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額去年再創新高。
1月29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發布統計稱,去年國內鋰離子電池出口總額為650.07億美元(約合46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8%。
鋰離子電池和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并稱為中國出口的“新三樣”。去年,中國“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增長29.9%。
在“新三樣”中,鋰離子電池出口金額占比達到44%。但出口額在創新高的同時,呈現增速放緩的態勢。
2021-2022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額分別迎來66.5%和86.7%的爆發式增長。此前的2017-2020年,出口額每年的增速約為20%-35%。
就數量而言,2023年國內鋰離子電池出口數量為36.21億個,同比減少了3.8%。
鋰離子電池涵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消費類電池等不同產品類型。上述統計并未披露國內鋰離子電池出口的分類信息。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統計,按照出口來源地劃分,去年國內鋰離子電池出口額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為福建、廣東和江蘇。
福建去年鋰離子電池出口金額為182.6億美元,同比增長43.96%。福建由此超越廣東,躍居去年國內鋰離子電池出口額最多的省份。
廣東出口金額為154.81億美元,占國內鋰離子電池出口額的23.8%,降至第二位;江蘇出口額為130.29億美元,占比20.04%,仍排名第三位。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去年全年,國內動力電池累計出口127.4 GWh,占鋰離子電池出口總量的83.5%。其中,寧德時代(3000750.SZ)、比亞迪(002594.SZ)和孚能科技(688567.SH)是出口規模前三大的公司。寧德時代總部位于福建寧德。
去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的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分別為美國、德國、韓國、荷蘭和越南,排名與2022年保持一致。上述五個國家的出口總額占比為57.8%,與此前一年基本相當。
其中,美國已連續四年位居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此前排名首位的是中國香港,它是中國電池產品最大的轉口貿易地。
去年,出口至美國的中國鋰離子電池金額達到135.49億美元,同比增長33.94%,占鋰離子電池出口總額的20.8%。
德國和韓國的鋰離子電池出口金額分別為93.35億美元和78.5億美元,占比分別為14.4%和12.1%。
過去兩年,美國通過頒布《通脹削減法案》等政策,試圖改變美國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孱弱的供應鏈。該法案鼓勵企業在北美建立動力電池產業鏈,并為在北美地區進行組裝的電動汽車提供了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
美國政府還發布了《<通脹削減法案>外國敏感實體指南》,明確從今年年開始,含有由外國敏感實體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的車輛將失去《通脹削減法案》稅收抵免資格。
外國敏感實體包括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政府擁有、控制、管轄或指示的個體。此舉旨在避免中國企業從美國政府提供的上述稅收抵免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