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債市觀察 李非林
一筆可持續發展掛鉤熊貓債成功發行,將凱德投資推到了眾人面前。
近日,新加坡不動產資產管理公司凱德投資(CapitaLand InvestmentLimited)通過旗下子公司在中國成功發行了首單10億元人民幣可持續發展掛鉤熊貓債。
這也是首單由新加坡企業發行的可持續發展掛鉤熊貓債,該債券設定了與凱德投資在中國所運營物業的能耗強度相掛鉤的可持續發展指標。期限為三年,票面年固定利率3.5%,認購倍數達到1.65倍,發行交易的主承銷商及管理人為中金公司,聯席主承銷商兼管理人為匯豐銀行。
01、熊貓債火了?
去年以來,熊貓債的發行規模不斷攀升,2023年,熊貓債發行量創歷史新高,發行規模達1544.7億元,遠超2022年全年的850.7億元。其中,發行主體家數、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同比增幅均超過80%。
另外,今年開年以來,到目前已發行熊貓債規模達517億元,單新開發銀行一家就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發行了一筆60億元5年期熊貓債,票面利率2.66%,這也是整個熊貓債券市場迄今發行的最大規模的5年期債券。
什么是熊貓債呢?熊貓債是指境外和多邊金融機構等在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按照國際慣例,境外機構在一個國家的國內市場發行本幣債券時,一般以該國最具特征的元素命名,例如日本“武士債券”、美國“揚基債券”、英國“猛犬債券”等。
2005年9月,國際多邊金融機構首次獲準在華發行人民幣債券。國寶熊貓“走馬上任”,從此境外機構在我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被命名為“熊貓債”。
談及熊貓債市場的井噴態勢,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人民幣融資成本低及政策支持是熊貓債發行放量的主要原因。2022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資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提出,允許發行人將境內募集資金匯往境外,也可留存境內使用,鼓勵以人民幣形式使用,擴大了熊貓債募資的使用范圍。同時,允許發行人通過外匯衍生品管理境內發行債券相關匯率風險。
聯合資信認為,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熊貓債發行的便利度及靈活性,有利于提升境外發行人在熊貓債市場的融資意愿。
此次凱德投資發行熊貓債也使得其能夠獲得低成本的人民幣資金,并進一步拓寬中國國內融資渠道和投資者基礎,不僅標志著新加坡企業在中國的債券市場邁出了新的一步,也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和期待。
據悉,此筆熊貓債是凱德投資20億元人民幣債務發行計劃的一部分,所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償還凱德投資旗下子公司的現有借款。
02、凱德集團投資動作
據官網顯示,凱德投資是立足亞洲,領先的全球不動產資產管理公司,總部設在新加坡,并在新加坡上市。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凱德投資在中國40多個城市管理200多個物業,資產管理規模約為1340億新元,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近1000億新元,通過6支上市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和商業信托以及遍及亞太、歐洲和美國的30多支私募基金持有。旗下多元化不動產資產類別涵蓋購物中心、辦公樓、旅宿、產業園區、工業及物流地產、自助倉儲和數據中心。
2023年,凱德投資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這已經是凱德連續第12年躋身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世界指數。
凱德集團(凱德)于1994年進入中國,是凱德投資的母公司,創始總裁是新加坡商界和社會名流廖文良,凱德旗下擁有凱德投資(上市的不動產投資管理業務)和凱德地產(私有化的開發業務)兩個業務分支。業務聚焦不動產投資管理和開發建設,投資組合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的260多個城市。
中國是凱德集團的核心市場之一。目前,凱德集團在中國40多座城市管理300多個項目,著名的凱德MALL購物中心就是凱德集團旗下的。隨著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經濟加速轉型,近幾年來,凱德集團將投資重心轉向新經濟,包括產業園區、物流和數據中心,以更好地把握市場需求和新增長點。
2019年1月7日,凱德集團宣布斥資27.52億元收購上海浦發大廈約70%的面積。
2021年4月,凱德集團宣布以36.6億元人民幣收購一個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園區,這也是凱德在中國的第一個數據中心項目。
2021年10月,凱德集團在國內首次進軍物流地產,旗下凱德中國信托以16.83億元從非關聯第三方收購了一個物流資產包,包括位于上海、昆山、武漢和成都的四個物流資產。
2022年10月17日,凱德(中國)商用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以20.37億元競拍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內的博瑞大廈。
對于此次凱德投資首次成功發行的熊貓債,凱德投資(中國)首席執行官潘子翔表示:“這將讓公司的資本來源更加多樣化,并提高了財務靈活性。作為長期深耕中國的全球化企業,此舉也體現了凱德投資以多元方式深入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為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你了解熊貓債嗎?你如何看待新加坡上市公司凱德投資成功發行首單熊貓債?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