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說說
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打得慘烈異常,而不少巨頭卻早已將目光瞄準了另外一個前景光明的賽道——人形機器人。馬斯克早就談到,“一個自然人或許都需要擁有兩個人形機器人。未來,全球的人形機器人數量有望達到100億到200億。”
他甚至強調,這將是一個比電動汽車,甚至比傳統汽車市場更大的行業。說到做到的馬斯克,也在前兩年就推出“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原型機。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巨頭和初創企業紛紛入局、加碼人形機器人領域。
比如,近日,美國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Figure宣布獲得6.75億美元高額融資,估值達到26億美元,一舉躍升為獨角獸。投資方陣容異常亮眼,涵蓋了時下生成式AI熱潮中的大模型、算力、投資公司等明星玩家,包括微軟、OpenAI、英偉達、英特爾等。甚至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都通過Bezos Expeditions參投。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科技巨頭正在積極尋找與探索AI技術的新應用場景,人形機器人順其自然地成為新風口。而在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有哪些?未來,人形機器人又將迎來哪些創新和突破呢?
產業與家庭場景齊飛
人形機器人的誕生已有數十年歷史,在由技術驗證期向初步商業化過渡,產品行動能力隨技術突破不斷提高。當下,人形機器人處于高動態運動發展階段,在廣泛場景中探索商業化可能性。
與之相伴而來的是,諸多企業正在積極推進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的迭代升級和量產落地,商業化條件已然具備,且落地場景處于持續豐富態勢。就目前看,人形機器人正在產業、家庭兩大場景中初露崢嶸。
在產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主要在智能制造領域發力。比如,IBM結合AI、遙感和邊緣計算的力量,正在與美國國家電網和波士頓動力公司合作,改變自動監控設施安全問題的方式,并融合AI與機器人技術到波士頓動力公司的Spot機器人中,使得機器人能夠讀取模擬儀表并解釋熱圖像以發現問題。由此,成功打造出新一代安防巡檢機器人。
此外,亞馬遜采用AI技術驅動機器人,比如Sparrow、Cardinal、Proteus等倉庫機器人,用于自動化的倉庫操作和物流處理。亞馬遜還通過引入紅杉和Digit兩種新的機器人系統,結合AI技術和高級機械設計,提升機器人的移動速度和工作效率。
目前,亞馬遜已部署超過75萬個機器人與人類員工協同工作。這些機器人通常被用來承擔“高度重復的任務”,以減輕人類員工的壓力,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此外,瑞士ABB在協作機器人、機器學習和AI等領域能力突出。ABB專門為電力、自動化、機器人和電氣化等行業提供AI技術和工程解決方案,累計交付超過50萬套機器人解決方案,機器人研發、量產及應用經驗豐富,在工業生產中使用場景眾多。
以ABB拾取機器人為例,可以在倉庫和物流中心的非結構化環境中準確地檢測和拾取物品。其利用先進的AI視覺系統,實現超過99.5%運行時間下的高精度揀選工作,能夠識別和處理各種形狀和尺寸的物品。
類似的人形機器人落地案例,在產業端的智能制造這一細分領域不勝枚舉。可以說,智能制造將成為人形機器人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
而在家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更多聚焦在家務方面。比如,Mobile ALOHA在做家務方面表現出較大的潛能,人形家務機器人雛型初現。近日,走紅全網的斯坦福炒菜機器人Mobile ALOHA展現出AI賦能下低成本實現機器人商業化的可能。
Mobile ALOHA不僅可以自主操作,還可以支持全身遠程操控完成洗衣、澆花、煮咖啡等復雜任務,更可以通過神經網絡自行學習雙手操作的日常行為,真正完成做菜、使用柜子存放物品、與人擊掌等個性化的挑戰任務。其在家政領域方面潛能突出,或成為人形機器人家用化的“拐點”。
而Heisenberg H1 Pro,則是一款帶AI視覺功能的多合一機器人“割草機”。其突破性的更新包括Heisenberg Pilot System(HPS),利用機器人視覺、雙AI芯片和深度學習算法,為整片草地創建3D導航,實現完美的邊緣和均勻的修剪。
MOFLIN,是一款全新概念的AI寵物。它擁有情感能力,能像有生命的動物一樣進化;它有著溫暖柔軟的皮毛、可愛的聲音和動作;它適用于所有需要慰藉與療愈的日常場景。開發者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開發了一種獨特的算法,使MOFLIN能夠通過不斷地互動來確定學習模式,并通過傳感器評估周圍環境,從而學習和成長。
在家庭場景中百花齊放的人形機器人,正在慢慢成為家庭的重要“一份子”。不難發現,家庭場景是人形機器人最具潛力的應用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場景,人形機器人還在智能家居、 3D打印及智能辦公等領域出現了眾多具有一定應用前景的產品。不少巨頭或初創企業在瞄準著差異化競爭賽道,自然也蘊含著較多的投資機會。
人形機器人未來可期
從發展趨勢看,人形機器人是一個顛覆性產品的賽道,目前尚處于發展的導入期。接下來,在產品、產業和政策等條件的促進下,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還將提速。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前景,被高度看好。根據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Markets and Markets則預計到2027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7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63.5%,市場發展廣闊。
此外,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71%。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數據則顯示,到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8700億元。
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自然引得巨頭紛紛押下重注。除了前面提到的科技巨頭對后起之秀進行投資外,他們還親自下場。比如,谷歌依托其在AI領域強大的研究團隊,豐厚的多領域研究成果,引領著近年來機器人模型的發展。
這主要集中體現在,Google Depmnind此前曾發布具備“自我完善”能力的“RoboCat”和融合大語言模型能力的VLA模型“RT-2”,這推動機器人智能化進一步加速,正在掀起新一輪革新浪潮。
此外,Meta推出在少量訓練數據情況下便能取得優異表現的MT-ACT模型。而微軟推出基于ChatGPT的機器人控制框架,將ChatGPT的“知識儲備”落實到現實場景中。可以說,人形機器人模型發展百家爭鳴,大有可為。
而在國內,小米、傅利葉、宇樹、智元、開普勒、追覓等廠商都相繼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產品。科技企業研發進程的推進,也持續吸引著資本市場加碼。
這些入局者都非常清楚,軟硬融合方能打造出人形機器人的新高度。軟件決定人形機器人高度,算法需與硬件匹配。人形機器人本質是AI技術落地物理世界的最佳載體,算法是核心,需與硬件匹配。
身為軟硬件能力高度集成的實體,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核心突破點在于“AI大腦”。而AI大模型的高歌猛進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帶來無限可能——使人形機器人具備更強的事物處理和自然語言交互等能力。
從發展趨勢看,人形機器人尚處產業化初期,但在AI技術突破、政策加碼、科技企業強勢入局的三重要素催化下,有望盡快迎來發展拐點。未來,人形機器人行業大概率經歷“生產擴張→需求擴張→產能出清”的過程,最終實現產品降本和行業健康發展。
寫在最后
AI普惠化浪潮席卷,更多企業參與競爭。ChatGPT代表的以大模型為主的生成式AI技術突破,使得AI與人形機器人的結合成為可能,降低了初創企業,乃至科技巨頭使用大模型智能算力的門檻。
這能夠充分釋放AI開發全新人形機器人的潛力,有望出現更多具有創意的產品,使得“一切皆有可能”。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更多顛覆性人形機器人的誕生,將徹底革新人類生活與工作方式,并改變行業競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