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4年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裴曉菲首次亮相。裴曉菲介紹,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優于年度目標(32.9微克/立方米)約3.0微克/立方米,相比2019年下降了16.7%。
裴曉菲介紹,2023年全國優良天數比率為85.5%,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為86.8%,好于年度目標0.6個百分點,較2019年上升3.5個百分點。全國重污染天數比率為1.6%,扣除沙塵異常重污染天后為1.1%,與年度目標持平。
此外,水環境質量方面,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持平。土壤環境質量方面,2023年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最近10年,我國空氣質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但是在秋冬季,受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一些區域仍然會出現重污染天氣多發頻發。”裴曉菲說。
裴曉菲介紹,為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23年秋冬季以來,生態環境部統籌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業務骨干2400余人,調動屬地執法人員9700余人次,開展了8輪大氣污染現場和遠程監督幫扶,發現問題企業1.6萬余家,推動解決涉氣環境問題3.2萬余個。
“我們抽調全國執法、監測技術骨干,每月壓茬式安排2輪次現場監督幫扶,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弄虛作假、超標排放、偷排偷放、重污染天氣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4254個,其中干擾自動監測、檢測報告造假、偽造臺賬記錄等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違法違規問題537個,移交司法17個,行政拘留25人,刑事拘留3人。”裴曉菲說。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通過遠程推送識別線索,指導地方自查發現解決環境問題1萬余個。此外,利用衛星遙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污染源自動監測、用電監控等技術手段,融合各類數據信息,構建算法模型,精準識別問題線索,目前問題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85%以上。監督幫扶對污染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初步估算,2023年監督幫扶共推動污染物減排約39.3萬噸。
裴曉菲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把重污染天氣應對作為重中之重,持續選派業務骨干開展現場監督幫扶,督促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同時,緊盯排放強度高、污染貢獻大的重點行業企業,督促企業落實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提升污染治理能力與合規達標排放水平。”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近日發布,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系統部署,是指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介紹,《意見》作出三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就是到2027年,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展望本世紀中葉,美麗中國全面建成。
“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需要分階段、有計劃地系統推進。”孫守亮指出,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建立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加快工作調度,強化跟蹤評估;研究制定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確保“十五五”實現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工作平穩過渡、有序銜接。
在推動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孫守亮介紹,從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來看,京津冀兩市一省、粵港澳大灣區中珠三角9市、長三角41個城市,2023年細顆粒物(PM2.5)濃度較戰略提出的2014年、2017年、2018年分別下降了57.3%、34.4%和23.8%,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上升了36.4、29.8、14.3個百分點,這說明相關地區在積極發揮動力源引擎作用的同時,實現了生態環境狀況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