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兩家港股上市鋰電池企業在3月26日晚相繼發布年度業績。
中創新航(03931.HK)去年凈利2.9億元,同比下滑57%;瑞浦蘭鈞(00666.HK)凈虧損14.7億元,相比2022年3.5億元的虧損額擴大了3.2倍。
目前國內鋰電池行業呈現兩強格局,寧德時代(300750.SZ)和比亞迪(002594.SZ)占據前兩位。其中,寧德時代去年盈利規模繼續擴大,凈利潤首次超過400億元。
二線鋰電池公司的業績則在去年分化。目前已發布業績預告的鋰電池公司中,孚能科技(688567.SH)2023年凈虧損17.7億元,是除瑞浦蘭鈞外另一家全年虧損的鋰電池企業。
億緯鋰能(300014.SZ)和國軒高科(002074.SZ)去年則實現凈利增長。
這兩家公司目前只公布了業績預告。億緯鋰能去年凈利潤40.3億-42.1億元,同比增長15%-20%。國軒高科去年凈利潤約8億-11億元,同比增長157%-253%。
在目前已公布業績或業績預告的鋰電池企業中,國軒高科凈利增幅最大。
億緯鋰能在在預告中解釋業績增長的原因包括新工廠、新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其出貨規模增長迅速等。
國軒高科給出的原因包括海外業務初顯成效,儲能業務交付能力進一步提升,且其供應鏈布局初現端倪,原材料成本價格進一步下降等。
瑞浦蘭鈞就去年巨額虧損解釋稱,原材料價格下降和下游市場激烈競導致其鋰電池產品價格下行,但受生產周期影響,原材料價格下行未能及時傳導至公司的銷售成本。
去年以來,以碳酸鋰為代表的鋰電池原材料價格普遍下滑。其中,碳酸鋰價格一度下跌至每噸10萬元以下,年內降幅達到八成。
瑞浦蘭鈞去年的毛利率為2.1%,相較于2022年下降超過五個百分點。
瑞浦蘭鈞去年鋰電池銷量為19.48 GWh,較上一年增長17.3%。但由于電池產品售價下跌,其營收在去年下滑6%,為137億元。
由于鋰電池產能釋放,以及與下游客戶加強合作,銷售快速增長,中創新航去年營收增長32%,達到270億元。但該公司并未披露去年的鋰電池銷量。
中創新航也未就去年利潤下滑原因作出具體說明。財報披露,去年其存貨資產減值準備8.6億元,為2022年的三倍。同時,公司的研發、行政和銷售支出以及財務成本均較2022年大幅提升,合計增加約7億元,對去年利潤造成影響。
中創新航與瑞浦蘭鈞的主營業務均為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
根據SNE Research的統計,中創新航去年動力電池裝車量位列全球第六,瑞浦蘭鈞未進入前十。在儲能電池領域,瑞浦蘭鈞和中創新航分別排名第四和第十位。
動力電池貢獻了中創新航的大部分營收,去年動力電池銷售收入占比達到82.4%,儲能系統產品等業務占比17.6%。
中創新航去年的第一大客戶為廣汽集團(601238.SH),其共計采購動力電池77億元,占公司營收總額的近三成。2020年-2022年,廣汽集團均為中創新航的最大客戶。中創新航的動力電池客戶還包括小鵬、長安、蔚來等車企。
瑞浦蘭鈞則以儲能電池為主營業務,去年儲能系統營收占比達到五成,動力電池營收占比約為三成。
瑞浦蘭鈞儲能電池客戶包括陽光儲能、古瑞瓦特、固德威,動力電池客戶則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零跑汽車、威睿電動。
中創新航與瑞浦蘭鈞去年的營收均主要來自于內地市場,占比分別為97%和92%,兩家公司已在籌劃通過海外建廠開拓國際市場。
中創新航于2022年宣布將在葡萄牙建設電池工廠,目前項目已獲得環評批準文件。瑞浦蘭鈞則計劃在東南亞、歐洲及南美洲等地區建立生產工廠,在印度尼西亞的首座海外電池工廠已提上議事日程。
盡管去年遭遇巨虧,瑞浦蘭鈞仍是目前港股市值最高的鋰電池公司。截至2月27日午間收盤,其市值為327.9億港元(約合303億元人民幣),超過市值為242.1億港元(約合223億元人民幣)的中創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