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態LT 李木木
編輯|胡展嘉
近日,“ZARA中國關店”,一舉“沖上熱搜”。
#ZARA回應撤出中國傳聞#相關話題下,有網友評論稱,“不要撤,求求了”“我真的不能沒有ZARA的褲子”。也有不少網友稱,“無感,反正也不喜歡這牌子”“在我看來款式太粗糙,面料等質量也差得很”。
面對網絡上的種種猜測,ZARA品牌方于近日回應:“網傳ZARA撤出中國為不實消息”,同時辟謠了之前網傳ZARA兩個多月關閉9家店:“4月2日,我們關閉了上海寶山門店;3月31日關閉了東莞、惠州的門店。”其中在惠州、東莞的門店均為當地唯一店鋪,且開業超過十年,撤店后,這兩座城市再無ZARA實體店。
在ZARA的官方口徑中,即便在2023年ZARA全球門店數量有所精簡,但財年銷售額卻實現了10%的同比增長。也即ZARA部分門店關閉,意在提升單店效率和盈利能力,但這真能助力品牌實現更高的盈利效率嗎?在電商日益發展的今天,ZARA被外界認為過于靜態,沒有跟上電商轉型的大時代,作為一家快時尚巨頭,如何平衡線上和線下關系,ZARA角色能否成功轉變,并取得卓越效果?
其他疑問短期內尚無法得到答案,但屢傳撤出中國的ZARA,背后暗含的是快時尚式微的縮影。
1、ZARA頻繁調整的真相
難道這個國際快時尚巨頭,真的要撤出中國市場嗎?先來看看,為什么ZARA會在中國市場進行閉店調整?
從全球范圍來看,ZARA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門店網絡的精簡和優化。ZARA及其母公司Inditex集團近年來一直在對線下店鋪進行優化調整。據Inditex集團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在截至2024年1月31日的2023財年,集團全球門店數量持續縮減,全年累計減少123家。其中,ZARA和ZARA Home兩個品牌減少的門店數量就高達74家和17家,占比達到74%。
盡管門店數量有所減少,但Inditex集團在2023財年的業績表現卻十分亮眼。銷售額達到359.47億歐元,同比增長14.1%;凈利潤也實現了30.3%的增長。特別是核心品牌ZARA,其銷售額占比高達七成,同比增長10%。
ZARA全球門店過去一年也凈減少74家,但ZARA“之父”阿曼西奧·奧特加還繼續蟬聯202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還比2023年前進一位,以1112億美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十二。
回到中國市場,ZARA的閉店調整也并非偶然。
翻看Inditex歷年財報后可以發現,ZARA在中國市場的店鋪數量在2018年前后達到頂峰,當時內地市場的門店多達183家。然而,如今這一數字已經銳減至87家。這一變化反映中國零售市場的競爭態勢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在中國市場的閉店調整是否意味著ZARA品牌的衰退呢?
答案是:否定。
從全球范圍來看,ZARA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在中國市場,雖然門店數量有所減少,但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依然不可忽視。
且ZARA的閉店調整并非快時尚領域孤例,許多快時尚領域品牌都開始調整自己的市場策略,包括優化門店網絡、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等。
ZARA將如何應對更多的市場挑戰?又將如何繼續引領快時尚領域的潮流?
2、誰在沖擊ZARA
ZARA為何關店頻頻?誰在沖擊ZARA的市場地位?
一來在逐鹿中國市場的過程中,ZARA面臨著來自國際和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中國時尚市場充滿活力,眾多品牌涌入,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格局。ZARA不僅要與H&M、Forever 21等國際快時尚品牌競爭,還要應對如UR、Metersbonwe等本土品牌的挑戰。
第二點,“價格競爭”成挑戰之一,這就意味著“輕資產”得天獨厚。
中國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高,為了在價格和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ZARA的定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本控制”。
本土化競爭也是“第三個”挑戰。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偏好,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卻在穩步增長,ZARA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近年來略有下降,從2016年的4.1%降至2021年的3.6%。
四是“以前被追捧”的國際快時尚,面臨我國當下年輕消費者的穿衣觀念發生的改變,“她們”需要個性化、舒適化,喜歡小眾、有創意的新興時尚潮牌,且不僅要穿得好看,還要穿出功能。
比如日常防曬的需求就滲透到“防曬衣、防曬帽、防曬面罩、防曬手套”,有預測表示,2026年中國防曬服市場規模預計增長至960億元,對應2023~2026年年復合增長率為8.9%。細分出小的場景,極寒、速干、防水、滑雪、潛水、騎行、登山等也賺的“盆滿缽滿”。
這些轉變都在沖擊著一成不變的ZARA。
此外,隨著線上購物的興起,傳統零售店面的銷售額普遍下降。即使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俗的優衣庫也表示將關閉部分門店,優衣庫管理層預計在截至2024年8月的財年,將在大中華市場開設80家新門店的同時關閉50家不盈利門店。
橫向看,從快時尚四巨頭的情況來看,除優衣庫外,ZARA、H&M及GAP三大快時尚品牌在過去的2023年均出現門店負增長。快時尚品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同時面臨著消費者需求轉變,“貴價奢侈品和低價火熱”“輕奢”不斷萎縮,門店運營成本提升等問題。
對于ZARA這類快時尚品牌而言,關閉不盈利門店只是治標不治本,快時尚品牌必須找到重新站穩腳跟的方法。
3、ZARA能否逆襲
回溯過去,快時尚曾風靡一時。
2010~2015年,這一時期,大眾消費者消費升級的第一波紅利,讓快時尚品牌迅速崛起,是快時尚在中國的“黃金時代”。
自2015年開始,市場競爭逐漸加劇,輕奢品牌如MK、COACH等也開始角逐我國市場,快時尚品牌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貴價奢侈品和低價實用品市場依舊火熱發展,而處在中間不上不下的“輕奢”市場不斷萎縮。
2020年快時尚市場再次發生巨變。期間平替,特別是極致性價比,成為當下大眾消費市場的主流”,本土新興品牌以鮮明的品牌個性、原生的直播電商適配性和優秀的供應鏈控制力為特點,吸引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面對市場“變遷”,以ZARA為首的快時尚品牌該如何應對,才能追趕上時代潮流?
一則,修煉內功是關鍵,品牌力和供應鏈控制力是快時尚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但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品牌,ZARA在價格、質量、尺碼、款式等層面都屢被消費者吐槽。
“沒有一件ZARA能完整地走出洗衣機。”這是消費者們評價ZARA的一個笑話,也真實反映了如今ZARA的質量,洗后縮水、掉色、起球等問題也成為ZARA的很大“隱患”,況且現在的ZARA價格也不低,價格和質量不匹配成大眾吐槽的集中點。
尺碼和款式問題也很棘手,來自歐洲的品牌在設計時,自然優先考慮歐洲消費者,對我國消費者就不那么合身,“最小碼褲子都能讓我從脖子穿到腳踝”。
二是從當前的市場趨勢來看,線上轉型和數字化轉型將是快時尚品牌的重要發展方向。
ZARA通過審慎地關閉效益不佳的門店以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并非其唯一策略,數字化升級才是其背后的“大腦”。ZARA投資了自主掃碼設備和RFID技術,排隊時間大幅縮短,銷售效率顯著提升。RFID技術實時提供銷售數據,使得總部能精準調配庫存,減少積壓和損耗,營運效率因此大幅提升。
線上銷售也成為ZARA的新戰場,抖音直播首秀便吸引了122萬觀眾。
快時尚品牌都是“強”供應鏈管理,以ZARA為例,從快時尚品牌引以為傲的供應鏈來看,其目前并未擁有突出優勢。相關數據顯示,ZARA的上新周期約為10~14天,每年能推出2.5萬個新款,而本土快時尚品牌UR從設計生產到推出上架,最快能做到6天一個周期。
三則提升品牌定位也是必不可少的。ZARA產品的高端化,計劃通過開設更大、更高端的門店來提升品牌定位并吸引更多高端消費者。
提高單價,鎖定高收入人群,這一策略是否冒險?
去年四季度,ZARA產品均價上漲23%,高端系列占比提升17%。今年春季,部分產品漲價超5%。ZARA在利用持續漲價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吸引更多高端客戶群體,以鞏固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2023財年ZARA,其銷售額占比高達七成,同比增長10%。
“提價”事實上是明智之舉。
總之,ZARA深知輕資產運營模式,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對外部環境的高度敏感,但無論戰略如何調整,產品始終是品牌競爭力的核心。
這,或許就是新零售時代的生存之道。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