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越發清晰地認識到環境、社會、治理(ESG)風險就是金融風險。隨著可持續投資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成熟,全球監管機構正在采取措施提高投資過程的清晰度。”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在近日舉辦的MSCI《2024年可持續與氣候趨勢展望》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MSCI《2024年可持續與氣候趨勢展望》報告中指出,ISSB框架將給全球ESG和氣候的信息披露帶來一致性的規范。
2023年,國際可持續發展理事會(ISSB)于2023年年中推出了可持續披露框架標準(《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IFRS S1)——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及《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IFRS S2)——氣候相關披露》),同時宣布將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相關要求并入到ISSB當中。
聚焦到亞太地區,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大中華區主管郭思平表示包括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市場,都在預期2025年將推出ISSB的披露準則;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機構投資人對于ESG和可持續投資的數據、工具的廣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報告中提到,極端天氣將對工作和生活造成更嚴重的影響,物理氣候風險將影響居民在房屋保險的負擔,并在另一方面影響人力管理中的一個關鍵議題,即員工生產力。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高級分析師董越在研討會上介紹道,房屋保險是很多國家和地區家庭用來保護或者維持自家房產的重要手段,而在2023年,多家大型保險公司相繼退出了美國一些州的房屋保險市場,更加頻繁且嚴重的自然災害是其中的一大原因。董越表示,對于家庭的直接后果是相關保費的上升,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但在未來這同時也會是一個巨大的投資主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全球發展中國家每年的氣候適應的資金缺口高達1940億美元到3660億美元,中國也制訂了如《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的頂層文件。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仍將是各行各業的關注焦點,這也同時代表人們對網絡安全和公司治理問題的關注日增。
報告發現,參與人工智能基礎模型和應用開發的科技公司可能需要采用更有效的防護措施,而那些為消費者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程序的公司則可能需要擴大其隱私條款覆蓋范圍,以確保使用安全。
另外,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大中華區主管郭思平表示,“對于80%的行業,擁有良好的勞動力和人才管理的能力,都是影響長期財務業績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他指出,在AI技術發展過程中,企業要思考如何重新定位工作崗位,怎么幫助員工進行新技能的培訓,推動勞動力的轉型,通過學習AI技術,幫助員工提升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