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卓然
“以前合租一個小房間每個月都要1000元的租金,衛生間、廚房使用都極不方便。沒想到在這里每個月只需要500元,就能住上干凈、正規、家具家電齊全的公寓。”物業從業者吳濤今年25歲,5年前從安徽老家來到上海,前不久,他剛剛從合租的小房間搬到閔行區保障性住房公寓。
2023年11月28日至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考察調研,來到閔行首個“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等情況。
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位于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的華潤有巢公寓項目內,毗鄰多個產業園區,人員安居需求旺盛。
房型包括四人間、雙人間等,共440張床位、138套房源,平均面積35平方米,其中四人間人均床位租金500元/月,兩人間人均床位租金900元/月。周邊工程建設人員、城市一線運維人員、藍領技術人員、快遞外賣員等均可申請入駐。
“看到推門進來的是總書記,當時我正在電腦前,一下子就愣住了。”吳濤回憶說,總書記走進來看了看床位,又摸了摸被褥,詢問房租多少,上班遠不遠,住得滿不滿意,就像長輩一樣。
吳濤住的是公寓中的四人間,狹長的房間進門左手邊是室內小廚房,右手邊是洗漱臺盆,推開右側玻璃門便是獨立衛浴空間,不大的空間卻“五臟俱全”。
吳濤說,房間內配備了衣櫥、書桌、洗衣機等常用的家電家具,公寓還有公共廚房、公共圖書館、健身房、球場等,都免費開放給每一個住戶。“單位離這里只有4公里路,生活、交通都很方便,讓我們都有了家的感覺。”
吳濤的同事蘇元寶今年40歲,來自山東臨沂,是宿舍里的“大哥”。來上海15年,蘇元寶曾租過月租1000多元的城中村房子,也合租過老舊小區月租3000多元的一居室,出行、打電話、做飯都不太方便。
今年11月,蘇元寶和吳濤一起入住了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四人間。如今,他們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變。
“和以前跟別人合租相比,安全性、公共設施、環境都大為不同,現在住得真舒服。”蘇元寶說,這里有專門給電瓶車充電的地方,每個房間有煙霧感應器,消防設施也很齊全,公共區域可以自由使用。
對蘇元寶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里還可以辦理居住證。他有三個孩子,遠在老家,時常想念,他希望孩子能來上海上學,家人也能一并接來團聚。
“這么多便利的條件,這么好的居住環境,讓我對未來的計劃充滿了信心。”蘇元寶說,公寓還有適合家庭居住的一室一廳房型,每月租金加上水電煤只要3000元左右,如果向公司申請成功還會有一部分補貼。
據公寓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已有249人入住在這里,包括特保及保安、綠化工人、環衛及保潔、維修維保人員、建筑工人、醫護人員等。
在“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入口處,有一句標語——“上海有你更美好,你因上海更青春”,這也是上海這座超大城市與萬千奮斗者“雙向奔赴”的真實寫照。
從“一套房”、“一間房”再到“一張床”,上海正在不斷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力度,構建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
“一張床”主要面向保安、保潔、快遞、環衛工人等城市一線勞動者;“一間房”主要面向剛步入社會的新市民、青年人;而“一套房”則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科創人才和家庭型客戶。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隨后上海市也下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著力推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租房難問題。
今年11月20日,上海市又發布《關于本市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首次提出要增加保障房用地規模,明確將合理確定城鎮居住用地規模,統籌總量、結構、布局,增加城鎮居住用地特別是各類保障房用地規模。
根據此前的規劃,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將累計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達60萬套(間)、形成供應40萬套(間)左右,全面健全完善多層次供應體系,主要布局在產業園區周邊、商務商業集聚區、軌道交通站點附近、新城等區域。
截至2023年10月,這兩項目標分別完成77%和70%。其中閔行區應完成籌措保障性租賃房房源7萬套、實現供應6.3萬套,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完成籌措保租房6.4萬套,上市供應4.3萬套,完成數排在全市前列。
“上海市保租房主要布局在產業園區周邊、商務商業集聚區、軌道交通站點附近、新城等區域。”上海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保租房住戶90%是新市民,35歲以下占比超過80%,體現了重點聚焦“青年人、新市民”的導向。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認為,保障房目前不僅面向人才,還面向更多的城市建設者,能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條件,保證其有質量、有尊嚴的生活,對城市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大大增強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中心主任陳杰指出,保障性租賃住房,側重點更多放在了新市民和青年人,是更廣意義上的住房保障,是一種發展型保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對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一種社會投資,早投入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