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長三角如何競速科技新賽道?
2023年9月10日,浦江創新論壇“區域創新發展”主題論壇舉行,論壇以“新領域、新賽道、新空間”為主題,探討如何推進區域的科技創新與轉型,進一步發揮區域創新在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當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創新推進到關鍵領域時,區域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在長三角。”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指出,作為一個現代城鎮群落,創新是長三角需要共同面對的首要問題。
“區域內創新要素的流動,將會爆發出巨大的潛能。我相信未來的10-15年,就是長三角爆發的關鍵節點。”吳志強表示。
吳志強長期從事城市規劃、城市發展研究,近年來,他和研究團隊直面城市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開展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他指出,長三角城鎮群之間的協同創新,依附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次,長三角還要撮合更多的示范試驗,為區域創新打通行政要素障礙。如何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城鎮群落,也是當前必須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長三角突破性的示范試驗,目前有哪些進展?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今年5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志性建筑之一——方廳水院的上海青浦和江蘇吳江工地,同時打下樁基。方廳水院是水鄉客廳項目的核心功能場所,建成后將實現兩省一市交界地跨域跨河互連互通。計劃到2035年建成的水鄉客廳,未來也將成為跨行政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示范窗口與核心承載地。
長三角的第二個關鍵詞,吳志強認為是高質量,而高質量的關鍵就是科技創新。
他指出,長三角三省一市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科技要素,但此前被行政區域分割。上海的國際資本、國際專家人才,江蘇地方政府的組織能力,安徽科學家及浙江私營企業,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就是科技創新的五個要素。
吳志強提出,各地可通過構建大數據平臺和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區域創新資源的最佳配置。區域協同創新平臺可以將長三角區域內所有與創新相關的要素連接起來。
那么,長三角如何更好地進行協同創新?
吳志強提出“和板理論”進行闡釋。“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盛水的高度最終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吳志強表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但最終決定城市水平的是它的短板。用一個城市的長板去補其他城市的短板,這樣整個城市群都能受益。
“長三角是我國科技資源最豐富、產業結構最完整、交通網絡最發達、國際合作最廣泛的區域,已通過市場化機制初步構建了國內領先的區域創新體系。”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認為,長三角未來可進一步發揮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加快打造“功能-空間”分布更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建立一個全新的生產函數,持續引領國家高質量發展。
王茤祥建議,長三角三省一市要支持區域內的一流大學,建設若干世界一流的、主流的及新興的許可。同時依托一流大學科建設一批專業新型研發機構持續開展前沿技術創新,在經濟發達城市加快成果轉化。
此外,長三角還要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集群優勢,與重點產業領軍企業共建若干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組織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圍繞集成電路、航空等重大產業打造產業集群。