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鋰電產業鏈本周大事:
全球首個10 MWh鈉離子電池電網側儲能電站投運
5月11日,全球首個10 MWh鈉離子電池電網側儲能電站在廣西南寧正式投運,標志著國內鈉離子電池技術首次實現規模化應用。該項目由廣西電網公司聯合南網儲能公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打造。本期投產規模為10 MWh,預計每年能發清潔電能730萬度,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噸,滿足3500戶居民用戶一年的用電需求,項目整體建成規模將達到百兆瓦時。
美國對中國出口鋰電池加征關稅
5月14日,美國白宮發布聲明稱,將大幅提高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鋼鐵和鋁、起重機等產品的關稅。針對中國車用鋰電池的關稅稅率今年將從7.5%提高到25%,到2026年,非車用鋰電池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此外,電池部件、天然石墨以及部分關鍵礦產的稅率也將在2024-2026年間陸續提高到25%。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原秘書長劉彥龍向界面新聞分析稱,此次美國政府加征關稅,預計會對中國鋰電池出口造成較大影響。去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鋰電池金額達到135.49億美元(約合979億元人民幣),占出口總額的20.8%。
內蒙古:到2023年鋰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
5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鋰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全區鋰產業鏈,鋰產業鏈產值達到700億元。其中,鋰精礦產能達到5萬噸/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52萬噸/年,負極材料176.4萬噸/年,電解液3萬噸/年,隔膜15億平方米/年,電池29 GWh/年。到2023年,內蒙古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鋰產業生態,鋰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