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多財經 多客
近日,庫迪聯營商在社交平臺不約而同發出了致庫迪咖啡管理層的公開信,兩封公開信可謂字字珠璣,沒有一句廢話,揭開了庫迪咖啡在細節、運營、擴張、培訓等方方面面的“背后真相”。
兩封公開信 折射庫迪咖啡聯盟商的無奈與無助庫迪咖啡在拓店的過程中,給潛在加盟商描繪的自然是一幅能賺錢的長期藍本。
然而,在庫迪聯營商的公開信中,聯營商卻坦言,“從一開始的盲目入場,招商說的回報率和回本周期遙遙無期,到貼錢陪跑,到草臺班子。一步步磨蝕了所有加盟商的信任和耐心。”
很多庫迪咖啡加盟商在加盟庫迪之前,并無相關茶飲等行業經營經驗。如今,清醒過來的庫迪聯營商在公開信中質問庫迪:“沒有哪一家公司像您庫迪一樣,培訓就是上網課,上完網課開始用各種辦法約束你,這里罰款那里罰款,店長苦不堪言。”
公開信中,聯營商認為,庫迪團隊作為有成功經驗的團隊,不會不知道培訓的重要性。但是對庫迪聯營商卻僅僅采取上網課方式的培訓,“這個部分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既然你們沒有專業的人來搞培訓,那就證明培訓不重要,但為何每日都在新增各種規定,各種要求。還是說貴公司明知重要,這些都是挖出來的坑等我們去跳?”
實際上,庫迪本是想通過委派運營經理去各門店解決運營問題,然而,聯營商在公開信中卻直言,“運營經理素質太差,國慶過后你們調整,換來的經理都是什么玩意!是不是會做運營的和我們一樣被畫餅不能兌現都跑路了,只是他們能跑我們被套牢了。運營經理是招商過來的,這是不是也反映出庫迪公司認為店鋪運營并不重要,我們的死活并不重要,只需要不斷的去開新店拉新人,這個三角騙局就能一直成立!”
細節是魔鬼、運營是根本,庫迪咖啡兩者皆弱如何奔赴未來?庫迪的問題,不僅出在激進的擴張策略上,還在于完全無視“細節是魔鬼”這一商業定律。
譬如,在公開信中,聯營商就講述了庫迪的供貨問題,“供貨鏈嚴重脫節,不管日常原料還是物料,一直處于不規律斷貨狀態,從需求量最大的牛奶椰奶到一些使用不多的厚乳,甚至打包物料一個不小心沒囤貨,都會連續一個月訂不到,且物料到倉日永遠比下訂單日晚一天,逼著你緊急訂貨加配送費。”
這背后反映出來的庫迪供應鏈的薄弱和管理運營的低效,帶來的則是一連串問題的產生。
如公開信中還指出,“周邊問題。其實這點也可以歸類到第一點供貨不足,但是周邊問題影響到客戶群體非常廣泛,各個社交平臺也都有差評帖,作為加盟商之一看到庫迪反面帖內心是很痛苦的。一開始的星星兌換,周邊處于長期沒貨階段長達幾個月,客人到店兌換沒貨伙伴沒有一天不挨罵的,如果供貨不足,可以改變規則,長達幾個月這種情況不得不讓人覺得運營團隊不作為,領導層忽視加盟商體驗。”
“研發團隊拉胯。出新品速度感人,憋了很長一段時間出2款“換湯不換藥”的新品。換款小料就是新品了,不知道是糊弄加盟商還是完成領導任務。新品受眾面狹窄,近期出品的都偏向養生類,現在市場咖啡受眾群還是更偏向年輕人,而研發團隊整日偏離軌道,出品中老年化,很難吸引年輕人。”
如果說細節是魔鬼,讓庫迪咖啡陷入”死循環“,那么,在“運營是根本”這個商業游戲規則上,庫迪咖啡也是選擇性忽視質量問題、大搞形式主義至上,以至于讓庫迪咖啡的聯營商叫苦不迭。
在公開信中,庫迪聯營商以質量問題為例,表示“紙袋克重從年初到年尾逐日降低,越來越劣質,杯托品質也是看運氣,熱杯蓋質量越來越差,從蓋不緊到有細屑沾黏,無數加盟商反應有問題每天賠都賠不過來,公司從來沒有重視解決這個問題,加盟商除了反饋能做的只有祈禱不幸不要降臨”。
甚至,庫迪咖啡“連紙袋子都供應不上”曾一度成為社交平臺熱門話題。不僅有加盟店貼出手寫的店內無打包袋的告知,還有大量消費者一邊曬著塑料袋裝庫迪咖啡的照片一邊在社交平臺吐槽。
而運營團隊的不專業,大搞形式主義則讓庫迪聯營商似乎看到了這場加盟游戲的終局。
杯量越來越低,各個地區的庫迪店銷量都在銳減,在加盟商頭疼銷量營業額利潤的時候,運營人員出手了,美其名曰監管稽查,店內伙伴苦不堪言,銷量低沒有績效還要面臨罰款扣分。“正常的制作錯誤衛生問題無可厚非,如果在一個咖啡店高峰期跟你說‘半個點的時候沒有洗手,扣分’,一直在在沖洗杯具還要放下手里的杯具打洗手液按要求洗手;‘糖漿和小料順序不對,扣分’,都要攪拌的飲品,小料和糖漿順序哪條金舌頭能品出來?類似問題等等…與其有這些人力,不如好好加強采購部門吧”。
讓庫迪回收遭賤賣,收店價格越來越低更顯危機在公開信中,最令人淚目的,是庫迪聯盟商進退兩難、以至于影響到子女上學甚至身體健康。
公開信中毫不避諱地說道,“不清楚45萬對于庫迪的領導們來說,是不是輕描淡寫灑灑水一樣的分量,我只想說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45萬是我能支配的所有錢了,我的孩子因為我的投資錯誤決定,明年上學很焦灼,這我也知道是我的個人原因,投資難免失敗。可有的加盟商因為身體原因急需用錢,當初承諾的一切都可回收,真正要回收的時候,可能為了所謂閉店率,公司經理趁人之危低價賤賣的時候,才看清這個公司的真正嘴臉。”
無獨有偶,一位正在收庫迪咖啡老店的聯營商,近日也在抖音上發聲,內容令人細思極恐。他表示,“在收店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部分庫迪聯營商的艱難。在我已經收到門店之后,還不斷的有人聯系我,問我是否還在接店,報價也是一個比一個低,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六七月份開店就轉讓的人占比最高,從開業到轉讓也就短短四五個月時間就堅持不下去了。”
作為庫迪的老聯營商,在這位博主看來,激進的開店策略為今天庫迪的困境埋下了禍根。他表示,”可想而知今年的茶飲市場有多慘烈,我在想如果庫迪在四五千家門店的時候,停頓一下,等老聯營商幾個月穩定下來,比如這些人去擴店是不是會更好?相信在明年初也依舊可以開到六七千家門店,并且是質量更高的門店。”
但當時庫迪選擇了更激進的策略,從3000多家一路狂奔到7000多家門店,導致很多門店的布局不是特別的理想,高密度的門店導致聯營商的內耗加劇。
這位博主看到很多庫迪聯營商老板短短幾個月就虧損三四十萬,也是很感慨,并慶幸自己暫時還沒有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他還建議“如果是收店的老板還是希望以老人為主,因為老人懂里面的門道,選址的時候會更注意同品牌不同門店之間的距離。”
然而,面對不斷壓低的收店價格,庫迪聯營商割肉自救也算得上咖啡賽道這幾年唯一的一朵“奇葩”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