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昨日,第七屆 “光影上海” 燈光藝術節在蟠龍天地亮相。作為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展(博) 覽的官方單元之一,9組燈光藝術作品在蟠龍古鎮面向市民展示,貫穿古建石橋、廣場綠地、河道水系等場域。
在展覽開幕活動上,余德耀美術館館長余至柔談到,美術館和公眾存在很多鴻溝,如何讓更多觀眾對當代藝術感興趣,是“白盒子”美術館持續思考的問題。她希望這些公共光影作品能讓當代藝術和周圍社區發生碰撞,讓藝術更公共化,面向公眾,進入社區。
作品《逆向運轉》采用19世紀紐約常見的經典街鐘的設計造型,卻顛覆了傳統的鐘表運轉方式——整個表盤逆時針旋轉,秒針固定不動——藝術家Alicja Kwade認為,我們對鐘表運轉方式的認知是一種習慣,運轉方式的小小變動,讓我們得以從新的視角重識時間。“對人們來講,藝術家透過異想天開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熟悉的物品時,激發了從不同角度去觀看熟悉的世界。我們希望透過公共作品,讓路過的行人停留片刻思考,”余至柔說。
“我創作的目的是探索氣候變化以怎樣的方式改變我們。”英國視覺藝術家Celyn Bricker如此介紹自己的作品。《五季》由一系列人工智能生成的視頻作品投影于蟠龍天地的五座古橋。在蟠龍古鎮,許多古橋的名字都與季節有關,Bricker嘗試將科技與傳統結合——“五季”是中國傳統中醫文化中的特有概念,分別是春、夏、秋、冬及長夏。在藝術家的眼里,“五季”也是全球氣候變化下可能出現的季節改變,提醒觀眾環境的變化將影響我們的未來。
以“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為靈感,藝術家馮嘉城的《畫船聽雨眠》點亮了一只只漂浮于河面的光體“紙船”。 船身的紋理采用了水鄉服飾、布料圖案及水鄉建筑元素。他提到,項目實際操作起來很困難,新媒體的公共藝術需要考慮天氣、材料、日曬雨淋,特別是放在水面的情況下,需要設計解決排水問題的方案。
徐冰的作品《煙語》裝置在蟠龍天地的印刷廠中,是其《煙草計劃》系列的一部分。該計劃從1999年延展至2011年。徐冰以煙草為線索,以制煙材料為主要的創作材料,著重考察了早期美國煙草輸入中國的情況以及這一產業的持久影響,引發有關歷史與現實、國際資本、文化滲透等話題的討論。《煙之語》體現了徐冰標志性的語言和符號運用,在干冰制成的薄煙中,以霓虹微光顯示出了一段1902年英美煙草在中國推銷時的廣告詞。
“光影上海” 燈光藝術節(LUMIèRES SHANGHAI)創立于2015年,多年來,項目在多處公共空間免費呈現超過一百件光影作品,包括裝置、影像、投影、數字藝術、光影巡游等形式。今年的展期將持續近三個月,9組燈光藝術作品將免費向市民開放至直到2024年1月14日。
(除注明外,本文圖片均由展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