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肖灑
編輯|深海
又一家光伏企業,計劃去中東建立生產基地。
近日,光伏電池生產企業鈞達股份公告稱,其與阿曼投資署達成投資意向協議,擬在阿曼投資建設年產10GW的Topcon高效光伏電池產能,總投資7億美元。項目分兩期實施,每期5GW。
鈞達股份表示,本次投資意向協議的簽署,有助于公司深入貫徹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快推動海外產能建設布局進程。實際上,目前已有數家國內光伏產業鏈企業,已先后公布中東投資意向,例如TCL中環、協鑫科技和天合光能等。
近年來,中東地區各國為了適應全球減排行動,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這成吸引國內光伏巨頭的關鍵原因。海通國際證券認為,借助“一帶一路”及中東能源轉型的“東風”,中東地區可成為光伏出海消化產能的重要市場。
除此之外,國內光伏行業正上演超級內卷,出海破局成為必選項。據了解,目前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基本上跌破現金成本,全產業鏈集體承壓。相關數據顯示,光伏產業本輪震蕩周期內,整體產能擴大了約3倍,但利潤率下降了70%左右。
鈞達股份受到的沖擊并不小,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1975萬元,同比大降94.42%。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海外布局機遇與風險并存,相關企業需要綜合考慮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產品布局與知識產權、海外運營經驗人員招聘及管理等因素,才能在中東市場取得成功并實現“破卷”。
鈞達股份擬在阿曼建廠
被業內稱為“小晶科”的鈞達股份,首個海外光伏項目或將落地阿曼。
6月13日盤后,該公司公告稱,當日公司與阿曼投資署共同簽署《投資意向協議》,公司擬在阿曼投資建設年產 10GW 高效光伏電池產能,項目分兩期實施,每期 5GW。
據介紹,阿曼投資署是阿曼蘇丹國商業、工業和投資促進部下屬的一個政府實體。作為光伏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環節,該項目的建立將促進阿曼光伏產業鏈的形成,并吸引更多相關配套企業落戶阿曼。
公告顯示,上述項目的投資金額約為 7 億美元(約合50.78億元人民幣),10GW 的產能將分為兩期建設,每期 5GW。
鈞達股份表示,隨著光伏產業鏈成本持續下行,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光伏發電在全球范圍呈現更強競爭力,海外光伏需求快速增長,海外光伏市場迎來較大發展機遇。
同時,海外主要國家正著手構建本土光伏產業鏈,受制于光伏電池高技術壁壘及對人才、研發要求較高等因素,海外光伏產能以組件為主,光伏電池產能較為緊缺。這一背景下,公司擬布局海外高效電池產能,持續加強光伏電池海外市場供應能力。
在過去三年內,A股光伏公司數量大增。不少公司跨界而來,鈞達股份正是這樣的案例。
公開資料顯示,于2003年在海南成立的鈞達股份,主要產品為汽車儀表板、保險杠等。成立初期,公司生存和發展主要依賴自主品牌海馬汽車,營收占比最高曾達到90%以上。2006年,其開啟客戶多元化,涵蓋力帆汽車、東風柳汽、華泰汽車、神龍汽車等。
盡管如此,在上市前一年,即2016年,海馬汽車仍為鈞達股份第一大客戶,營收占比36.57%。但后來隨著主要客戶海馬汽車銷量下滑,鈞達股份的業績也受到了沖擊。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于上市后的2018年開始,鈞達股份經營情況每況愈下,凈利潤增幅連續四年持續負增長。其中,2021年,公司迎來上市后首虧,歸母凈利潤虧損1.79億元。
也就是這一年,鈞達股份開啟了跨界光伏之路,并且直接押寶TOPCon技術路線。當年7月,公司公告擬通過江西省產權交易所以支付現金方式,受讓宏富光伏持有的捷泰科技47.35%股權,交易金額13.31億元;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上饒展宏持有的捷泰科技3.65%股權,交易金額1.03億元。
2022年,鈞達股份出資15.19億元收購了捷泰科技剩余49%股權,捷泰科技因此成為鈞達股份全資子公司。
此外,隨著公司將汽車飾件業務相關的資產轉讓給實控人旗下企業,鈞達股份全面專注于光伏電池研發及產銷。在2023年,公司光伏電池片收入占比達99.86%。
回過頭來看,鈞達股份踩準了電池技術由p型向n型迭代的風口,轉型一年就躋身電池片龍頭行列,還吃到了TOPCon市場爆發的紅利。
財報顯示,2022年、2023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5.95億元、186.57億元,同比增長304.95%、60.9%;凈利潤分別為7.17億元、8.16億元,同比增長501.35%、13.77%。
不過,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業績卻出現下滑。據公告,一季度公司營收約37.14億元,同比減少6.38%;凈利潤約1975萬元,同比減少94.42%;扣非凈利潤約虧損1.7億元。
對于業績下降原因,鈞達股份解釋稱,2024年一季度,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行,光伏發電經濟性進一步增強,全球光伏需求保持高增長。同時,產業鏈各環節規模持續擴張,供給側競爭加劇,產業鏈各環節盈利下行。
眾多光伏企業走出去
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出海成為光伏企業的必選項。
“向‘內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尋機。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中國光伏全面出海成為必然。”6月11日,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某行業大會上如是感慨。
同時,晶澳科技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武廷棟此前也建議同行走出去。他表示,與其他傳統行業類似,光伏企業的供應鏈要貼近應用市場或客戶。
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中國光伏企業正在紛紛尋求海外新的生產基地,以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具體而言,早在去年10月17日,TCL中環公告,公司與Vision Industries簽署了聯合開發協議,雙方將推動在沙特共同建設的晶體晶片項目開工計劃,一期目標產能預計20GW。
TCL中環主要產品包括新能源光伏硅片、光伏電池及組件、其他硅材料及高效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及運營。若上述項目順利落地,TCL中環將打造出沙特本土首條光伏產業鏈。
10月18日,天合光能宣布與ADPorts、江蘇海投簽署了《關于天合光能阿聯酋項目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公司有意向在示范園和哈利法經濟區內投資建設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規劃中的產能包括約5萬噸高純硅料、30GW的晶體硅片和5GW的電池組件。
光伏行業制造端主要可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天合光能該項目的實施,將是中國光伏企業首次在海外建設硅料工廠。
除此之外,今年5月底,晶科能源CEO陳康平接待沙特NEOM CEO一行,探討了光伏、儲能、氫能等領域的項目合作。
6月3日晚間,協鑫集團旗下協鑫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當地建立具有全球及地區重要性的綜合硅生態系統。
據悉,這將是協鑫科技的首個海外顆粒硅項目,也是該公司除中國本土基地以外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研發與制造基地。
中東地區日照時間長,光照資源充分,具備良好的光伏發展環境,再加上當地政策支持,無疑成為眾多企業理想的投資地。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的數據,2023年,中東光伏需求約為20.5GW-23.6GW。
中東之外,美國也是中國光伏企業進一步向海外拓展的方向之一。其中,以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晶科能源、阿特斯、晶澳科技為代表的光伏一體化龍頭企業,已經紛紛在美設廠。
而東南亞,也是此前中國光伏企業出海浪潮下的重要布局陣地,光伏頭部企業如隆基綠能、晶澳科技等均已在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電池組件。
光伏出海目的地不止一處,但機遇與風險并存。今年5月,美國宣布,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晶體硅光伏電池發起雙反調查。隨后在近期,隆基綠能、天合光能兩大龍頭的東南亞工廠雙雙傳出停產消息。對此,天合光能稱,“在泰國和越南的產能即將進入停產檢修狀態,這個檢修每年的年中都會有。”隆基綠能則表示,“經核實,目前行業環境錯綜復雜,公司持續對全球光伏市場和政策等關鍵因素進行洞察和研判。同時,為了實現敏捷智造模式的廣泛推廣,公司持續推動全球基地工廠的數字化升級和技術改造,因此出現不同區域基地的生產計劃調整。”
據業內人士分析,此前美國對中國光伏雙反,沒辦法只能取道東南亞,成本高但可控。但如今,“關稅大棒”的壓力下,中國光伏廠商的營收、利潤或受到影響。
光伏行業遭遇史上最強內卷
內憂外患之下,今年的光伏產業正在歷經陣痛期。
“時隔一年再見面,產業變化兩重天。”朱共山如此感嘆。在他看來,光伏行業正遭遇歷史上最強的內卷,供需嚴重錯配,產業步入冰河期。
截至目前,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基本跌破現金成本,全產業鏈集體承壓。在本輪震蕩周期內,光伏整體產能擴大了約3倍,但利潤率下降約七成。與此同時,歐美貿易壁壘導致外需收縮、出口下滑,全球光伏供需失衡加劇。
賽拉弗集團董事長李綱也指出了“困境”,一方面企業為了保證開工率,兌現投資人和地方政府的承諾,無底線低價搶單。另一方面,買方買漲殺跌,持續觀望,再加上低價中標,“內卷”變得更加嚴重。
行業寒冬中,一眾從業者開始為破局建言獻策。朱共山呼吁政府“有形之手”施力,進行以提高技術標準和市場準入門檻為主要手段的結構性調控。
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表示,各方要下定決心,破除行業無序競爭的亂象。同時,他建議鼓勵技術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也表示,技術創新是光伏產業的核心驅動,但是過去這些年由于對知識產權保護有所缺失,大家都是“拿來主義”,導致整個技術擴散太快。
盡管大佬們已經“坐不住了”,為行業密集發聲。然而,展望未來,這輪供需調整或將還持續一段時間。
InfoLink Consulting光伏分析師杜加恩表示,當前,光伏產業鏈四個環節基本處于虧損階段。由于行業的非理性發展,2024年光伏產業鏈的價格反彈跡象不明顯,很難出現反轉。
果真如此的話,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所有企業的盈利都在縮減,這個時候就是在拼“血條”了,剩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