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線出行 馨迪
編輯|周雄飛
寶馬和奔馳抱團了。
近日,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雙雙官宣,表示已簽署合作協議,將在中國合作建設超級充電網絡。這兩大品牌在協議中表示,合作布局充電網絡也是為了攜手提升豪華電動出行體驗。
圖源寶馬官微
在電動化布局上,除了補能網絡之外,這兩家車企在產品方面也在推陳出新。在前段時間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寶馬發布了全新寶馬5系與新能源轎跑車型i5。
作為寶馬旗下的全新新能源汽車產品,寶馬i5不僅在動力層面有了升級,搭載了最新一代的eDrive電驅系統,同時在智能化方面,該車搭載后排大電視之外,還具備帶視線確認的自動變道功能,智能化方面有了明顯的升級。
與寶馬相似的是,奔馳也在廣州車展上拿出了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最新成果。除了發布新奔馳E級、CLE轎跑車、新款EQA和EQB等產品之外,該品牌還帶來了Vision One-Eleven全新概念車,以及被稱作“德意志黑科技”的軸向磁通電機。
看到奧迪和奔馳都拿出新產品后,奧迪也不想輸下陣來,它在廣州車展上也發布了旗下全新高端智能電動車——Q6 e-tron,該車型也是基于奧迪PPE平臺的首款產品,不僅在外觀方面更加年輕化,同時在智能化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
除了BBA之外,大眾和豐田等傳統車企也打出了各自在新能源領域的“新牌”。
前者,在廣州車展上發布了ID系列的新產品——ID.7 VIZZION,在其官方看來該產品的到來,意味著大眾新能源汽車產品線覆蓋從SUV迭代至轎車賽道;豐田則發布了旗下新能源品牌——鉑智,以及該品牌旗下首款產品鉑智4X。
從BBA、到大眾和豐田,可見這些傳統品牌在近期使出了渾身解數,來展現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新進展和產品。
而這背后,它們或許都是為了證明一個結論——合資不代表落后。
這一結論,是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在今年廣州車展上喊出的,在業內看來他之所以會喊出這句話來自證實力,也凸顯了豐田在新能源領域的困境,而這些的困境適用于大多數傳統汽車品牌。
自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國內快速發展后,“蔚小理”等新能源車企無論在產品力、還是在市場認可度方面,都在肉眼可見地趕超BBA們,進而搶奪后者品牌的市場份額。
由此,在全球汽車市場的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之下,BBA們也在積極向新能源領域變革,并謀劃著一場全面的“反攻”,以便來證明自身沒有在市場中掉隊。
1、車展推新品、合作建超充,BBA們急了?
“巨頭們都急了。”
這是汽車愛好者、連續多年以專業觀眾身份參與廣州車展的任寧最大的感受。
在任寧看來,本屆廣州車展上寶馬罕見的油電雙車齊發、奔馳大秀技術“肌肉”、豐田展臺擺滿了油電混動車型的舉動,都在證明著這些傳統車企巨頭在電動車時代的姿態。
以寶馬為例,車展上,寶馬純電車型i5和全新BMW 5系一同全球首發。寶馬5系,作為中國市場“賣的最好”的寶馬車型,寶馬也試圖基于該系列打造全新爆款新能源產品,而落地的產品就是寶馬i5。
從外觀內飾看,寶馬i5相比于傳統5系在外觀上變化不大,整體尺寸擴大了一圈,并針對中國市場增加了一系列的專屬配置,比如C柱上有發光的數字5 LOGO,帶動態氛圍燈的天幕;動力性能上,其搭載的寶馬第5代BMW eDrive電驅技術,在動力電池進一步擴容的情況下,純電續航里程最高至700公里。
寶馬i5,圖源寶馬官微
智能化方面,也屬于寶馬i5的一大亮點。智能座艙方面,車內引入了一塊31英寸的“大電視”,可滿足娛樂、辦公等多項智能化功能;智駕方面,搭載的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中,具備帶視線確認的自動變道功能。這一功能是基于捕捉駕駛員眼神和頭部的動作,當符合變道條件時,駕駛員只需要看一眼左/右后視鏡,就能實現相應方向的變道。
與寶馬一致,另一位豪華車代表品牌奔馳,也踐行油電齊發的策略,帶來全新長軸距E級車的同時,發布EQE純電SUV、EQS純電SUV、梅賽德斯 -AMG 純電EQE 53 4MATIC+等新車型,構建更為豐富的新能源產品矩陣。
值得注意的是,梅賽德斯-奔馳Vision One-Eleven概念車在中國首秀。據介紹,Vision One-Eleven概念車搭載由YASA開發的軸向磁通電機,相比目前99%的純電車型中使用的徑向磁通電機,軸向磁通電機的重量和所占空間為同等輸出功率徑向磁通電機的1/3,以至于帶來更強勁的動力表現。未來,專為高性能車打造的AMG.EA純電平臺也將搭載高性能的軸向磁通電機。
梅賽德斯-奔馳Vision One-Eleven概念車在中國首秀,圖源梅賽德斯-奔馳
面對電動化時代的挑戰,奔馳也選擇一直擁抱變革,持續投入。按照規劃,奔馳將推出四個純電架構平臺:為新生代車型研發的全新模塊化架構(MMA)平臺,涵蓋所有中大型乘用車產品的MB.EA純電架構平臺,性能電動車專屬的AMG.EA純電架構平臺,以及生產純電MPV及輕型商務車的VAN.EA純電架構平臺。
同為BBA代表的奧迪,也緊隨寶馬和奔馳的腳步,布局著自身的新能源產品。
據連線出行獲悉,在本次廣州車展亮相的奧迪PPE平臺首款產品Q6 e-tron原型車,計劃于2024年夏季正式發布,A6 e-tron系列車型則計劃于2024年秋季正式發布。目前,針對中國市場的長春奧迪一汽新能源車生產基地正有序建設中,并將于2025年投產國產Q6 e-tron、A6 e-tron系列車型。
BBA全速前進的同時,諸如大眾、豐田等傳統汽車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正在提速。
在本次車展上,豐田推出了全新專屬新能源品牌鉑智,以及該品牌的首款車型鉑智4X,車展售價17.98萬元起,按照其官方介紹,該車型的入門級續航里程可達到615公里,并且還能標配“準L3”級別的T-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而對于“大象轉身中”的大眾品牌來說,ID.7 VIZZION、ID.NEXT、ID.Buzz等ID家族新能源車型悉數亮相車展。其中,ID.7 VIZZION作為一汽-大眾ID.家族的首款B級三廂純電轎車,以及一汽-大眾品牌的全球首款旗艦級純電轎車,在關鍵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進行了全面升級。
ID.7 VIZZION,圖源大眾汽車
比如引入了目前ID.系列最新大尺寸屏幕以及內置ID.OS2.0車機系統,操作邏輯上更貼近中國用戶使用,SkyView智能光感天幕則提供出色的視覺空間感;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新車所搭載的Travel Assist3.0駕駛輔助系統,集成了ACC自適應巡航、車道識別、變道輔助等功能,提升著駕駛體驗感。
基于以上來看,無論是BBA、還是大眾和豐田,以及本田、日產等傳統車企都在廣州車展上展示了各自最新的新能源產品和戰略,可見它們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相比于前些年有了更為明顯的加速。
這樣的加速,還延伸至產業鏈后端補能領域的建設上。
據悉,BMW超充站也于今年8月份啟動,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50個場站落成。
與此同時,奔馳在純電汽車生態運營投入也取得了階段性收獲。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奔馳公共充電服務覆蓋全國超340個城市及 " 十縱十橫兩環 " 高速公路快充網絡的超50萬根公共充電樁。
更關鍵的是,伴隨著用戶對于充電服務體驗的看重,這兩大巨頭也決定牽手合作,共建補能體系。
11月30日,奔馳與寶馬官宣合作: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超級充電網絡,合力滿足中國客戶的充電需求。
據悉,首批充電站計劃于2024年起在中國重點新能源汽車城市開始運營,后續充電站建設也將覆蓋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至2026年底,雙方將在中國建成至少1000座具備先進技術的超級充電站,約7000根超充樁。后續,建成的充電網絡更是將面向公眾開放。
曾經的對手走向聯手,說明了商場上從沒有永遠的敵人。而能夠讓BBA們如此重視新能源領域、尤其是在中國新能源行業的布局,或許是它們已經看到了在行業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2、BBA們,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優勢不再
“大眾品牌不再具有競爭力。”
據財聯社報道,11月28日,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在員工會議上表示,由于高成本和低生產率,大眾的原始品牌“不再具有競爭力”。
會議上,施文韜表示,不大幅削減(成本)就沒有足夠的資本來運作,將不得不處理包括人員在內的諸多至關重要的問題。
降本增效、裁員過冬……新能源時代,合資品牌的挑戰與日俱增,汽車銷量的位次也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2022年,全面轉型電動化的比亞迪,以超過180萬輛的銷量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冠軍的同時,也在國內終結了南北大眾在中國市場長達40年的霸榜。
由此,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合資品牌甚至豪華品牌的名號,逐漸不再響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車不同于燃油車,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品牌的光環褪去,產品力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要標簽。
一位正在選購新能源車的車主趙先生告訴連線出行,豪華品牌的名號,遠不如智能駕駛來得實在。
擁有智能化加持的新造車企以及國產新能源品牌隨著中國市場不斷進化,在產品力上已經趕超著BBA們。
比如“蔚小理”等新能源品牌,正在競逐城市NOA的落地,反觀BBA們的智駕能力,大多數還處于高速等封閉道路內的L2+輔助駕駛;而在BBA引以為豪的動力性能方面,主流的新能源車企的產品也已逐漸實現趕超。
更為重要的是,如今,自動駕駛行業目前已進入3.0階段,大數據、大模型和大算力幾乎成為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標配技術,智駕產品價格逐步下探,高階輔助駕駛也在以更低的價格下放到10萬元-20萬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尤其是在不久前通過的自動駕駛新規加持下,擁有更高智駕實力的品牌,顯然有著更強的產品競爭力。而對于這些BBA等品牌來說,其新能源的產品在整個行業中的表現并不樂觀。
最明顯的表現,就出現在銷量層面。
今年11月,比亞迪汽車銷量約30.19萬輛,年內累計銷量約267.2萬輛,持續占據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首位。而唯一上榜的合資品牌上汽大眾當月銷量為1.56萬輛,年內累計銷量約為9萬輛,不及比亞迪單月銷量,更是落后于一眾造車新勢力之后。
2023年11月部分新能源車企銷量數據排名,數據來源于乘聯會,連線出行制圖
而伴隨著這些傳統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光環不再,在新車發布、大型車展等活動中的關注度,也逐漸讓位于“蔚小理”和比亞迪們。
據連線出行觀察,以往車展上,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都憑借“豪華”“豪車”標簽,讓展臺熱度不減,不少觀眾熱衷于在展臺上拍照打卡,反觀國產品牌則門可羅雀。
如今則是今時不同往日,國產品牌,尤其是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等品牌,都成了媒體和用戶關注的焦點,近兩年的車展上基本上呈現著人山人海的氛圍;反觀BBA們,熱度則不及此前,觀展人數有所下滑。
“尤其是近幾年蔚小理這些新造車品牌,無論是在品牌調性還是造型設計、產品力方面,都已經超過了豪華品牌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據任寧觀察,在本屆廣州車展中蔚小理、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品牌展廳人滿為患、明顯更受歡迎,而以往受觀眾追捧的豪車展館,人流量見少的同時,觀眾也更關注豪華電動車型。
更重要的是,即將到來的2024年,被視作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決戰時刻,BBA等傳統品牌面臨的壓力只增不減。
正因如此,BBA們才會在今年的尾聲階段對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進一步加速,以試圖在明年的戰場上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3、BBA們,2024年能實現反攻嗎?
如今,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新能源汽車快速占據,尤其是在高端汽車市場。
從特斯拉到蔚來、理想、高合,再到仰望、嵐圖、智己、阿維塔等,不斷豐富的產品陣營、不斷下探的價格和品牌布局,快速撕開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也在壓縮著傳統高端燃油車市場。
據懂車帝數據顯示,35萬元以上新能源單一車型的10月銷量數據顯示,Model Y以2.6萬輛的銷量位居第一位,理想L7、理想L9、問界M7、理想L8分別位列二至五位。前十名中唯一上榜的豪華品牌車型寶馬i3,以5763輛的月銷量位居第9位。
2023年10月35萬元以上新能源車型銷量排名,數據來源于懂車帝,連線出行制圖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不斷刷新著行業對于電動車的認知,帶動著整個新能源產業的產品內卷。比如多位新能源車用戶向連線出行表示,過去選購新能源車,看電池、看續航、看安全性,現在則更不光是這些,更看技術、看智能化和服務。
今年下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針對智能駕駛的“爭奪”幾近白熱化,AITO問界、小鵬、蔚來、理想等品牌相繼發布并更新了城市NOA的落地目標,將智駕引領至去地圖化階段。
產品更新上,華為智界S7、阿維塔12、智己LS6、小鵬G9等一系列新車型上市,比傳統豪華車品牌的上市節奏更為頻繁,新能源車企的產品線也逐漸搭建完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來看BBA目前的一些新能源布局,想要在2024年實現反攻和搶奪到優勢,還存在一些挑戰。
以外觀內飾的升級來看,正如前文所述寶馬i5相比于燃油版5系,在外觀方面沒有太大的變化,內飾中后排增加了“大電視”,但這也不是較為新穎的設計,同時也會擠壓后排的空間感。
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奧迪Q6 e-tron和大眾ID.7 VIZZION身上。前者外觀設計雖然更加年輕化,但從內飾來看還是與燃油版車型更為接近;而后者外形沿用了ID系列的設計語言,而內飾層面則沒有太多的亮點。
智能化層面,寶馬i5的視線跟隨變道屬于行業內的創新,但在智能汽車行業專家孫浩看來,這一功能是否好用還得看產品量產后才能判斷。而對于奔馳、大眾和奧迪等車企的智能駕駛層面,能實現L2+的功能,但與特斯拉、小鵬等車企的水平還有些差距。
或許是BBA們也看到了自身新能源領域的產品,與中國新能源車企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保證自身的行業優勢,這些傳統豪華品牌也開始轉變思路,尋求與中國車企合作,以便實現共贏。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與大眾汽車負責中國區董事貝瑞德合影,圖源小鵬汽車
7月26日,大眾汽車集團官宣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價格,在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大眾汽車集團將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在連線出行看來,大眾有著成熟的制造體系與完整的供應鏈、渠道,全球市場下的積淀,讓其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合資,將加快新平臺、新技術和新功能的研發落地,雙方各取所需,合作共贏。
幾乎同時,奧迪也與上汽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加深了雙方的合作。雙方將通過共同開發,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產品組合,上汽則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攜手奧迪聯合開發產品,開啟合資合作新篇章,打造互利雙贏新模式。
三個月后,Stellantis集團與零跑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獲得零跑科技20%股權,借助合作,Stellantis可以享受零跑全棧自研下的產品優勢,也通過零跑打開全球電動車市場;零跑汽車則獲得了充裕的資金儲備,在Stellantis的全球運營體系加持下,零跑的海外出口業務也多了一層保障。
再到上月,大眾集團在華首家全資控股的電池系統工廠——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首套高壓電池系統;同月,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在三年內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入門級電動車平臺。新平臺衍生自大眾的MEB平臺,從2026年起,大眾將以該平臺為基礎,旨在進一步開拓中國的細分市場,開發專門為中國客戶需求量身定制的純電動車型。
大眾汽車在華(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圖,圖源大眾汽車
如今的大眾,從產品策略、關鍵零部件生產和研發等多個維度,都在進行著全面的“中國化”。
基于以上分析來看,BBA們正在試圖通過與中國新能源汽車深度綁定和合作,以便來應對2024年乃至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決戰。但在連線出行看來,這樣做或許并不是完全之策,因為合縱連橫已成為該行業的發展關鍵詞,隨著戰火燃的更兇后,這樣的合作有可能會越來越多。
這也意味著,BBA們還需完善自身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加強自身的產品力。畢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有自身足夠強大,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任寧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