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PLP Molly
在各個領域的商戰中,“價格戰”一向被認為是占據市場份額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方法,因此,也成為各個領域的企業慣用的招數。
只不過,“價格戰”這把“雙刃劍”在給企業帶來市場份額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利潤,甚至導致企業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遇。
即便是行業頭部企業,一旦陷入“價格戰”的窘境,或也難逃此定論,國內鋰電池領先企業億緯鋰能就是如此。
億緯鋰能2023年在國內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呈3位數增長,卻因為深陷“價格戰”之中,導致利潤增速大幅放緩。
億緯鋰能裝機量領跑卻虧損
不管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億緯鋰能的裝機量2023年都實現了較大提升。
2023年全年,億緯鋰能在國內的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7.26GWh,同比增長140%,市場份額增加2.01個百分點到4.45%,位列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第五。
從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角度來看,盡管億緯鋰能2023年的增速和市場份額均不如國內市場,但裝機量依舊實現了三位數增長。
數據顯示,2023年,億緯鋰能全球裝機量高達16.2GWh,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29.8%,市場份額增加0.9個百分點到2.3%。
憑借這一亮眼的數據,億緯鋰能位列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九,這也是該公司首次進入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榜單。只不過,高速增長的裝機量,并沒能帶動該公司業績一起實現飛躍式增長。
2023年,億緯鋰能實現營業收入487.8億元,盡管同比增長32.38%,但按照億緯鋰能既定的“2023年,公司要實現700億元的營業收入”目標來看,尚未能如愿。
此外,2023年,億緯鋰能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為27.55億元,同比增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50億元,同比增長15.42%。
需要注意的是,億緯鋰能的利潤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政府補助。財報顯示,2023年,億緯鋰能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達14.78億元,占比超36%。
事實上,盡管整個2023年,億緯鋰能的營收和凈利潤依舊呈同比正向增長的態勢,但增幅卻已經同比“腰斬”,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增幅下滑明顯,到第三季度已經跌至負數,并在第四季度跌幅顯著增長。
具體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億緯鋰能營收依次為111.86億元、117.90億元、125.53億元和132.55億元,同比增速也逐季下降,分別為66.11%、43.92%、34.16%和10.26%;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4億元、10.11億元、12.74億元和6.2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8.68%、20.69%、-2.53%和-25.8%。
“賺不到錢”的億緯鋰能,其股價也如“坐過山車”一般,在短短兩年內,從152.28元/股的高點,一路下跌,截至4月19日收盤,億緯鋰能報收34.75元/股,跌近77%。
這與億緯鋰能曾經的風光已經形成鮮明對比。
成立于2001年的億緯鋰能,從鋰原電池的領先銷量到成為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億緯鋰能展現了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特別是自2015年開始培養動力電池產品線以來,該公司的股價和營業收入均實現顯著增長。
2015-2022年,億緯鋰能營業收入由13.49億元增至363億元,翻了近27倍;歸母凈利潤從1.51億元增至35.09億元,翻了23倍。2019年,億緯鋰能股價從在8元左右/股徘徊到一路飛漲至2021年底的152.58元/股的歷史高點。
需要強調的是,億緯鋰能在市場上的強勁表現,以及動力電池需求的增加,使得該公司2021年和2022年營業收入的增速超過100%。
然而,高增速不可能永遠持續,市場環境、原材料成本、競爭態勢、技術進步、政策變化等多種因素也都影響億緯鋰能的業績增長。
市場尚未迎來拐點
2023年億緯鋰能的財務數據就是最好的佐證。
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電話會議上,億緯鋰能的董事會秘書兼財務負責人江敏表達了對鋰電行業前景的樂觀態度。
江敏提到,“(鋰電行業)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市場競爭會是良性的狀態”。
不難理解,江敏口中的“良性狀態”,即碳酸鋰價格逐漸走出“價格戰”的困境,回歸理性,電池端的成本壓力也隨之下降。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情況遠非預期樂觀。
截至2023年底,鋰電產能過剩和產業鏈價格低迷均未得到改善,甚至每Wh單價從2023年初8-9毛一路降至4-5毛。
詳細來看,2023年,磷酸鐵鋰電芯(動力型)和三元電芯(動力型)的價格分別從年初的0.825元/Wh和0.92元/Wh,分別降至年末的0.43元/Wh和0.515元/Wh,降幅分別為47.88%和44.02%。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億緯鋰能為了維持甚至增加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
只是,陷入“價格戰”之后,雖然億緯鋰能在裝機量上實現了增長,但同時也壓縮了利潤空間,導致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沒有跟上裝機量增速。
此外,價格下降還影響了億緯鋰能的毛利率。
從目前動力電池的市場細分情況來看,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是動力電池的主流。
在億緯鋰能的業務中,動力電池業務是主要收入來源,2023年出貨量達到28.08GWh,同比激增64.22%,帶動營業收入達到239.8億元,同比增長31.41%。
但因陷入“價格戰”,2023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務在出貨量激增的前提下,毛利率卻逆勢下降1.59%至14.37%,產能利用率也從91.5%下降到86.6%。
不難看出,億緯鋰能的降價策略雖然短期內有助于增加市場份額,但已經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了影響。
很顯然,億緯鋰能長期依賴“價格戰”并不是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在保持競爭力和維持盈利能力之間找到平衡點的億緯鋰能,也在不斷“開辟新路”。
比如,自2023年開始,與飛行汽車、無人機等創新應用相關的低空經濟概念持續走高,并受到資本市場青睞,越來越多的鋰電池行業巨頭也相繼入局,億緯鋰能也不例外。
近日,億緯鋰能對外宣布,已在飛行汽車、無人機等低空領域布局電池產品。與此同時,億緯鋰能還表示,該公司是行業內少數同時掌握消費電池、動力和儲能電池核心技術的鋰電池平臺型企業,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能快速響應下游客戶多樣化需求。
除了在新產品方面進一步嘗試外,億緯鋰能也在積極擴展全球市場,通過海外布局和與國際客戶的合作,以期實現更廣泛的市場滲透和長期發展。
只是,億緯鋰能能否通過這些舉措,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鋰電池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