.HK)、友邦保險、東岳集團(00189.HK)、小米集團-W(01810.HK)、快手-W(01024.HK)以及恒生銀行(00011.HK)。
其中前四名的回購金額均超過了100億港元,騰訊控股、匯豐控股、美團-W以及友邦保險分別回購了533.5億港元、206.19億港元、144.46億港元以及132.3億港元。
截至7月3日,騰訊今年已經累計回購了57次,總額超過去年全年494億港元的回購規模。其中第二季度,騰訊回購38次,累計回購超過1億股,有37次日回購金額超10億港元,單季回購金額達到375億港元。
實際上,近幾年來,港股整體的回購金額不斷處于上升態勢,wind數據顯示,2022年港股回購金額為1048億港元,2021年這一數據僅為380.49億港元。
另外對港股回購產生推動作用的是6月11日港交所庫存股新規的正式生效。新條例生效后,港股上市公司回購的股票可以不再強制注銷,而是作為“庫存股”持有,允許公司將回購股票用于多種用途,提升了股份回購的靈活度,有利于提升港股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的積極性。該制度剛生效之時,港股回購年度總額度尚未達到千億港元。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港股上市公司加大回購及分紅,釋放積極信號。股票回購的信號傳遞訴求主要是基于信息不對稱假設,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回購能夠向市場傳遞公司股價被低估的信號,因為只有在公司認為自己股票價格被低估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股票回購。通過這種方式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對公司的短期經營收益及投資者信心具有正面的影響。另外,顏招駿指出,隨著國務院國資委對市值管理考核的全面推進,眾多央國企已積極行動,制定主動預期管理的市值提升行動方案,運用股票增持、回購、分紅等手段進行股本管理,提高央國企的實際價值。
萬聯證券投顧屈放告訴界面新聞,導致公司回購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幾點因素,第一通過回購,向市場傳遞公司股價低估的信號,建立投資者信心,同時回購可以靈活的選擇金額,時間和數量。甚至可以通過回購的時間和價位向市場傳遞積極的信心。目前A股和港股公司這方面意愿較強。第二,回購可以提升公司財務指標,從而推動未來股價上漲。通過回購股票來提升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從而提升公司估值,這種做法在歐美市場比較普遍。由于其更多采取職業經理人制度,因此公司高管對于回購的意愿更強烈。
此外,屈放指出,回購相較于分紅更有成本優勢。在港股市場由于有較高的紅利稅,回購的收益要高于分紅所得(大約為28%),因此對于股東而言,更傾向于回購。有利于市值管理及維護股價穩定。香港市場由于流動性減弱,部分中小市值公司又缺乏做市商的支持,因此股價波動性較強,回購股份可以穩定股價。
“從宏觀角度分析,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世界資本會回流新興市場,目前港股的估值偏低,未來更容易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因此回購股份也是一種財務投資。”屈放說道。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陳宇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恒港股經過三年多的連續調整,整體估值水平比A股還要低,恒生指數在2萬點左右時對應的是1倍市凈率,而現在恒生指數回踩到18000點左右,市凈率相當于再次打了8折。對于產業資金來說,低估值的港股具備很強的性價比優勢,所以產業資金紛紛加大了股份回購的力度。當然,影響港股公司回購股份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增加每股盈利、向股東返還現金、調整股本負債比率、向市場發出其股份被低估的訊號等等。
“港股維持窄幅波動,存量資金繼續青睞高股息央國企。5月宏觀數據顯示基本面維持弱復蘇,預計企業盈利繼續修復緩慢,于5月底上修的盈利預測或較難持續。資金情緒偏謹慎,強美元、弱人民幣削弱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港股通凈流入大幅縮減對港股支撐力減弱。”顏招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