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眾面 吳嬋
編輯|胡展嘉
2024年1月8日起,有媒體曝出瑞幸店員的洗手頻次從一小時一次更改為兩小時一次,這是自去年12月瑞幸因“爛手”頻上熱搜后做出的制度變更,界面新聞向瑞幸求證此事,尚未得到答復。
2023年10月,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通過公開招聘流程,入職上海某家瑞幸咖啡門店。而就在系上藍色圍裙后的第二天,記者的雙手就有了明顯變化。按照規定流程,一名員工在8小時工作時間內至少洗8次手,清洗抹布22次,觸碰消毒水22次。大量的“洗洗洗”,使得網絡上不少人將瑞幸咖啡師戲稱為“清潔工”。
記者實際體驗發現,社交平臺上那一張張的“爛手”圖,比想象中來得更快。
新聞一經發出,旋即引發熱議,有不少瑞幸員工發帖稱,由于在瑞幸工作時頻繁洗手以及徒手接觸消毒水等緣故,工作一段時間后手部皮膚變得粗糙,甚至出現皸裂、褪皮等現象。
瑞幸,這家成立于2017年的本土咖啡巨頭,用六年時間迅速突破萬家門店,營收更是一躍超越星巴克。外界驚嘆瑞幸的狂飆速度時,缺鮮少關注到支撐這臺機器高速運轉背后的年輕力量,他們作為燃料,以及螺絲釘,是瑞幸A面光環背后不應被忽視的B面青春。
眾面(ID:ZhongMian_ZM)作者也與瑞幸員工聊了聊,或許可以從這些案例中看到清晰的切面。
1、“像樹皮一樣,已經看不清指紋”
武曉的社交媒體介紹是:學習的苦你一滴不沾,生活的苦你拼命的咽。
她平時喜歡分享寫真照片,但其中一條顯得格格不入——她分享了自己手部干裂的圖片,配上文案“在瑞幸爛掉的手,親媽看了都搖頭”。圖片里,武曉手指甲剪得特別短,皮膚表面極其干燥,布滿細密紋理,像“陶瓷燒出的裂紋”,手指尖有很多裂口,手心則溝壑縱橫,看起來并不像是一位年輕女性的手。
入職兩三天后,武曉發現自己的手開始不對勁,高頻次洗手和接觸消毒液,讓她的手開始皸裂和起皮。作為一個愛美的女孩子,起初她只是感到有些沮喪,但沒過幾天,手開始裂口,她只好帶著手套繼續上班。
瑞幸員工也被戲稱為“咖啡按鍵師”,因為咖啡制作基本上依靠咖啡機自動化完成。但一杯咖啡誕生背后,還有大量洗洗刷刷的瑣碎工作,因此也被稱為“瑞幸清潔工”。但用這樣一雙過敏、干裂和起皮的手投入咖啡生產,又是否真正保全了食品衛生的標準,仍然備受爭議。
帖子引發了許多討論和共鳴。
有位瑞幸員工曬出布滿紅疹的手,背景是瑞幸密密麻麻的值班流程。有人在底下評論稱,自己的手也在反復掉皮,“像樹皮一樣,已經看不清指紋”。有人手腕和手已經變成兩個顏色,腫脹的指頭上全是是脫皮后的白屑。還有員工互相安慰,“蛻皮就是好轉的開始了”。
還有網友表示,原本想去瑞幸應聘,但被圖片勸退,決定去漢堡店上班。其他連鎖品牌的店員表示,已經干了半年多,但手還是完好如初。這也引發了很多瑞幸員工的吐槽,“瑞幸有潔癖”,設立一些“莫名其妙的累贅紀律”,比如洗完手應該用紙張墊著關閉水龍頭、每天寫日報、店面不可以有差評等。
武曉不敢把手不舒服的事情告訴父母,怕他們太過擔心。
圖:源自梨視頻
她從小在農村長大,做過快遞,打過零工,似乎之前的體力活更累。有人建議她戴上手套工作,但武曉實踐后發現,如果帶塑料手套,清洗器具很容易戳破,但如果帶橡膠手套就會影響操作效率。武曉男朋友知道這件事后,讓她不要再干了。但武曉剛穩定下來,不想輕易放棄這份薪資還不錯的工作。
于是她開始繼續重復那些流程。
清晨7點半來到門店,先進行20秒的標準洗手,再進行一系列“開早”流程:掀開咖啡機上的保鮮膜,補充咖啡制作所需要的糖漿、牛奶等物料,檢查保質期,然后泡茶、煮珍珠。并擦拭杯架、糖漿、冰箱、濾渣池、咖啡機等一系列器具。
其中相對艱難的工作是配置消毒水,她需要搬運和調配一大桶25L的消毒水,然后在不同的消毒盒子里泡上三種不同顏色抹布:清潔食品接觸面的粉色消毒抹布,用來擦非食品接觸面的綠色消毒抹布,以及擦客區的藍色消毒抹布。
導致他們手部皸裂的“元兇”之一,就是更換抹布和消毒水的過程:首先要用手將抹布用自來水清洗和擰干,然后泡進對應的消毒水浸泡盒中,再從消毒水中拿出新的抹布使用。盒子中的消毒水每三小時全部更換一次,抹布每三十分鐘更換一次。每半小時,單屏機都會有鬧鐘提醒員工完成這一系列操作。
除此之外,員工的操作還遵循著一系列“定數”:每個整點,瑞幸員工必須要例行洗手,摸過頭發、眼睛和圍裙都要重新洗手,且每次洗手必須在20秒以上;2分鐘內,員工必須做完一杯咖啡;用完的器具必須放在消毒水里浸泡5分鐘,再用清水沖干凈…
如果按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瑞幸員工每天至少洗手10次以上,觸碰消毒水18次以上。閉店后,他們還有一系列瑣碎的操作,清洗奶缸、量杯、咖啡機等一系列器具,按要求將器具浸泡消毒水后才能閉店。
周昊在岳麓大學城上學時,也曾在瑞幸兼職過四個月。他每周上四到五天班,也出現了手部干裂問題,但由于兼職時間不在冬天,還在可忍受的范圍。他表示,除了整點洗手、每半小時更換抹布的流程,只要離開監控區再回到操作區就要洗手,如果碰到操作臺以外的任何東西,都要重新洗手。
監控是一雙無處不在的眼睛。
他記得同事因為忘記按照時間換消毒水,而被扣了半小時工時。一條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違規報告,里面寫道:21點20分,使用失去消毒功效的粉色抹布擦拭牛奶冰箱內壁(掛在水池邊的抹布)。報告還附上了違規的清晰截圖,這意味著這位員工沒有遵循半小時抹布消毒制度。瑞幸門店均安裝有基本上360度無死角的監控,會有專門的員工負責巡檢各個店鋪的監控,如果被發現不合規就會警告所在門店,店長層級之上的區域經理統一設置懲罰規定。
令很多瑞幸員工“聞風喪膽”的,還有不定時的“品控稽查”。
當收到“質量管理部人員到店檢查,請您配合”的彈窗提示時,員工們就要開始做好上演一系列幾近完美的操作。應對稽查時, 哪怕滴一滴水到臺面,員工都會慌張擦拭干。瑞幸會派遣專門的團隊到門店進行“微生物檢測”,對產品進行菌群檢查。
為保證通關,員工的洗手和抹布泡消毒水情況必須符合標準,在所有可能污染手的情況下是否都必須重新洗手和泡消毒水。
社交媒體上已經總結出一套應對瑞幸菌檢攻略提示,比如一定要記得用泡過消毒水的紅色抹布給直飲水的水龍頭口消毒;拿杯子也有一定技巧,最好使用污染概率較小的處于中間位置的紙杯。如果要做茶類飲料,剪開茶袋的剪刀也一定要記得消毒。為了降低“感染”概率,假如對方不要求加冰,就直接做去冰。有網友評論,這堪比實驗室和手術室的無菌現場。
標準化品控是連鎖店的壓艙石,每一杯瑞幸咖啡都可以被完美復刻。
然而如此嚴格的工作流程對員工來說是否人性化引發了廣泛爭議。周昊表示,即便已經盡力執行衛生規定,依然還會遇到不愉快的摩擦。
據周昊回憶,有一次出杯區同事在給杯子蓋蓋子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杯子的邊緣,一位客人看到后十分介意,同事只好重新做一杯,并且戴上手套再蓋蓋子。周昊覺得,這種對食品衛生的敏感情緒,可能跟之前發生的“鼠頭鴨脖”等食品安全事件有關。
同為大學生兼職的楊真也有同樣的觀察,顧客們都很看重食品衛生。她記得一次爆單高峰期,因為沒有來得及清理吧臺的空盒、袋子,擦干桌面水漬,她所處的門店就被顧客投訴“太亂了、太臟了”。
但制度高墻之下,總有縫隙。
周昊表示,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每個店店長不同,執行規定的方式也有一定彈性,例如他所在的店長說,只要保證不會“交叉感染”,就可以不用那么嚴苛執行。
有員工觀察到,很多人會用一些“靈活”變通的手段,雖然表面上有監控,有制度,但如果客戶在排隊,員工實際上無法保證每次都按時洗手且保證20秒的洗手時長。一個更深層的邏輯是,只要保證門店業績足夠好,細節是可以在紅線內松動的。
為了規避洗手帶來的手部不適,也有員工會到“假洗手”,有員工表示,為了減少傷害, 會偷偷不按洗手液,如果被發現,他所在的店鋪也并不會有實質懲罰。
瑞幸員工表示,目前門店沒有更換洗手液,或者更改洗手規定。唯一的變化是,店長囑咐大家晚上回去多擦護手霜。
2、比爛手更大的誘惑,薪水
瑞幸員工楊真看到爛手事件登上熱搜后,第一反應就是“說的太對了”。
她還記得當時兼職的朋友原本手部特別白嫩,入職沒幾天就變了樣,但她也理解,食品安全規定嚴格,對消費者來說是放心的。據楊真分析,爛手可能是因為瑞幸的洗手液不夠溫和,濃度較高,加上規定的洗手頻率高,因此格外傷手。有網友做過過實驗,如果“假按”洗手液,只使用消毒水,沒過幾天手就有所好轉。
事實上,這是餐飲從業人員普遍要面臨的問題,沒有人能逃開職業病,半推半就繼續工作是許多普通人的常態。
有記者走訪發現,Coco、茶百道和蜜雪冰城員工都表示,關于洗手他們沒有嚴格的頻次規定,每天上班前都會固定洗手。
庫迪員工表示,跟瑞幸類似,他們也會要求一小時洗一次手,抹布每半小時清洗一次,洗抹布同樣會導致手部不適。
茶百道員工表示,他們的抹布是四小時更換一次,并沒有感覺手部有太明顯的不適。
喜茶員工表示,隔兩個小時洗一次手,此外要求接觸臟物和離開崗位就會洗手,與其他門店不同的是,他們有專門的手部烘干機,吹干后再擦拭消毒凝膠,“我們的不傷手”,不同抹布會有不同的消毒水,一天更換一次消毒水。
一位星巴克的員工表示,每到冬天他們也都會爛手,已經習以為常。而星巴克對于洗手的規定同樣嚴格,每30分鐘洗一次手,更換一次消毒抹布,洗完手需要用消毒液再次清洗,只要手接觸了非食品的物品,需要再次洗手,保證手部包括手腕部位的干凈。他表示,“星巴克的食品安全管的很嚴格,特別是洗手出問題,就是嚴重不符合,門店伙伴所有績效都可能被取消,還會勸退相關員工”。
“爛手”是食品行業在冬季普遍要面臨的職業病困擾。
連鎖店之外的個體戶,則要忍受更加不被保障的長時間浸泡、干裂,但食品安全衛生的紅線設在哪兒,也只能依仗老板良心。
蓋華是一名燒烤從業者,她長期都飽受皮膚病的困擾。個體經營者不像連鎖店的員工一樣有固定的工作時長,蓋華每天從早上6點持續工作到晚上11點,工作共計17小時,這意味著她的手需要長時間頻繁接觸水、湯汁、洗潔精、洗手液、消毒水。
她的手因此腫脹起泡、干癢,只要有紋路的地方都會裂口,一只手有十幾道傷口,每當再次接觸刺激性消毒液,“會有一股鉆心的疼,戴上手套只會更加脹痛和不透氣”。蓋華四處求醫,醫生表示這是菌類感染,換個職業就會自動痊愈。
冬天是爛手的季節性高峰。然而對于餐飲工作者來說,機器齒輪一樣的工作狀態,則是每時每刻都在面臨的挑戰。因此,找到一個工作的支點,對于“流水線”上的他們來說異常重要。
周昊走出大學后,成為了一名實習律師,但他有時覺得在瑞幸的工作更加讓快樂。起碼下班了不會被再叫回去加班。
周昊性格和善,喜歡跟客人搭話互動,“這會讓工作沒那么無聊”,而這種與陌生人的鏈接也讓周昊找到了作為人的主體性。
還有員工表示,瑞幸的薪資水平和晉升體系在業內算是不錯的水平,因此爛手和工作倦怠都變得都可以忍受。
求職軟件顯示,瑞幸員工初期時薪大約為19到22元,而通過咖啡師資質考試后時薪可以上漲至大約27元,具體薪資因地區而異,隨著層級的上升,薪資水平和工時倍數都會有所上升。
3、低價勝利背后停不下來的“小時工”
瑞幸咖啡的英文名叫“luckin coffee”,意在“越努力越幸運”的內涵。
中國咖啡市場并不缺黑馬逆襲的故事,但在消費普遍低迷的環境下,瑞幸咖啡二季度的表現仍然足夠亮眼。
2023年6月份,瑞幸逆風翻盤,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首個“萬店品牌”,2023年二季度又創下在營收層面彎道超車星巴克中國的記錄。在拓店方面,瑞幸似乎格外努力,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瑞幸門店總數達13273家。
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成本控制,瑞幸的運營模式的勝利背后有一個重要前提——規模。
以規模的攤平成本,才能在主打性價比的戰場獲得盈利的空間。財報數據顯示,由于規模經濟的增長和公司技術驅動的運營,瑞幸運營費用占凈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99.3%下降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84.7%。規模化的背后,是大量數據的收集和挖掘。
除了從大量需求數據中挖掘消費爆品,也從標準化工作流程和人力資源分析中,找到效率與規模的雙贏。規模效應的低價戰略背后,是兼職員工撐起了瑞幸的大半江山。根據2022年年報,瑞幸擁有14599名全職員工,19045名兼職員工,彼時瑞幸擁有門店8214家。而截止到2023年9月,瑞幸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3萬家。
瑞幸員工的層級主要分為新人、咖啡師、值班、副店、正店,成為副店才是成為正式員工的開始。
當有效工時超過40小時,且已熟練掌握配方,新人就可以申請考核成為瑞幸咖啡師,也意味著會有更高的時薪。后續如果繼續通過考試,則可以獲得值班經理資質,就會有兩倍的工時計算。
瑞幸的人力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云端”系統。員工基本可以在線上完成所有的培訓和考核,從入職的電子簽章,到查看自己的工資條、開具收入證明等事務都可以用手機完成。他們還需要定時在“瑞幸大學”APP進行新品考試,如果通不過還可能被解聘。正因為有一定“技術含量”,瑞幸大多員工都是年輕人。
瑞幸的數字化基因已經全副武裝到的整個系統。
從開店選址到產品研發、從供應鏈管理到用戶運營、人員管理,已經形成了一套運轉流暢的閉環數字化系統。瑞幸員工的排班、訂貨都有專門的數字系統協助,且飽受詬病的線上點單策略在最初也是為了方便實現數據留存。
“9.9”已經成為瑞幸的低價品牌形象,從最開始利用低價搶占市場份額,到后來主打“好品質咖啡”,瑞幸的品牌形象成功做到了“既要又要”,但這一形象的建立需要精密的成本控制,人力賬就是其一,除了雇傭大量兼職人員,瑞幸也會在排班方面進行人力優化布局。
進入冬天,咖啡行業步入銷售淡季,客單量有下降趨勢。有兼職員工表示,瑞幸排班頻次也隨之降低,員工每天的排班情況由店長決定,而人力安排則會根據每小時杯量進行調整。有瑞幸員工表示,原本需要排好幾個班次,在低峰時段可能只需要一個人在崗,各門店為了控制成本,排班頻次和工時都在縮減。
有員工因為排班時間過于短,不得不在瑞幸和庫迪供職。
有兼職員工表示,11月份他只被排了48小時的班,共計上八天班,12月則沒再被排班,店長讓他再另行找兼職。還有員工表示自己一周只上了兩三天班,每次工時只有3~4小時。還有員工反映,不論是否有時間去休息,很多門店規定工作滿八小時都要扣一小時休息時間。但因為進入淡季,部分門店扣除休息工時達一個半小時。
瑞幸速度不會停止,而同樣沒有停下的還有那些持續皸裂的雙手。
(備注: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運營|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