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靈超
2024年的首個工作日,上海市舉行了全市城市更新推進大會,其中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公共空間設施優化等行動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1月22日,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開幕,許多委員也積極對上海城市更新建言獻策。
舊城改造需新招
界面新聞從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上海市委員會(以下簡稱民革上海市委)了解到,本次會議民革上海市委提交了關于加強本市城市更新舊住房成套改造法制保障的提案。
該提案指出,“兩舊一村”改造成為重點民心工程和重大戰略任務,而其中的舊住房更新改造的情況相對復雜,涉及面廣泛,在創新探索中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舊住房拆除重建的配套技術標準和規范缺失,給項目審批和后續房屋產權登記等帶來困難。盡管《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已兩年,但相關新標準和新規范尚未出臺,重建住宅仍需按照新建住宅標準報規劃等部門審批。多數舊房拆除重建項目分布于占地面積不大、內部道路逼仄的市中心或老舊小區,若嚴格按照新建住宅標準,重建住宅的設計將受到很大制約。
該提案同時還指出,舊住房更新改造的工作流程、補償方案缺乏統一標準和規范,容易產生矛盾糾紛;舊住房拆除重建或成套改造中的私有房屋業主權利保護問題也存在爭議。
就以上問題,該提案建議對舊住房拆除重建等項目的住宅設計標準進行調整,區分剛性和彈性要求,并建立舊住房更新改造項目審批和房屋產權登記綠色通道,盡快出臺與舊住房更新改造相配套的實施細則。提案還就保障居民合法權益、救濟保障途徑以及借助多元解紛機制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臺盟界別的提案則聚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項惠民工程,并提出電梯運維管理工作承擔難、電梯運維管理資金籌集難、電梯安全救濟保障難等問題。提案建議,相關管理部門要盡快出臺物業接管加裝電梯的指導性意見。在加裝電梯之前,各小區居民樓應前預先做好運維方案和資金籌措方案,而當電梯發生故障,業主則應約定好加裝電梯后的緊急救濟渠道。
中國致公黨上海市委員會在其提案中指出,目前上海城市更新受到政策制約性較大,實施主體也過于單一,城市更新轉向方向狹窄。為此,該提案提出3個“有序”:有序實施老舊小區更新、有序推進工業用地轉型、有序引導產業發展新方向。該提案還建議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續推進的長效機制,探索實施主體多元化的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并推進完善更新配套政策法規。
中崇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仇瑜峰在提案中呼吁城市更新應進一步推動從“政府主導、自上而下” 向“政府引導、多元參與”轉變。在城市更新資金保障上,仇瑜峰建議進一步推動從“政府撥款”轉變為“多元融資”轉變。該提案還指出,城市更新工作方法應從“以規范為主”向“以創新為主”轉變。
歷史保留和新城建設更多可能性
在城市更新上海方案的六大方案中,歷史風貌魅力重塑也頗受關注。在來自九三學社的政協委員吳健生和張磊提交的提案中,他們提出由于城市更新資金短缺,老城廂文化影響力下降,且配套政策執行中難以統籌協調,新舊風貌交融與保護開發利用存在失衡。該提案指出,在城市更新規劃中,應平衡好新、舊風貌的過渡、延續和統一,適應新經濟、新消費的要求,將洋房、老大樓、市房等改造為科創企業總部的集區,打造新地標。該提案同時提出,歷史肌理風貌保護街區把人文品質的“精修”作為首要目標,高地價高投入下仍舊要保障基本服務。
深化產城融合,降低通勤成本是城市更新的另一個重要的目標之一。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委員會(以下簡稱民進上海市委)提交了關于優化上海新城空間建設的提案。該提案認為,未來發展中,新城空間需要從“高強度低密度模式”轉向“高強度高密度模式”,導向要從“郊區思維”轉向“中心城區思維”。目前國內新城建設“城郊模式”的低密度特性已難以滿足目前許多新城人口、功能和產業的規模化集聚,城市功能混合及公共交通的發展勢在必行。
該提案還指出,目前的新城規劃思路把“產城融合”理解為在相近的城區規劃住區和辦公區,未真正達到產城一體要求。另外,目前的新城建設思考集中于住宅和產業功能總量配比,對街區產業和住宅建筑的功能混合探索仍不夠。
該提案認為,在規劃新城土地使用性質時,要考慮到地塊內及建筑內功能的多樣性,尤其是 20%的居住功能必不可少。提案還指出,浦東新區多個新城建設的過程和若干實驗點的經驗,對全國新城建設發展遇到的共性問題解決重要現實意義。
打造世界級湖區
公共空間設施的優化同樣是上海城市更新六大行動之一,這其中,城市綠化及公園環境的建設不可忽視。
工商聯界別提交的提案指出,上海在以提升城區市容環境品質助力上海招商引資方面面臨更多新需求。該提案建議,增加綠道和步行街,將綠化帶入城市主干道和商業中心,提升城市步行體驗;舉辦綠色創業大賽、創新論壇等活動,培育創業文化,吸引更多有志于綠色事業的創業者和企業家。
該提案還建議在城中心或新興商業區規劃生態園區,吸引高科技和綠色產業投資。在城郊區規劃和建設綠色產業孵化基地,為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企業提供發展平臺,通過提供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吸引綠色科技企業入駐;并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分享城市綠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吸引國際綠色企業來滬投資。
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以下簡稱民建上海市委)的提案則關注長三角示范區內淀山湖的發展。該指出,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的不斷推進,淀山湖世界級湖區建設面臨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同時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瓶頸問題。
淀山湖跨越上海青浦和江蘇昆山兩地,但青浦和昆山對淀山湖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存在不完全統一的政策,從而導致水資源保護及農業用水政策如何相容成為了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從目前建設推進的現狀來看,整個淀山湖世界級湖區建設缺乏統籌協調機構、缺乏統籌協調體制、缺乏聯動保護和開發機制、缺乏統籌協調的整體建設規劃、缺乏一體化發展的共同載體、缺乏一體化發展的建設項目。
為此,該提案建議,建立淀山湖世界級湖區建設的協調機制。由青浦和昆山兩地政府,以及環湖五鎮共同協商,聯合設立“淀山湖世界級湖區事務協調委員會”,“淀山湖世界級湖區發 展理事會”,“淀山湖世界級湖區發展企業聯盟”等跨省、 跨區域合作機構,負責協調世界級湖區建設的各項政策和合作項目,發動和引導好廣大社會力量。創設“世界湖區發展大會”,探索將其發展成為“淀山湖論壇”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進而使這個論壇能夠逐漸成為促進世界湖區發展和合作的重要平臺。
在共同謀劃推動環湖產業發展方面,該提案建議多地聯合遵循環湖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聯合制定一個環湖產業發展規劃,聯合舉辦環湖產業規劃與方案設計國際競賽,聯合設立一個主題產業基金,聯合引入相關的投資機構,聯合引進落地一批龍頭企業,聯合運營一個園區并設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