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財商業 張延陶
不分所有制,貫穿上下游,中國企業已經在印尼投出了一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印尼正在成為中企出海的投資沃土。
印尼“神車”
五菱宏光是中國的,也是印尼的。
在日系車一統天下的印尼汽車市場,五菱宏光艱難擠進銷量榜單前十。7月份,印尼新車的零售銷量下跌。同比下跌5.2%,零售銷量為76,355輛。零售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五菱逆勢同比上漲18.9%。領漲前十榜單。
在排名前十品牌中,僅有2個品牌獲得增長。五菱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家則為現代。
盡管與豐田33.9%的市場份額相比,五菱的成績仍難望其項背,但逆勢高增的態勢顯示出印尼市場對于這一品牌的濃厚興趣。這背后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五菱與現代都是作為新能源汽車主機廠進入的這份榜單。
印度尼西亞汽車行業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印尼電動汽車產業正在進入上升期,2022年電動汽車銷量達2萬多輛,增長兩倍以上,預計2023年銷量將超過5萬輛。印尼工業部此前出臺文件,明確了2035年全國電動汽車產量達到100萬輛的發展目標。
而細觀印尼的汽車市場銷售情況,簡直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初期的格局如出一轍——傳統燃油車下滑,新能源汽車增長。
印尼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五菱占據了印尼78%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韓國現代汽車收獲了20%的份額,而包括雷克薩斯品牌在內的豐田汽車則遠遠落后,份額僅為1.4%。
來到今年6月份,數據顯示,印尼電動車(含混動和插混)的銷量連續增長,6月份售出5935輛,創下單月最高紀錄。6月份的電動車銷量細分為混動4718輛、EV1208輛、插混9輛。其中,EV銷量最多的車型是韓國現代的艾尼氪5,共售出870輛,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的Air ev,共售出210輛。
二者的激烈交鋒背后,是中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印尼角逐的縮影。更是印尼政府對于“借東風”興建本土汽車工業鏈的“權謀”。
印尼總統佐科指出,要抓住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機遇,建立電動汽車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為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印尼政府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今年4月,印尼財政部出臺的電動汽車減稅政策正式生效,優惠稅率分為兩檔,國產化率達到40%的電動汽車銷售稅從11%降至1%,國產化率在20%—40%的電動汽車銷售稅降至6%。印尼還規定將所有國家機構及其地區辦事處的公務用車逐漸改為電動汽車,并不斷擴建全國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印尼國家電力公司表示,力爭到2030年建成2.5萬個電動汽車充電站。
作為人口基數龐大且新能源上游材料富有的印尼,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發展優勢可謂得天獨厚。與此同時,印尼市場也為中韓一眾成熟新能源車企的內卷格局提供了一個“外綻”的可能。
現代汽車在印尼新能源汽車市場高增的背后,離不開其與LG能源在2021年就斥資11億美元在印尼建設電池廠的保駕護航;而中國企業也不甘示弱,在印尼投出了一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條。
扎堆投資
除了五菱主機廠,身處礦業行業的恒順電氣、德龍鎳業等中國企業也早已在印尼布局鎳礦;
而在五菱身后,東風小康、上汽名爵等中國汽車品牌也在悄然提升存在感。
根據自媒體熊貓出海的統計歸類,參與印尼“圈地跑馬”的國內汽車行業企業分為以下四類:
以青山控股、華友集團、力勤集團、中偉股份、格林美等為代表的資源開采企業,主要負責鎳礦的開采、冶煉和加工,提供鎳鐵、鎳鈷等原料;
以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為代表的全球鋰電巨頭,主要負責鋰電池的生產和供應,提供電動車所需的動力系統;
以海亮股份、龍蟠科技等為代表的銅箔、負極、正極等材料企業,主要負責鋰電池的核心組件的生產和供應,提供電動車所需的高性能材料;
以五菱、奇瑞等為代表的電動汽車廠家,主要負責電動車的制造組裝,提供整車產品。
這四類中資企業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從鎳礦到電動車,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
這既是與韓國競爭印尼新能源汽車市場話語權的底氣,也是中國新能源相關企業印尼抱團的產業邏輯。
相較于剛剛興起的車企印尼扎堆,其實在更早之前,印尼就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目的地。這其中,德龍鋼鐵丁立國曾道出其中邏輯:換個地方干老事兒,在增量市場里,掙存量經驗的錢。
早在2008年鋼鐵行業迎來隆冬之前,丁立國就已判定行業將步入下行。德龍鋼鐵自2007年就開展了國際市場調研,先后考察了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南非、西亞、中亞、俄羅斯、蒙古國、東亞、東盟十國等地,最后決定落腳東南亞。
當2022年國內鋼鐵行業周期下行之時,印尼德信鋼鐵已經投產兩年。與此同時,印尼的資源區位優勢也促動德龍孕育新產業。
丁立國曾表示,煤制氫在印尼有著較為明顯的成本優勢。除此之外,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40%的地熱資源位于印尼,這也為利用地熱能作為一種可靠且穩定的能源來生產綠色氨或氫提供了可能性。當前,印尼的德信鋼鐵正在快速發展,氫冶金的場景拓新或許率先從海外鋼廠開始。
德信鋼鐵的成功也引來國內化工企業的側目。
曾在2021年作為德信鋼鐵座上賓的桐昆控股董事長陳士良、新鳳鳴控股董事長莊奎龍如今也紛紛布局印尼。兩家公司于7月份公告了在印尼項目總投資86.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3億元的煉化項目。
根據印尼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1-6月)實現外商投資為363.3萬億印尼盾(約合245.4億美元)。中國內地以38億美元的投資額位居印尼上半年第二大外資來源,僅次于新加坡(77億美元),第三是中國香港(35億美元)。
究其原因,無論是汽車產業鏈還是化工產業或是綠色產業,無不需要巨大規模的投資額,而中國的技術+資本無疑是印尼各種資源“變現”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