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2024年2月28日,在G20(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峰會的首日,法國財長勒梅爾在巴西圣保羅說,“當今真正的經濟風險是地緣政治風險。”第二天,他的話就得到直觀印證。
2月29日,本次G20財長會落幕,沒能發表聯合公報。由于成員國在地緣政治沖突上的分歧難以彌合,這場經濟會議的聯合聲明胎死腹中。會后,主辦國巴西發表主席國總結,其中提到,“金融論壇不是討論地緣政治問題的合適場所”。
“我們曾抱有這樣的希望,即更敏感的地緣政治問題,應該交由外交部長們討論。”在會議結束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巴西財長費爾南多·阿達稱,地緣政治沖突分歧“污染”了經濟領域談判,破壞了達成聯合聲明的努力。
在經濟議題談判上,這個代表全球經濟80%的集團是統一的。費爾南多·阿達說經濟領域談判已達成共識。代表們表示,加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他們一致認為,全球經濟正在走向“軟著陸”,這意味著經濟衰退可能會避免。
“然而G20成員國一致認為,盡管軟著陸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但全球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戰爭是下行風險。”日本財務副大臣神田正人在同一場發布會上說,但“令人遺憾的”是,各國財長們未就地緣政治措辭達成一致。
主辦國巴西原本希望這是一場純粹的經濟會議,但是西方主要國家堅持討論政治沖突的必要性,這尤以德國財長林德納的發言為代表。
“當烏克蘭戰爭、哈馬斯恐怖主義和加沙人道主義局勢發生時,我們在G20會議上不能一切如常。”林德納反對在會議上“回避”上述問題,“即使是財政部長或央行行長,我們也代表自己國家的價值觀,必須捍衛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
歐洲和中東的兩場戰爭引發了價值觀分歧。在聯合公報中,如何描述這些戰爭,引發爭吵。
首先是俄烏沖突。以美國和德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推動譴責俄羅斯,堅持稱這是“針對烏克蘭”的戰爭;而以俄羅斯和印度等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認為,應采用更中立的說法,即“在烏克蘭”的戰爭。
而在另一場戰爭巴以沖突中,雙方的觀點又出現了對峙,這次爭論點在是否提及以色列。美國和西方盟國同意將加沙地帶的戰爭描述為“人道主義危機”,但不愿提及和譴責以色列。非西方集團希望提及以色列。
在國際政治領域,措辭非常重要,一個詞代表了很多。
雙方為此辯論到深夜,期間一度非常接近達成共識,“只涉及到一個詞(的分歧),”巴西財長費爾南多·阿達說。德國外長林德納也曾表達樂觀情緒,他在2月29日上午告訴媒體,“仍有希望發表公報,“已經起草了一份草案,其中反映了討論地緣政治話題的要求”。然而,聯合公報最終還是流產。
在如今的大型國際峰會上,分裂成為常態,共識已是稀缺品。持續存在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貫穿了本次2天的會議,甚至掩蓋了正式議程。本次財長會議討論了全球經濟前景以及貧困和不平等問題。
然而在價值觀爭吵中,一些亮點,比如巴西在會議上發起的對億萬富豪征收全球稅的討論,這個旨在爭取一個更公正和平等世界的舉措,也并未得到足夠關注和曝光。
盡管圣保羅的會議氣氛緊張,但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負責人阿奇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仍然肯定了主辦國巴西,認為會議是成功的。他說巴西制定了明確的優先事項,例如稅收提案。本次會議唯一的爭議僅是聯合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