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彭新
今年ChatGPT的爆火,讓AI技術走入了大眾視野。在輿論普遍關注討論的潮流之下,圍繞AI開發拓展的各類應用,也給各行各業的產業流程再造和格局重塑帶來深層涌動。
對于微博等內容平臺而言,AIGC技術帶來的沖擊更為深刻廣泛,是大模型前期的典型應用方向,AI聊天機器人給用戶帶來更真實的社交體驗,而文生圖、文生文等AIGC應用,也大幅降低了內容創業者的創作門檻,有利于內容快速制作,進一步提高效率。
10月26日,在由界面新聞主辦的2023 REAL科技大會上,微博COO、新浪移動CEO王巍稱,在AIGC布局上,微博目前已實現利用AIGC輔助高效內容生產、替代部分專業內容生產者角色、根據用戶需求生成個性化定制內容、提升商業運營效率,AIGC在微博多場景中的應用較大提升了內容生產效率,并陸續推出了覆蓋明星、情感等方向的多垂類“AI伴聊”功能。
王巍介紹稱,微博從目前用戶反饋來看,這些功能得到用戶以及藝人工作室的認可,很多用戶在超話、評論區等地方形成自發性討論與宣傳。王巍認為,此類垂類“AI伴聊”可以利用垂類博主在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通過風格化、專業化聊天互動,為用戶提供信息價值并優化用戶社交體驗,同時提升粉絲與博主的互動粘性,功能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作為內容平臺, 從目前國內外的AIGC技術在內容社區的實踐來看,相關應用均存在一定爭議,比如版權所有方對于數據集訓練和標注的爭議,近期包括社交平臺X(原推特)、OpenAI均受到相關版權方法律爭議。
對此王巍坦言,內容平臺的版權爭議將長期存在,但核心問題可能是AIGC及其應用的發展速度太快,社會影響面太大,這造成對之前大家都比較習慣的傳統方式帶來很大沖擊,包括觀念方面的以及使用習慣方面的。
“當人們在擁抱技術的時候,你肯定是先擁抱技術的機會,然后再考慮其他挑戰,而挑戰所帶來的社會問題,隨之而來需要解決。”王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AIGC來得太快,對于很多新現象、新問題,人們各方面,包括心理上還沒準備好,就像汽車剛面世的時候,人們對于汽車、馬車哪個更好存在爭議,但這并不能阻止汽車快速普及。
不過,盡管AIGC帶來了內容創作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曙光。王巍看到,在有了底層大模型生態,以及微博這樣的終端應用場景平臺情況下,仍有三大問題制約AIGC應用實現爆發性增長:首先是大模型推理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結論是模型規模越大效果越好,但是這帶來推理成本很高的問題,一旦使用應用的用戶規模上來,成本之高很難承受;
其次是大模型幻覺問題。在很多嚴肅商業應用環境下,不允許大模型輸出“幻覺”內容,所以這嚴重約束并減少了大模型的應用場景。
最后,大模型在生成內容可控性方面仍然有缺陷,這體現出技術仍然不夠成熟。比如很多文生圖模型,在正確生成圖片中的漢字或者精細內容可控生成方面仍顯不足。這制約了大模型的應用效果和應用范圍。
所謂“大模型幻覺”,通俗來說就是AI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如ChatGPT在聊天中輸出與常識不符的聊天內容。該如何解決大模型幻覺問題?對此王巍表示,AIGC所產生的回答,本質上是一個文字生成概率問題,因此AI回答內容時,必然需要關注到由概率帶來的不確定風險甚至謬誤。但從技術角度來看,內容平臺上可以通過調整某些模型參數來對AI模型進行一個文字輸出概率上的調整,如AI在回答醫療等需要嚴謹答案的問題時,就可通過設置合適的溫度超參系數,強制讓AI不要過于自由發揮,給出更精確更可信的答案。
王巍介紹,在解決大模型中的幻覺時,微博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方面,微博利用現有相對成熟的技術方案緩解幻覺問題。比如采用Langchain+向量知識庫的方案,將很多背景事實信息存入向量數據庫中,通過搜索增強的方式來盡量減少大模型幻覺。另外一方面,微博也會探索一些對于大模型幻覺不敏感的應用方向,比如虛擬角色或類似Character.ai的場景,對此類應用而言,大模型產生幻覺不是大問題,甚至有時候還是好事情,比如幻覺內容會讓用戶覺得回答更有趣或者更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