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國際制造名城東莞又提出了階段性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以智能移動終端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規上總產值突破1.1萬億元,東莞市進一步成為世界級新型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聚區。
1月8日,《東莞智能移動終端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發布,《方案》提出,東莞將從產業布局優化、企業集群培育等七個方面著手,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智能移動終端先進制造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世界產業發展實踐表明,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全球聞名,門類廣泛,品種齊全,已是當地第一大支柱產業,其中,以智能通信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產業尤為突出,擁有華為、OPPO、vivo、華貝電子等一批行業龍頭,全球每銷售6臺手機,就有1臺在東莞生產。圍繞智能手機這個終端產品,東莞已形成了“原材料-元器件-模組-整機代工”的完整產業鏈。
2019年,東莞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上榜“2023年中國百強產業集群”,排名全國第四。2022年,東莞電子信息規上總產值9470.2億元,規上增加值1673.4億元。
但與此同時,東莞乃至我國智能移動終端產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關鍵領域“卡脖子”,核心技術及核心電子元器件,基帶芯片和操作系統等關鍵軟硬件主要依賴國外巨頭供給等問題。以及面臨產品結構單一、高端產品供給不足,部分領域處于產品價值鏈中低端等。
因此,補齊短板做強產業鏈、以市場為導向提升價值鏈,成為我國智能移動終端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而東莞作為該產業的領頭羊,更是要有所作為。
《方案》除了提出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的目標,還提出其他一些可以量化的目標,如到2025年,建成智能移動終端及其產業鏈相關特色產業園3個,集群內規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00個,力爭培育5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20個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行動方面,東莞將開展“1+5”產業布局,即以“整機集成與應用”為牽引,以“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機器人及高端裝備”為驅動,建設若干集群核心區,推動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加速發展。
具體來看,整機集成與應用核心區重點建設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兩大集群主承載區,發揮集群龍頭企業作用。
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核心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為核心區域,聚焦先進封裝測試、模擬芯片設計、半導體新材料、半導體元器件及重大裝備等領域,做大做強記憶科技、安世半導體、聯測優特、利揚測試等一批集成電路重點企業,加快建設光大半導體、天域半導體等一批第三代半導體項目。
新材料領域核心區則依托散裂中子源大科學裝置集群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以松山湖高新區、大朗鎮、塘廈鎮等鎮街為核心,重點發展氮化鎵(GaN)、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以OLED、柔性顯示等為核心的新型顯示材料,電子漿料、覆銅板、光電材料、靶材等電子功能材料,以及光伏電池材料、柔性電子材料等新型能源材料等先進材料。
針對新能源領域核心區,《方案》提出要鞏固鋰電池產業既有優勢,升級消費類鋰電池,延伸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產業領域,加快鈉離子電池技術突破和規模化應用,發展新型電池技術。加強新能源儲能PCS、EMS、BMS等核心設備研發制造能力,推動新能源、新能德、易事特等一批重點電池制造、新型儲能制造企業做大做強。
智能機器人及高端裝備核心區將打造以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東部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銀瓶高端裝備產業基地、臨深片區為智能裝備制造業重要基地,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和高端智能制造裝備,培育發展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推進數字化仿真智能工廠、智能生產線建設。鼓勵集群企業開展生產過程數字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建設。
《方案》明確,強化對整機品牌和整機代工企業的支持力度,出臺“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扶持政策,加大重點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支持力度,強化重點企業加快轉型的信心和動力。支持龍頭企業研發自主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鼓勵企業采購適配國產操作系統的芯片模組,支撐企業完成國產操作系統的產品適配,開發生產相關智能移動終端軟硬件產品。
在要素保障方面,《方案》提出,積極爭取將集群內重點項目列入國家與省的重大建設項目儲備庫,建立要素激勵機制,在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予以重點保障。支持集群內重點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直接債務融資工具,支持企業上市融資。鼓勵設立產業投資基金、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鼓勵社會資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