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文若楠
因董事薪酬金額出現大增,圣諾醫藥(02257.HK)招致市場質疑。
財報數據顯示,圣諾醫藥的董事薪酬從2022年的191萬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337萬美元,同比大增76.44%。硬幣的另一面是,Wind數據顯示,圣諾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2022年的1.05億美元減至2023年的0.24億美元,在超60家港股18A生物醫藥企業中排名倒數。
針對此事,4月5日,圣諾醫藥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發布澄清稱,“財務上的董事或其他員工薪酬數字是包含現金及非現金的代價,單純將2022和2023兩組數字作比較,會斷章取義,得出令人誤解的結論”。該公告同時指出,“2023年的員工薪酬增長主要來自非現金的股權獎勵支出。在2022年,公司只是體驗了一個多月的股權獎勵支出,而在2023年,公司則體驗了一整年的股權獎勵支出。”
就高管薪酬變化的進一步細節,圣諾醫藥創始人、CEO陸陽告訴時代財經,由于2022年董事和高中管層所持有的股票鎖定期延長了6個月,所以公司透過授予期權予以一定比例的補償。“這項決議是從2022年11月開始正式執行(詳細可以參考港交所的公司公告)。從會計角度上,也就是說2022年只記錄了相關的非現金支出一個多月,到2023年則是記錄了一個完整的財年的非現金支出。”
“今年公司幾位高中管都主動提出公司資金緊張,主動降薪,幅度為10%~50%不等。正式的降薪執行已經從今年2月15日開始陸續執行了。”陸陽向時代財經透露。
現金流“亮紅燈”
年報顯示,圣諾醫藥成立于2007年,專注以核酸干擾(RNAi)技術為核心的新藥開發。上市前,圣諾醫藥完成了5輪融資,合計融資金額近2.7億美元,包括元禾原點、越秀產業基金、普華資本、基石資本、弘陶資本、隆門資本等投資機構均參與其中。
2021年12月,圣諾醫藥在港交所上市,募資凈額為3.96億港元。因開發了多個專有遞送平臺,圣諾醫藥在小核酸藥物賽道中脫穎而出,被稱為“中國核酸藥物第一股”。
作為公司創始人,陸陽擁有25年以上的核酸藥物開發經驗,曾于諾華基因任職,并共同創立Intradigm Corp,后被基因泰克牽頭收購。創立圣諾醫藥是陸陽的第二次創業。
管線方面,圣諾醫藥從最初專注于腫瘤及纖維化療法,擴展至抗凝療法、心血管代謝疾病、補體介導相關的疾病及病毒感染(流感、HBV、HPV及新冠病毒)以及醫學美容。2023年業績公告顯示,圣諾醫藥有超過10個在研項目,STP705(適應癥:鱗狀細胞原位癌、基底細胞癌、局部減脂)、STP707(適應癥:多發性實體瘤)、STP122G(適應癥:抗凝劑/血栓性疾病)等均為公司的重點項目。
其中進展最快的是STP705,涉及鱗狀細胞原位癌、基底細胞癌兩項適應癥。2023年業績公告顯示,圣諾醫藥將在2024年進一步推動STP705(鱗狀細胞原位癌)的研發進程,并基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指導意見精心設計了一項II/III期臨床試驗,預計在2024年第二季度向美國FDA提供有關計劃的最新進展;在基底細胞癌適應癥上,圣諾醫藥則表示,“據標準流程,我們計劃與美國FDA舉行第II階段總結會議,以獲得彼等對我們未來推進STP705治療基底細胞癌的后期研發指導”。
目前,圣諾醫藥尚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在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圣諾醫藥如何持續推進現有管線研發,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業績公告顯示,2023年,圣諾醫藥取得其他收入141.4萬美元,同比減少33.11%;年內虧損8499萬美元,同比收窄12.7%。
研發板塊占據了圣諾醫藥開支的大頭。業績公告顯示,2023年,公司共支出約5438.2萬美元,這一數字在2022年為6764.1萬美元。
陸陽對時代財經透露,為了緩解圣諾醫藥的現金流壓力,公司目前已經在做相應的戰略調整,包括人員精簡、調整管線側重點、探索開拓管線項目BD(商務拓展)。
業績公告顯示,圣諾醫藥的雇員數量從2022年年末的225人減少至2023年年末的145人。據陸陽透露,截至今年4月初,公司的雇員數量在70人級別。
BD成為出路?
時至今日,港股18A制度已經開閘6年,資本從熱轉冷。從昔日閃耀的“核酸第一股”到如今現金流承壓,掉落的港股18A明星企業不止圣諾醫藥一家。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永泰生物(06978.HK)賬上的銀行結余及現金為0.522億元,且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財報數據顯示,目前研發開支也是永泰生物的支出重點,2023年數額為1.77億元。
今年3月末,手握兩款上市產品的榮昌生物(688331.SH;09995.HK)發布定增公告,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資不超過25.50億元,用于新藥研發項目。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榮昌生物錄得營收10.83億元,同比增長40.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虧損15.11億元,虧損面較2022年擴大5.12億元。
支出方面,2023年,榮昌生物的銷售費用為7.75億元,同比增長75.90%;研發費用為13.06億元,同比增長33.01%。而截至2023年年底,榮昌生物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剩7.27億元。
無論如何開源節流,對于創新藥企來說,最為關鍵的仍是推進最有潛力上市的產品的研發進展。陸陽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比較好的出路是做技術平臺和產品管線項目商務合作(BD)。此前,我們沒有專門的BD部門,不過目前公司已經組織了一個‘攻艱’團隊來負責BD事務,拓展國內和國際的項目。目前我們主要是推進國際上的合作,并帶動國內的合作項目,希望后續能披露一些進展。”
實際上,在當下的生物醫藥大環境里,嘗試通過BD項目分擔管線開發的壓力,同時拿到項目授權費用以為公司補充“彈藥”,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創新藥企業的必選動作。從國內來看,BD的趨勢已經從冷轉熱。
今年3月中旬,某18A藥企BD負責人就對時代財經表示,“現在市場上尋求BD合作的項目多如牛毛”。
陸陽對BD的態度較為謹慎。他對時代財經坦言,“在資本很火爆的時候,藥企的資金相對充裕,會全力推進自己的項目。但當資金越來越少,持續推進管線的資金從哪里來就成為一個問題。實際上,對外授權,合作開發和技術轉讓等BD等手段都可以帶來現金流,技術能力和市場寬度。而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BD活動在一個市場環境下檢驗和體現公司的價值。當然,BD又是隱含著賣資產的概念,這就意味著創新藥企為了生存可能會失去最有價值的東西。”
圣諾醫藥能否最終達成BD合作或通過其他方式緩解資金渴,仍未有定數。二級市場上,4月9日,截至發稿,圣諾醫藥報8.25港元/股,漲3.25%,相比于101港元/股的歷史最高點已經相去甚遠,總市值為7.23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