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網商
近幾年,一種“小紙片”在追星族中流行,其中稀缺款甚至可賣出數萬元一張的高價,圈內人一般將其稱之為“小卡”。
所謂“小卡”,原本是韓國娛樂公司在推出專輯時隨專附贈的印有藝人照片的卡片,一般約為3寸照片大小、硬卡質地,本質上是一種音樂專輯周邊。
作為專輯中的贈品,小卡本沒有官方售價。在早期,它主要為粉絲私藏,很少在市場上流通。但隨著大眾聽音樂方式改變,近年來,以CD光碟為載體的專輯本體失去用武之地,“贈品”小卡反而成了其中最具消費價值的部分,不僅受到粉絲的熱烈追捧,價格也一漲再漲。
在粉絲文化影響下,小卡逐漸成為了一種飯圈藏品,如同潮玩盲盒,廣泛流通于二手交易平臺,并形成了獨特的“小卡經濟”,還催生出一系列相關產業鏈——如炒卡、代購小卡等等。
繁榮的背面,小卡交易市場亂象叢生。一方面,圍繞小卡展開的詐騙、售假、跑路等問題層出不窮;另一方面,近期小卡圈子疑似“遇冷”,不僅普通小卡難以出手,不少貴價小卡的售價也在“大跳水”,這一變化引發圈內人調侃疾呼:“別靠近小卡,會變得不幸”。
一張卡賣4萬,飯圈炒熱“偶像盲盒”
今年10月下旬, 韓國男團SEVENTEEN發布新專輯,作為一名“克拉”(SEVENTEEN粉絲名),小意在專輯開售后立刻買了6張,表達對偶像的支持。
盡管專輯中的歌曲早已在網上聽過無數次,但在拿到實體專輯的那一刻,小意還是給家里的舊電腦插上光盤,打算用“最原始”的方式聽一遍。不過,天不遂人愿,或許是因為閑置時間太久,舊電腦的光驅已經無法讀盤。提起這件事,小意忍不住感慨,“專輯果然是過去式了,現在都在網上聽歌,大家買專的熱情全靠小卡撐著。”
小意所言,是中國受眾市場韓流粉絲的共識。現如今,買專輯主要就是為了小卡。出于節省運費考慮,很多粉絲在海外平臺購買專輯后,甚至只將里面的小卡拆出運回。像小意這樣將專輯本體一起運回的,反而是少數。
“早期大家買專輯是出于對愛豆(偶像)的喜歡,收藏小卡也是因為見不到愛豆本人,把小卡當做一種寄托情感的方式。但后面小卡價格越來越高,很多人買專輯已經不是因為喜歡,純粹是為了‘炒卡’獲利。”資深卡圈玩家娜娜告訴《天下網商》。
最近兩年,小卡在粉絲群體熱炒下,價格水漲船高。隨著卡圈價格大幅上漲,很多原本出于熱愛和興趣參與到小卡買賣里的粉絲,逐漸被吸引到炒卡大軍中。
演變到現在,炒卡儼然已成為飯圈常見的“理財投資”手段。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不乏將買小卡和買理財、儲蓄相提并論的論調,在微博炒卡專用超話“倒賣女王”上,甚至有博主從經濟學的角度教授如何炒卡。
在小意看來,炒卡與投資最像的地方,在于其核心原則都是“高拋低吸”。
“買專輯其實就是一種低價買進。韓專價格很便宜,像SEVENTEEN的專輯大概70塊一張,買了專輯就有機會抽到受歡迎的卡面,幸運的話,抽到一張貴卡就能回本,甚至賺到錢。很多炒卡的廚子(炒卡群體的別稱,下文統稱“廚子”)會大量購買當紅團體的專輯,類似‘盲盒經濟’,前期投入越多,抽到貴卡的概率就越大,賺錢的可能性也越大。”小意介紹,除了通過購買專輯獲得小卡外,廚子也會在卡價低時從二手平臺上直接收購自己看好的小卡,再在卡價高時賣出,從中賺取差價。
卡圈有一個共識,即一張小卡的價格取決于它在購買的粉絲心中的價值,但炒卡者無法預判購買者的心理價位,因此,判斷一張小卡是否值得炒,廚子們有一套“普世”的標準。
娜娜告訴《天下網商》,這套標準主要涉及三個維度——稀缺性、美貌度和藝人的受歡迎程度。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張小卡同時具備以上三個特點,就會被視為具有炒作價值的貴價卡。
譬如,防彈少年團人氣偶像田征國的限量“flo果卡”(粉絲為該小卡取的名字),一張售價可高達4萬元。在小意看來,flo果卡貴就貴在應有盡有,“首先田征國的人氣屬于隊內第一梯隊,愿意收卡的人本來就多;其次,flo果卡的卡面雖然稱不上多么驚艷,但整體是好看的;最重要的是數量少,據說全球限量20張,所以賣到五位數也有市場。”
三寸紙片,催生N條產業鏈
小卡這把火,不僅催生了炒卡群體,還衍生出一條圍繞“拆卡專”的產業鏈。
所謂“拆卡專”,就是拆開后知道小卡內容的專輯。和普通專輯相比,拆卡專不包含音樂光盤,其內容物大多只有小卡。最近兩年,“拆卡專”銷售已經形成了一條從韓國娛樂公司,到專輯售賣平臺,再到粉絲的完整產業鏈。
當韓國娛樂公司推出新的專輯后,藝人站子(明星官網、粉絲后援會、粉絲論壇等組織的統稱)會與國內外的專輯售賣平臺合作,向粉絲銷售“拆卡專”。在韓國,售賣“拆卡專”的平臺主要以K4、星河、Weverse為主,中國市場則主要有楠藝、一直娛等。為刺激銷量,平臺還會推出特典卡,為“拆卡專”增添吸引力。
整個過程,韓國娛樂公司提供專輯和小卡資源,售賣平臺負責銷售,藝人站子負責推廣,而粉絲則是最終的消費者和推動力量。
在面向不同國家市場時,韓娛公司推出的小卡也有所不同,為了滿足粉絲跨地域購買心儀小卡的需求,小卡代購也應運而生。
在小紅書上,“小卡代購、代切”相關帖子在熱傳,其中不少為在日韓留學的年輕人發布的攬客貼。在微博上,類似的帖子也有不少,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外代購、代切群,形成了這一服務私域陣地。
據娜娜介紹,代購賺的是差價。同樣的小卡,代購的售價會比其購入價高,但不會高很多,不過因為買家眾多,所以差價也相當可觀。和代購不同,“代切基本只收匯率差價和手續費,匯率差價一般根據購買當天的匯率計算,手續費的價格則由代切自己定。”娜娜告訴《天下網商》。
相對于與小卡買賣強相關的代購產業,國內更加常見的是一些圍繞小卡開展的“小生意”,如售賣卡套、卡冊等小卡相關產品。
最近兩年,國內購物平臺上小卡相關產品的商家數量呈現出逐漸走高的態勢。淘寶上,以卡套、卡冊、咕卡貼紙等小卡相關產品為主營對象的商家越來越多,不少原本主營文具、辦公用品、玩具的商家也紛紛賣起了卡套和卡冊。
與此同時,小卡相關產品的銷量也越來高。《天下網商》以“小卡卡套”為關鍵詞在淘寶、1688上進行搜索,發現年銷在10萬以上的卡套鏈接不在少數。
小卡自印服務也是另一門脫胎于小卡經濟的生意。
由于娛樂公司推出的官方小卡數量、卡面選擇有限,價格昂貴,部分粉絲產生了自印小卡的需求。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不僅有以自印小卡服務為主業的商家,提供的定制卡片不僅可以加硬加厚,還可以選擇鐳射、啞膜、光膜等材質,25張定制售價僅10多元。《天下網商》發現,自印小卡服務不僅存在眾多銷量上萬的鏈接,其中銷量最高的鏈接顯示年已售40萬份。
明星小卡二手交易,能否走向規范化?
卡圈繁榮背后,小卡二手交易市場充斥著亂象。
由于存在語言隔閡,國內消費者從海外購買小卡的途徑仍以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平臺為主。平臺不會介入買賣過程,因此交易完全依賴雙方誠信。這也意味著,消費者一旦遇到不可靠的交易對象,只能自行承擔損失。
實際上,在海外平臺交易的消費者已屢遭小卡詐騙事件。
去年下半年,韓國發生了一起轟動東亞的“小卡詐騙案”。該案嫌疑人曾借助Twitter等社交平臺,以有大量便宜小卡為誘餌,吸引二級代購與之合作。待雙方確認合作后,二級代購在各國本土開放團購,并將購卡金額匯入嫌疑人賬戶。收取錢財后,嫌疑人拒不發貨,并銷號失蹤。據悉,這起詐騙案的受害者多達近百人,詐騙金額達到10億韓元(約528萬元)。其中,僅可統計的中國受害者就有30多人,被騙總金額超過4億韓元。
在國內,圍繞小卡展開的跑單、詐騙、售假行為也不鮮見。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以小卡詐騙、售假的帖子持續不斷出現,內容大多涉及“掛人”、詐騙手法匯總、求安慰等。
《天下網商》發現,小卡詐騙和售假通常發生在私下交易的場域。不少卡圈博主都曾提到,騙子通常會避開正規二手交易平臺和支付寶、微信等正規支付渠道,要求消費者以微博紅包、愛心捐款等方式付款,達到跑路后不被追回的目的。
隨著卡圈規模擴大,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專門進行小卡交易的平臺,如珊瑚集市、千島小卡等。據悉,這些平臺大多提供小卡真假鑒定服務,但該服務是否規范、有效,仍待更多卡圈玩家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這些新興的、專為小卡二手交易而生的平臺上,詐騙、售假的情況也仍然存在。據珊瑚集市披露,日前平臺有消費者下單后被賣家要求提前收貨,但消費者確認收貨后,卻遭遇對方拒不發貨。在千島小卡上,以低價小卡為誘餌的假貨販子也層見疊出。
突如其來的崩盤,誰之過?
“現在是卡圈寒冬,買進容易賣出難,很多小卡即使大降價也賣不出去,我已經不指望靠出卡賺錢了。” 娜娜告訴《天下網商》。
小意也有同感,“從今年開始,小卡有點出不去了。”
韓國明星小卡被熱炒的景象,似乎突然之間冷卻了。很多卡圈玩家都感受到了市場的蕭條。在社交媒體上,提及賣卡艱難的帖子數量越來越多。在國內主流的小卡二手平臺閑魚上,不少賣家紛紛以“骨折價”出卡,甚至知名炒卡賬號“倒賣女王”在售的部分小卡也在近期降價約20%,但都乏人問津。
在娜娜看來,關鍵原因在于娛樂公司、專輯售賣平臺的“過度供給”。
“為了刺激粉絲購買欲,一些娛樂公司在首次發售專輯時往往對外宣稱售完不補。專輯限量意味著小卡限量,這批小卡的流通價格就會比較高。等到人人向往時,娛樂公司卻宣布再版,原本的稀缺小卡數量突然暴增,導致很多小卡斷崖式貶值。再加上小卡本身制作成本極低,大量印制對于公司而言沒有太多負擔。即使粉絲購買力跟得上,卡太多也不值錢了。而且為了出特典拉銷量,娛樂公司會讓愛豆拍好幾套小卡,導致粉絲審美疲勞,慢慢地,粉絲也會失去購買欲。”
除此之外,部分嗅覺敏銳的廚子提前卷低價、粉絲群體對小卡脫敏,也是卡圈“失溫”的重要原因。“為了不讓小卡砸在手里,一旦發現買家變少,廚子就會立刻降價出卡,導致卷低價的人越來越多,最終紛紛拋售離場。”
隨著卡價大跌,很多粉絲也開始反思小卡的價值和價格是否相匹配。當意識到小卡本質只是一張紙片,炒卡存在價格泡沫之后,部分粉絲開始退出,導致卡圈行情更加低迷。
娜娜就是退圈的人之一。經歷過卡價的大起大落,現在她基本不再參與小卡買賣,“這個過程太消耗人了,為了買卡賣卡常常折騰到凌晨。卡價升了有多高興,卡價降后就有多難受。”
在小意看來,卡圈遇冷與大環境相關。“前兩年粉絲瘋狂買卡,底層邏輯是見不到愛豆本人,只能拿小卡當‘代餐’,但現在出行放開,比起買小卡,大家更愿意去現場與愛豆見面。”
兩個月前,SEVENTEEN官宣將于明年年初在中國澳門開辦演唱會,消息放出后,小意陸續將手中值錢的小卡折價賣出,并用賺來的錢買了一張演唱會門票。“很期待見到真人。”小意笑著告訴《天下網商》。
卡圈熱退潮,也反映到了韓團明星專輯銷量和娛樂公司業績上。《天下網商》注意到,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各家韓團粉絲購買專輯的數量均有所下降。
以韓國女團aespa為例,今年5月、10月該團體分別進行了兩次回歸,兩張專輯的中輸(韓團專輯、周邊等在中國的銷量統稱為“中輸”)從突破百萬、躍居女團歷史第一位,演變為大幅跳水、攔腰斬斷。
此前曾有粉絲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買專輯就是為了賣小卡回血。”近段時間以來,aespa小卡降價嚴重,部分粉絲不再購買。在中輸走低的情況下,aespa背后的經紀公司SM出現了市值蒸發的情況。據韓國媒體報道,其市值蒸發的時間與中輸驟減的時期高度重合。
也許正如那句話,只有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當卡圈寒冬到來,被各方過于炒作的小卡,才能撇去泡沫,更接近它本身的價值。
參考資料
音樂先聲,《全球詐騙超500萬元,炒偶像小卡也是一門發財生意?》
未來商業觀察,《明星小卡市場的冰與火:明星的星途,決定著小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