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盧奕貝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2月26日,大潤發母公司母公司高鑫零售(HK:06808)宣布,3月開始將在四川、湖北、江蘇等多個省市開出21家門店,覆蓋大潤發、大潤發super、M會員商店三個業態。此外,還會對10年以上的大潤發門店進行重裝改造,預計完成90家門店的2.0版本重構,還有部分門店將直接升級改造為M會員商店。
而在此之前,關于大潤發規模關店的消息甚囂塵上。
春節剛結束,大潤發的江蘇鎮江學府路店、四川德陽店、湖北黃岡店、湖南株洲店四家門店陸續發布公告宣布閉店,其中江蘇鎮江學府路店開業至今已有13年。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潤發閉店或宣布閉店,涉及湖南、江蘇、湖北、四川等多個省份。
大潤發對外回應稱,是各個區域正常的經營策略調整,閉店和開店都是正常經營動作。關于這幾家門店的關閉,一方面是物業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當地的運營策略調整,比如改造升級成M會員店。此外 ,高鑫零售也表示,今年1月在全國10城開出12家新店,加上此次21家的開店計劃,公司集中開出33家新店。
大潤發可能確實需要關店止損。
高鑫零售2024財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半年內,公司營收達357.68億元,同比減少11.9%;在營收中,來自銷售商品的收入為342.25億元,同比下滑12%;來自租金收入為15.43億元,同比增長1%。
此外,該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3.59億元,和去年同期的虧損6900萬元相比擴大了5倍。
高鑫零售在財報中稱,凈利潤虧損擴大的原因在于同店銷售下滑、可比銷售額下滑以及平均客單價下滑。這三個關鍵指標同時下滑的客觀原因來自,豬肉及鮮菜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保供業務收縮,以及囤貨行為趨于理性所致的每筆訂單商品件數減少。
感受到零售行業巨大競爭壓力的不僅是大潤發。
在過去的三年里,永輝超市(SH601933)虧損達80億元。不過,為實現扭虧永輝也進行了業務調整,它在2023年上半年關掉了25家業績不理想的門店,從而優化成本實現盈利。永輝在1月30日披露的2023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13.4億元,同比減虧51.45%。
而大潤發關閉門店或許也出于財務上的考慮。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高鑫零售,隨后幾年阿里巴巴不斷增持高鑫零售的股份,直到2020年,阿里巴巴直接和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成為高鑫零售的控股股東。但眼下,高鑫零售已成阿里巴巴的負擔。
阿里巴巴最新財報顯示,其他業務營收為 470.23 億,同比下降 7%;經調整 EBITA 為虧損 31.72 億元,2022 年同期則為虧損 16.98 億元。阿里在財報中指出,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鑫零售的收入下滑,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也是高鑫零售的虧損在加大。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也明確指出," 阿里巴巴現在仍有一些傳統實體零售的相關業務,它們不是阿里核心聚焦的業務,阿里也在積極探索退出方式,但可能需要時間。"
瑞銀此前的研報指出,市場流傳阿里巴巴考慮減持零售資產的消息,推動公司股價上升。此外,阿里的潛在出售,可能會加快高鑫扭虧,因為集團可能會關閉非核心地區的虧損店鋪,勞工安排將更具效益,雖然短期可能出現撥備開支,但長遠能夠提升年度盈利。
但對大潤發自身而言,除閉店止損外它也試圖通過對傳統賣場及商品進行改造,以及開辟新業態來自救。
2024上半財年,高鑫零售對存量店鋪進行重構大賣場2.0改造,重構的邏輯基于“購物+體驗+服務+社交”的用戶價值,快速推進商品策略。比如,大潤發通過推出自有品牌、網紅商品和營銷文案,讓本已放棄實體賣場的年輕客流回流。
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高鑫零售研發自有品牌商品100余款,業績滲透率占所涉分類整體業績近10%;以大潤發獨家或與品牌商合作獨家定制為核心的商品已推出170款。報告期末,高鑫零售已完成整店重構8家、專案及局部改造50余家。
此外,高鑫零售對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的探索還包括“對標”山姆、Costco們開設的M會員店。2023年4月,M會員店在揚州開出全國首店,目前高鑫零售已經開出3家M會員商店,付費會員數超過 12 萬。高鑫零售執行董事兼CEO林小海此前還表示,下個財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高鑫零售至少會開出5家會員店。
不過轉型會員店對于傳統零售品牌來說并非容事。
例如家樂福、卜蜂蓮花都曾嘗試開設會員店,最終均宣告失敗。與傳統商超依賴豐富的商品數量和前后臺毛利的獲利機制不同,會員店的核心競爭力是精細化商品后絕對的商品價值,其盈利機制由商品自身吸引到的會員費用產生,這對于多數傳統商超而言仍是一項需要咽下虧損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