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林騰 伍洋宇
被認為是將產業鏈“外遷”的蘋果公司,正在轉向重新依賴中國內地供應鏈。
11月27日,界面新聞記者從多家消費電子供應鏈公司的核心人士處獲悉:蘋果公司將在今年12月正式量產第一代MR(混合現實)產品Vision Pro,首批備貨40萬臺左右,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100萬臺,第三年達到1000萬臺。
界面新聞記者經過調查統計發現,跟此前iPhone 15系列產品的內地零部件占比低不同,蘋果Vision Pro中國內地供應鏈比例已經大幅度提高至60%左右。
“蘋果Vision Pro的硬件成本大概在1700美元。目前內地供應鏈占比最高的是領益智造,單機價值量達到了250-300美元左右,獨家供應散熱件模組和頭帶、眼罩和鼻托等。其次是立訊精密,獨家代工組裝,價值量在150-200美元左右。”上述產業鏈核心人士說,領益智造今年下半年已經在東莞常平的一個工廠招了大幾千人,準備了幾十條產線加速生產中。
11月中旬,界面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位于東莞常平的領益智造的工廠,午間休息時間,該廠門口停滿了招工所用的大巴車,大量身著工服的員工在廠區內外走動。
界面新聞記者向領益智造和立訊精密求證,雙方均不予回應。
但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此前曾公開表示,立訊精密正在為明年初上市的蘋果Vision Pro做生產準備。領益智造也在近期的可轉債問詢函中提到:“C客戶對本次募投項目生產的AR/VR產品的需求量約為133萬pcs,采購需求明確。”
除此之外,界面新聞還從產業鏈端確認,蘋果Vision Pro的PCB板供應商為鵬鼎控股,電池供應商為德賽電池,IPD電動調節模組供應商則為兆威機電。同時,歌爾股份、長盈精密、藍思科技等傳統果鏈公司也在供應商名單內。
過去幾年,蘋果公司深陷產業鏈外遷的漩渦當中。日本經濟新聞網的報道顯示,在iPhone手機的成本中,中國內地供應鏈零部件占比正在逐漸下降,以iPhone15為例,中國大陸廠商提供的零部件占比僅為2%。
但今年以來,蘋果似乎正開始重新擁抱中國供應鏈,而這個新變化在第一代MR產品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一名長期觀察果鏈的人士認為:一方面是蘋果CEO蒂姆庫克對于蘋果Vision Pro極其重視;另一方面,是中國先進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能夠給予蘋果巨大幫助。
Vision Pro是蘋果公司在今年6月發布的第一代混合現實產品。今年11月,蘋果舉行了第二次媒體體驗會,包括CNET、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對這款產品的“空間視頻”等體驗給予了高評價。
界面新聞了解到,蘋果公司已經開始跟供應鏈溝通Vision pro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希望成本和價格都進一步下降,從而獲得更大的銷量。
對于庫克來說,Vision Pro代表了他在領導蘋果期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不僅僅是消費者,包括股東和分析師們都希望他在喬布斯之后,能夠帶領蘋果帶來iPhone之后的革命性產品。
“跟iPhone產品不同,過去中國供應商從一開始就是海外公司的配套公司,但是在Vision Pro這樣的新產品上,中國供應鏈初始參與度明顯提升。”上述人士說。
庫克已經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內地供應鏈的偏愛。今年在3月和10月,庫克兩次來到中國。在第二次的行程中,他還拜訪了果鏈在當地的立訊精密產線,并對外表達了蘋果與中國供應鏈共同成長的觀點。
《Financial Times》的報道中評價:中國供應鏈公司之所以獲得蘋果的“寵愛”,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于他們在Vision Pro頭顯的開發原型階段,表現出的靈活性和實力,能夠滿足蘋果提出的各種創新構想,將其轉化為現實。
另一方面,最近幾年,中國內地供應鏈企業也在加速整合非內地果鏈工廠。2023年8月,比亞迪電子公告宣布收購美國捷普在成都和無錫的生產制造業務,后者是“果鏈”的重要一員。更早之前,2020年,藍思科技也收購了中國臺灣的可成科技旗下部分業務,后者同樣是iPhone金屬殼供應商。
過去幾年,在華為芯片斷供、“果鏈”外遷等消極影響下,中國內地消費電子供應鏈陷入了泥潭。但眼下,種種跡象都表明,隨著華為手機回歸,蘋果創新產品的到來,供應鏈正在重新迎來生機。
界面新聞曾經獨家報道, 華為Mate 60系列的熱賣,讓沉寂已久的華為供應鏈的訂單大幅度增長,像歐菲光這一類曾經業務遭遇重創的公司,正在重新抬頭。
“像領益智造這樣的公司,不但拿到了蘋果vision Pro 250美元的訂單,還同時拿到了華為Mate 60 Pro和華為 Mate X5 機型中的200-300元的訂單。”上述供應鏈人士預測,在蘋果和華為的帶動下,更多中國內地供應鏈企業將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