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界面新聞編輯 | 謝靈寧
時值周末,家住徐匯的“80后”青年車锃宇不惜驅車跨越黃浦江去參加一場球局。這是他在過去一個月內瘋狂熱愛的一項運動—匹克球。
4位球友組成的小隊在場地內酣快比賽,揮灑汗水。“上手快,能社交”,這是車锃宇瘋狂愛上這項運動的理由。它5年前誕生在美國,后傳入國內。在即將舉行的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匹克球將以表演賽的形式亮相。
實際上自4月16日起,巴黎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站就已經啟動預熱,匹克球和霹靂舞、自由式小輪車、霹靂舞、滑板和攀巖等項目一道正走進社區、學校,提前在上海點燃奧運溫度。
而在體育產業界來看,巴黎奧運會也將讓體育從業者看到上海小眾體育運動的新前景,突破“小而美”的傳統定位,進軍大市場。
車锃宇自詡“宅男”,自工作以來已經遠離運動近20年。一個月前,經人介紹,他意外接觸到這項運動,自此之后熱愛不已。他每周穩定在匹克球上的支出為400元左右,包括裝備、場地租賃。
按照行業內的估計,目前上海匹克球愛好者已達數千人,并組建有專業俱樂部,定期舉辦專業賽事。匹克球接受度正逐漸變高,參與者將成幾何級數增長。
浦東新區多多動匹克球俱樂部是上海一家專門從事匹克球教學、賽事運營的專業俱樂部。該俱樂部教練楊凱彬告訴記者,“匹克球是一項全年齡段的運動,哪怕零基礎,也可快速上手我教授的年紀最大的一位是75歲,依舊可以完整打比賽。下至兒童,都可以參與這項運動。”
入門門檻低也造就了匹克球高參與度。在楊凱彬看來,和曾經火爆一時的“飛盤”相比,匹克球正在國內“爆紅”的前夕。
性價比是主因之一。匹克球場地較小,一個網球球場可以建近4塊匹克球場地,1小時租金為120元至200元不等,一塊場地最多可以容納6人。平攤下來,每人的支出僅幾十元。楊凱彬還補充說,因為這些原因,匹克球正成為上海一些企業團建的首選。
一周之內,多多動俱樂部至少會接一場團建活動。因為處在浦東世博地區,午間一場匹克球比賽,也正在成為午間上海白領飯后休閑,是“午間消費”的新選擇。
合理運營之下,小眾運動開始有了穩定的利潤來源。
多多俱樂部創始人王夕多正將調整盈利預期,“自2023年7月開業以來,俱樂部投資的2片場地,包括教練、場地建設在內,共計投資了20萬元元,如今以100余元的價格即可單場租賃。”
除比賽之外,器材、設備也成為俱樂部盈利點。通過系列匹克球專業賽事,體育運動品牌也開始傾斜資源,加大贊助力度。
在多多動匹克球俱樂部的場地內,運動品牌斯凱奇的Logo已經印在場地之上,“斯凱奇品牌布局匹克球較早,在品牌活動、賽事和培訓方面為俱樂部提供支持,并且會贊助比賽費用。”她說。
她認為判斷一項運動有沒有前景,一種重要的風向標就是主流運動品牌是否愿意做投放。此前,她有10年國際網球裁判經驗。
實際上,包括斯凱奇、耐克在內的的主流運動品牌,均有布局匹克球,“他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成為可能的機會。”
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上海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從1045.87億元增長至1621.62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1.6%,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僅2023年,上海共舉辦118項體育賽事,19萬人次參賽,129萬人次現場觀賽,帶動消費37.13億元,拉動相關產業效應達128.64億元。
除舉辦F1上海站、上海ATP1000大師賽、上海馬拉松、上海半程馬拉松及主流球類運動賽事外,更多時尚運動正在激發上海城市發展活力。
這些小眾體育產業,開始在一些有前沿意識的體育園區聚集。在徐匯西岸濱江,阿里巴巴旗下橙獅體育通過球場運維、賽事組織以及從體育器材銷售等,正在完成小眾體育賽事的商業閉環。
吸引資本不斷投入的主因,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熱衷于健身、運動。在龐大市場和資本的推動下,上海正在不斷挖掘城市潛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體育運動市場需求。
《上海市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預計,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比2020年翻一番。其中,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6%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左右,并因地制宜打造家門口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
在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方面,橙獅體育已經驗頗豐。以西岸風之谷體育公園為例,匹克球、腰旗橄欖球、棍網球、板網球、飛盤、輪滑等“網紅”運動項目正在為這片傳統景觀地帶帶來更多人氣。數據顯示,該公園日均人流量破萬。
國際級網球金牌裁判組長,橙獅體育賽事商業化總經理楊勇介紹說,西岸風之谷體育公園場地包含兩片7人制足球場,其中一片可供橄欖球、飛盤等運動項目使用。六片室內網球場均采用賽級場地標準,兩片板網球場地以近年新興的潮流運動吸引周邊商務人群在業余時間的參與,也可調整為匹克球運動場地。
距離風之谷不遠的,則是同樣由橙獅體育運營的“西岸活力谷”。該項目占地830平方米,由西岸集團、橙獅體育合作建設,免費向附近白領、居民和運動愛好者開放。
此處未開發前是一處閑置草地,開發之后形成了以運動為主,同時嵌入私人健身、潮牌門店、周邊衍生品、咖啡餐飲店家業態的微型商業綜合體,并因為24小時服務模式,成為周邊社區、寫字樓15分鐘體育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場內,匹克球、瑜伽、團操、3對3籃球賽正在這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賽事體系建設與項目標準化是小眾體育項目商業化的前提,楊勇說。
目前他正推動匹克球項目發展的交流性平臺,并與WPTF(世界匹克球教學聯盟)達成合作,在上海、南京、杭州、重慶等地開啟首批匹克球教練員認證課程,累計培訓教練員300余人次。
正是這些潮流體育項目的開展,幫助閑置土地化身“金角銀邊”,聚攏人氣。
全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超過4億人,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龐大市場前景之下,也正在吸引人“入場”。
但楊勇認為,以匹克球為代表的小眾項目并不能在短期內就看到回報,“開拓小眾體育運動項目市場并不能以成熟項目的邏輯以度之,而是市場、政策與行業協會多方努力的結果。”
小眾運動投資,并非沒有失敗的先例。
曾經紅極一時的“飛盤”項目在人氣爆棚之后急速退潮,相關運動俱樂大量關閉。在風之谷,一些小眾項目也面臨同樣的局面,在市場遇到拓展瓶頸后,有項目開放僅6個月就關閉。
“小眾運動項目在開拓市場過程中,耐心和信心,是唯一的不確定因素。”楊勇說。在此前的經驗之下,橙獅體育正與國家網球協會、上海網協一道,組織全國性的積分賽事,并在“五五購物節”期間,將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中國匹克球巡回賽CPC200帶入上海重點商圈,舉行表演賽,以進一步吸引參與者。
政策推動是推動小眾體育項目走向更廣闊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
截至2023年末,全國體育場地總數459.3萬個,越來越多的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高架橋下建起運動公園,廢舊廠房變成體育園區,“15分鐘健身圈”遍布城鄉,“村BA”打響知名度,全民健身的氛圍日益濃厚。
而在上海,體育“十四五”規劃要求,將鼓勵場館進一步擴大分時段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引導更多市民參與全民健身,
同時,加大社區體育服務配送力度,推進科學健身講座、健身技能培訓等公共體育服務進社區、進園區、進校園、進樓宇,每年開展社區體育服務配送不少于8000次。組織公益性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覆蓋青少年、職工、老年人、殘疾人、軍人等人群,每年開展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不少于1萬場次。
到2025年,上海市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0%左右,并將與文化、旅游、交通、健康養老、教育培訓、影視動漫、廣告會展、網絡傳媒、金融保險等產業深度融合。
這些政策讓投資者信心倍增,“相信在政策推動下,匹克球市場規模預計將形成與羽毛球相當,成為又一項兼具潮流,有人氣,全社會參與,商業化程度高的大眾體育項目”。楊勇預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